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作 结婚困难:没户口的“黑人”生存状态

发表:2002-09-11 16: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郭武彬今年已经33岁了,可是,他从不敢出远门儿。因为至今,他都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是个彻头彻尾的“黑户”,这是此间今日出版的大河报披露的。
  
  郭武彬的父亲郭永森是郑州市某工厂的职工,属于非农业户口。他的母亲郭聘是周口市商水县白寺村人,属农村户口。1966年,即郭永森与郭聘结婚后第二年,郭聘来到郑州。1969年5月25日,郭武彬出生于郑州市经八路上的郑州市妇产科医院(原)。由于当时农转非特别难,孩子的户口一般都随母亲,而郭母的户口一直没转过来,所以郭父一直没有回郭聘老家给孩子报户口。
  
  转眼间,郭武彬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户口怎么办呢?父亲找到他以前的老师,走后门让武彬上了小学。小学毕业后,又通过关系上了初中。初中毕业后,郭武彬步入社会,开始摆摊卖水果、卖汽水。再后来,他给凉皮摊送豆芽,还干过一段时间的“夜市”。他说,不要身份证的活儿,他基本上都干过。
  
  1991年,母亲及弟妹的户口都解决了,但是因为当时郭武彬的年龄已超过18岁,户口仍没有报上。1992年,朋友给郭武彬介绍了一份推销挂历的工作。刚干了10天,该单位要求员工办胸卡,得知他没有身份证,毫不留情地将他辞退了,只给了他7天的工资。郭武彬说,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这样失去了。接着,他又到农村的工地上干苦力,刚干了3天,当地派出所要求办暂住证。他怕说不清楚,干脆一跑了之,连工资都不敢要。后来,他又找了很多工作,人家一听说他没有户口,都纷纷摇头说“不敢要”。
  
  1994年,25岁的郭武彬准备和一个姑娘结婚。可没有户口证明,民政部门不给办结婚证。最后,郭武彬跑回周口老家,找熟人开了一张假身份证明,“骗取”了结婚证。婚后,由于“身份不明”,郭武彬“失业”在家,全家只靠妻子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极其困难。夫妻二人经常为柴米油盐之事吵架打闹,最后分居。去年3月,法院判决两人离婚。
  
  离婚后,郭武彬称自己心情非常不好,他说他没有一点自信,连家门都不敢出。经介绍,郭武彬又认识了一位女孩,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女孩深深爱上了他。今年,两人准备结婚,可是又遇到同样的“身份障碍”。现在,女友比他还着急,希望他能早点“明确身份”。
  
  郭父说,由于刚开始他对这个事没重视,等他急着办理时,才发现已经很难了。他几次到医院想补郭武彬的出生证明,医院说原来的妇产科医院已经撤销,无从考证,无法给他补办。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