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会将确定30年来新政策 税收是首要议题(图)

发表:2024-06-20 21: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政策顾问透露中共三中全会将确定新政策
政策顾问透露中共三中全会将确定新政策。(图片来源: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6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编译/综合报导)近期地方政府已要求多家企业补缴税款,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引发企业的恐慌。6月20日,政策顾问透露中共三中全会将确定新政策,向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税收收入。

中共三中全会将确定税收新政策

据路透社6月20日报道,政策顾问表示,中国推行税制改革将侧重于允许地方政府保留更多财政收入,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消除金融风险的重要一步。

他们表示,将中央政府的收入重新分配给地方政府的措施,以抑制中国房地产危机暴露出的土地财政成瘾现象,这将成为7月份的中共三中全会的首要议题。

四位政策顾问向路透社表示:“土地财政阶段结束后,推动改革以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压力很大。”由于事态敏感,其中三人要求匿名。

此次三中全会将讨论中国30年来财税体制的最大改革,决策者希望缓解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的担忧,这些债务给金融机构和经济增长带来风险。

中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地方政府自身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额的54%,但其支出却占86%。

这种不平衡源于1994年的财税制度,当时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支出激增和通货膨胀之后,旨在限制地方独立筹集资金的能力。

但地方政府通过创建预算外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北京当局正在严厉打击)和拍卖住宅开发用地来规避这些限制,从而助长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

202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严重低迷,而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土地出让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贡献从五分之一上升至近三分之一。土地出让不再是可靠的摇钱树:此类收入从2021年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峰值缩减至2023年的5.8万亿元。

中共领导人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财政改革计划,但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政策顾问表示,主要的变化可能是围绕地方政府保留多少收入。目前,地方政府获得一半的增值税收入和40%的个人所得税,而中央政府获得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

顾问们并未透露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的具体数字。

但他们表示,地方政府可能被允许保留大部分消费税(占中国总税收的近十分之一)和更多的增值税(占三分之一以上)。

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北京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资金,三中全会的议案还包括这些议题。

顾问们表示,其目标是通过平衡收入和支出来阻止政府债务的积累。

“地方政府的支出应该基于其财政能力,”第二位顾问表示。“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再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

分析师表示,财政改革可能无法解决其他结构性失衡问题,例如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以及家庭消费疲软。但投资收益却在不断减少,过去15年来,中国的债务增长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就是明证。因此,税收收入也很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算出中国的税收占GDP的比例为14%,而七国集团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23%。

如果不提高资本或企业税,社会支出就难以得到资助。对家庭征收更多的税是一个困难的提议,因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上限是世界上最高之一,达到45%。

但扭转这一局面违背了北京当局的全球工业和技术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该战略目标将资源引导至工厂和科学实验室,而不是消费者。

“税制改革应该支持工业发展,”中国新供给侧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贾康表示,中国仍然想要“把蛋糕做大”。

不过,本次三中全会或许仍会种下一颗长期向消费倾斜的种子。

中国大陆媒体的报道称,决策者可能会把征收消费税的重点转移到批发商和零售商身上。目前该税只适用于15种商品,包括酒类、烟草、豪华汽车、珠宝和游艇。这些商品的国内需求对中国生产力的影响有限。

高盛分析师表示,向消费者收费将使地方官员的动力从发展制造业基础转移到扩大消费基础。但在消费依然疲软、经济脆弱的情况下,这将需要更广泛地实施征税。“尽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要求增强消费税的作用,但实施可能会是渐进的。”

征收财产税也存在类似的限制。北京当局长期以来一直打算开征房地产相关税收,但房地产危机打乱了这一计划。

贾康称,北京当局不会趁该行业低迷时出手:“我们只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

中国税务倒查30年引发恐慌

中国地方政府已要求多家企业补缴税款,其中最远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税款,突显在经济复苏不平衡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

彭博社报道,多家上市公司近几个月在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称,已收到政府要求补缴数千万元的税款,并警告投资者,这可能会影响公司收益。

根据中国官媒央广网,维维股份6月13日发布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因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逾8500万元。

维维股份公告发出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一时间“税务倒查30年”的声音四起。

据中国官媒《上海证券报》报道,湖北宜昌当地有关部门称,此次对枝江酒业下发《税务事项通知书》,系审计部门发现枝江酒业前期有税款欠缴,税务部门按照程序正常追缴。

除了维维股份,华林证券、博汇、藏格矿业和北大医药都曾发表过类似公告。

央广网称,藏格矿业涉及的金额高达4.8亿元,并指这些公司的补税原因多样,包括政策变化、少计税、未按规定申报、关联交易价格偏低、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楼市低迷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减,中国地方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增收压力。它们的负债已经居高不下,进一步提高杠杆率的能力受限,迫使中央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说,要求企业补缴税费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困窘。他补充说,“我认为他们需要一些资金以在季度末之前付款”,因为地方政府通常会在那个时间向政府项目承包商付款。

6月17日,中国大陆媒体“第一财经”从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处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在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尽管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

报道称,随着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痛感会更明显,一些企业如果不能承担可能会选择停业,这不仅影响就业,更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