胡平:《八九点钟的太阳》观后感

发表:2004-02-13 00: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由卡玛-韩顿 (Carma Hinton)、高富贵 (Richard Gordon)夫妇和白杰明 (Geremie Barme)合导的电影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英文片名"Morning Sun"),最近在海外上演。这部电影主要是追溯和记录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运动的起源,所以里边出来现身说法的人物几乎都是1966年文革开始时的中学生,而且是以北京的几个重点中学里的干部子女为中心。

《八九点钟的太阳》这部电影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难得的是卡玛她们请来了宋彬彬、骆小海这样的红卫兵代表人物接受采访。宋彬彬是当年北京师大女附中的学生,"8.18"那天代表红卫兵上天安门城楼给毛泽东佩带袖章,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宋彬彬。毛泽东问,"是文质彬彬的"彬"吗?不要文质彬彬,要武吗!"第二天,全国各种报纸都登出宋彬彬给毛戴袖章的照片以及毛的这段谈话。接下来,报纸上又发表了署名宋彬彬的文章,宣称从此改名宋要武。骆小海是当年清华附中的学生。清华附中是红卫兵的发源地,骆小海是红卫兵造反宣言《无产阶级 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这篇文章的执笔者。

电影里宋彬彬、骆小海都被遮住脸,观众看不清她们的面孔,这表明她们不愿意让人们认出自己。另外她们的谈话也带有很明显的自我辩护的色彩,内容很值得商议。这说明当年发生的事情给她们留下非常浓重的阴影,她们知道自己当年的行为是饱受非议的,她们不再把当年那段光荣历史当成光荣。善哉善哉!子曰:"知耻近乎勇"。

文化革命的残酷表现其一就是,它让一些不成熟的年轻人一下子获得了太多、太大的做错事的机会、诱惑与权力,从而也给后来的他们留下了极难克服的精神压力。那时候遇罗克在一篇文章里对这些骄狂不可一世的高干子女写下过这样一段话。遇罗克说:我们怜悯你们,在学校里受到的是怎样一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在家庭里过着怎样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读的是怎样一些胡说八道的文艺作品,形成了怎样一种愚不可及的思想,养成了怎样一种目中无人的习气,干了怎样一些遗恨终生的傻事。现在回过头来读这段话,真让人感慨万端。

37年过去了,当年的革命小将如今都两鬓飞霜,可是直到今天,当人们一提起宋彬彬、骆小海的名字,人们联想到的仍然是血腥的红八月,是造反精神万岁,给毛主席戴红袖章、不要文质彬彬要武嘛,还有抄家、打人、打老师、打同学,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红色恐怖万岁,等等、等等。现在有不少人谈到忏悔,参加过文革的人应该对自己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忏悔,我以为最好的忏悔莫过于把这段经历原原本本的记下来,最好再写进自己理性的反思。这种工作别人无可替代,这正是思想和文字的伟大意义,它可以使苦难得到补偿,罪过得到救赎,灵魂得到升华,并且使我们个人的经历变成历史的教训。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胡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