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应新一波“中国威胁论”为何忍气吞声

发表:2002-07-19 18: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世界日报社论: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其实并不像北京所说的“台湾问题是关键”;相反,中美关系的较力,背后反映的是制度价值观不同的两个大国,在实力彼此消长的过程中,进行的一场世纪之争,其结果关系到一个超级大国能否维持住全球唯一霸权,另一个大国能否突围崛起,与前者分庭抗礼,而台湾问题,只是双方彼此牵制的一枚棋子,也是可能摊牌的一个导火线。目前,因为美国面临反恐怖主义,中东问题以及国内企业危机的挑战,而北京也面临权力交替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较量和互动变得相当微妙,在台湾问题上的拉锯战也呈现出多面性。美中近日出炉的几份报告,勾勒出双方战略思维和具体策略的线条,为我们掌握与了解美中关系的实质提供有力的线索。

继美国国防部12日提出“中国解放军军力报告”,首度质疑中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以及首度强调北京可能对邻国构成威胁之后,由美国国会成立的跨党派“美中安全检讨委员会”也在15日发表其首份年度报告,不但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国防部报告的主基调,也强烈警告美国的国防工业础因为过度依赖大陆进口产品而遭到损害,并批评美国的中国大陆政策零肤浅且前后不一。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两份报告的潜在主旨,就是强调中国大陆急速发展的经济力量,必将形成国防现代化,这不一定带来北京专制政治体制的改变,相反会威胁美国的亚洲战略,其第一个后果可能就是台湾在中共武力胁迫下走向统一,同时报告也把北京的武器扩散同恐怖主义对美国安全的威胁挂上钩。结论很清楚,北京是华盛顿的克星。由此可见,无论是柯林顿时代还是布什时代,白宫行政部门从务虚的强硬走向务实的妥协,看在军方和大部分智库学者的眼里,都是对华政策的“肤浅与不一致”,美国要遏制中国“邪恶势力”的可能坐大,在经济上必须制约北京,在军事上必须与台湾密切对话,让中国大陆的发展纳入美国可以控制的范围。

本来,美国经济如果强劲复苏,导弹防御系统发展顺利,这些报告的出笼,仅仅可以成为美国行政当局软硬两手对付北京的政治筹码,但是,因为美元贬值,股市大跌,导致布什政府的政治资源快速流失,而从美国流出的国际资金又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增加美中的“瑜亮情结”,“中国威胁论”在主流媒体的操作下,可能引发民意的共鸣,迫使布什政府在宾拉丹、胡森之外,也再次找上北京作为转移矛盾焦点的物件,在台湾军售等问题上拉高与北京的对抗。上述报告只是纸上谈兵,还是迅速化为白宫施政的内容,可以在加州登场的美台战略对话中窥得端倪。

当然,北京对美方的报告和舆论的走向十分警惕,除了让媒体出面抨击美国重炒中国威胁论,也一反鼓吹中国崛起而煽动民族主义的常态,“适时”抛出大陆智库的分析报告,“谦虚”地承认综合国力仅为美国的四分
之一,而且排在日法英德,甚至被大陆嘲讽为改革失败的俄罗斯之后,以
此来降低“中国威胁论”的冲击;江泽民也公开表示不支持尼泊尔的毛共游击队,以此来减缓邻国对中共的疑虑;在对台问题,也由汪道涵意外提对陈水扁抱有希望,冲淡北京部署对台导弹的冲击。由此可见,北京企图用更加忍耐的“韬光养晦”来对付新的这一波中国威胁论,巩固胡锦涛访美的成果,鼓励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温和转变,营造江泽民能够搞定中美关系的气氛,有助于其继续留任中央军委主席。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北京充分认识到,与美国的“口水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陷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也是凶多吉少,唯有低调因应,创造经济展的稳定国际环境,增加综合国力和市场磁吸效应,才能真正持续中国崛的进程,也在台湾问题上赢得回旋空间。

由上所述,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中美两个没有同时陷入内部的社会困境,需要把矛头引到外面,那么,北京不可能轻易对华盛顿翻脸,布什对华政策的“不一致”还会持续,对华政策的底线即一个中国政策架构不会骤变,加强对台军售与加速同北京建立新军事关系可以并行不悖,而中美两大国的竞争,也会时紧时松地进行下去,鹿死谁手,依然是未来历史之
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