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行贿受贿”风气

发表:2003-02-28 09: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南方网报道,近日从吉林长春传来一条有关于“送礼”的消息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小学生为了能让班干部在老师面前时常给自己“美言”几句,竟给班干部送礼,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班干部,在开学之初竟然收到同学送的礼物20多件。

  “行贿受贿”之事,原本是大人间的事情,但是送礼的风气在学生之间竟然如此的盛行,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消息引出许多人感慨:在校的小学生,无非都是些不谙世事的孩子,“行贿”、“受贿”这样的词他们甚至还没有学过。那么,他们是如何会被卷进这样的送礼风气之中的呢?  

   20多份礼品均为在老师面前“美言”

  据媒体报道,吉林长春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学没几天的时间里,竟然拿回家里20多件价格不菲的玩具。家长问其原因,没想到孩子竟然说是班上同学送的,就因为他是班上的班干部,而且班上的其它每一位班干部和他一样都收到了同学送的很多礼物。

  而据学校的教师透露:现在学校里为数不少的学生把“有着一定权力的”班干部当作“笼络”的对象。而且越是年级低的学生越是看重与班级干部的关系,有好吃的想着给班干部留着,有了好玩的也想着送给班干部。“这种现象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并不是一个两个的小学才有向班干部‘送礼’的事。”

  小学生给班干部送礼?听完当“干部”的孩子一本正经的讲述后,哭笑不得的家长们问起了原委。“班干部都很受老师的喜欢,他们直接管着我们。在教室里,我们的一言一行其实老师是看不见的,全凭班干部向老师汇报。不认真听讲、下课后每个人做什么事情,班干部会向老师‘打小报告’,那么大的权力,我们当然要和他们搞好关系。”送礼的小学生如是说。

  于是,小手枪、好看的贴画、文具盒、各类可口的小食品……这些东西都成了小学生向班干部行贿的“赃物”。“收了我们送的东西,班干部们心里自然就有数了,他们肯定会在老师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的。”送礼的小学生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校园“送礼文化”风势不减

  近几年来,有关于校园里送礼的各类事件频频地在媒体上出现。最初是家长给老师送礼,为的是“照顾”自己孩子;之后发展成学生直接给老师送礼,目的仍然是为了“照顾”自己;再往后,竟然成了学生给学生送礼。虽然以“照顾”为名的送礼的目的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送礼的形式、礼品的花样却是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革”。

  全国各类媒体频频地公开批评报道校园送礼的不正之风,但是这一风气还是被愈演愈烈。

  早在1990年时,就有媒体披露:重庆的一些市级小学的开学日竟成了家长给老师的送礼日,每到了这一天,家长们都会不约而同的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同时也要完成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为老师送一份礼。起初这种发生在家长和老师间的送礼收礼还相对较为隐蔽,但是后来,家长们干脆公然提着大包小包在学校里出现,并全然没有了任何避讳之意。

  山东济南某一县级小学里,一些教师公然把想要的礼物名称写在纸条上,让学生带给家长。之后,家长备好东西后再学生原路带给老师,一来二往,教师们还不忘了叮嘱学生,记着把礼物用黑塑料袋包上提来,别露在外面……

  发生在学生们之间送礼的内容更是繁多。一个河北石家庄的小学生向媒体记者道出了许多其中的内幕:他们班上的同学,送给班长和副班长的礼物是不一样的,而科代表收到的礼物和班长副班长又各不相同。班长的权力最大,得到的礼物数量和质量都是最好的。而其它班干部们得到的礼物就要看他是分管哪个方面的工作了,管纪律的班干部,一般都比较吃香,相比之下,管卫生的班干部就不及纪律干部收到的礼物多。

  吉林长春的那位小学教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学生间的送礼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在目前的众多学校中是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的。”既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足见小学生给班干部送礼是继给老师送礼后刮起的又一股不良之风。

  社会是第一推波助澜者

  近年来社会上的各种“送礼风”盛行,势必令小学生“耳濡目染”,而孩子们日常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要数电视广告。

  “今年过年送什么?”、“孝敬爸妈XXX”、“送礼就送三大礼”……这些在电视广告中最常出现的广告词,恐怕不光是大人才对它如数家珍。“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最大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三岁。他们获取的社会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电视。”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教育学院的副院长文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全明白广告里的商品是作什么用的,但是会记往广告的内容,有时还会效仿。看到电视中孩子抱着大礼包给人送礼的镜头,他们自然会学习。”

  社会的大环境对于孩子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正处于学习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一些事情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电视广告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上要尽量控制那些误导孩子的广告和信息的传播十分重要。”文哲提出。

  社会上的一些风气在不知不觉得传播到了学校,又传播给了学校的孩子们。“近几年来,电视广告中频繁地起用孩子来做广告,并在全国知名媒体中评选广告小童星,其实这些行为仔细想来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北京市通州区一位小学教师刘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娜还告诉记者:“现在的小学生,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们的偶像,并会潜移默化地向他们心中的偶像学习。电视里,广告小明星们推荐的产品在孩子们心里就是名牌,而小明星的举动自然更是有人模仿。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孩子们送礼成风的原因。从源头上让孩子们尽量少地接受这种“熏陶”意义重大。”

  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许多人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这句话。小学生送礼贿赂班干部之所以从个别现象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风气,家长具有一定的责任。就职于丰台火车站的郭明宇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叫郭晨,是丰台区三路居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当记者和郭明宇聊起小学生给班干部送礼的事情时,郭明宇竟然告诉记者,他十岁的女儿以前也干过同样的事情。

  “我承认家长对于这件事情是有责任的。”郭明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些不太好意思。他说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回来说班上有很多同学给班干部买礼物,当时的确想过制止,但是后来又怕女儿不这样会受委屈,也就没说什么。提到这件事情时,郭明宇大致地算了算,女儿给班干部送礼的钱两年加起来也有好几百块了。

  其实像郭明宇这样的家长很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受到不公的待遇,只能随波逐流。而还有一部分孩子送礼完全就是跟家长学的。逢年过节,许多家长都会购置一些包装精美、品种繁多的礼物送给朋友,更多的是送给领导。而送礼之前的准备过程势必“难逃”孩子的眼睛。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孩子哪有学不会之理?

  多数孩子看到家长送礼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因此给班干部送礼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这种影响非同小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