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稱,這場美中貿易是短暫的貿易爭端還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貿易戰,取決於北京與華盛頓2月10日前能否化解爭端,否則美中貿易戰可能重新全面爆發。(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2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10%關稅之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首的北京當局以「殺手鐧」——武器化的供應鏈進行反擊。這場美中貿易是短暫的貿易爭端還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貿易戰,英國媒體稱取決於北京與華盛頓2月10日前能否化解爭端,否則美中貿易戰可能重新全面爆發。
關稅期限臨近美中貿易戰可能全面爆發
英國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分析人士的警告稱,除非美中兩大經濟體能在2月10日北京當局對價值140億美元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生效之前化解雙方貿易爭端,否則可能重新全面爆發美中貿易戰。
為了解決美國類鴉片藥物芬太尼(Fentanyl)和非法移民問題,川普總統上週已經簽署行政令自2月4日開始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其中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
美國的加徵關稅生效後,北京當局立即進行反擊,宣布對美國能源出口和農業設備加徵10%至15%關稅。這一徵收關稅措施於2月10日開始生效。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這可能只是(美中)貿易戰這一階段的開始。」「這可能會變成非常非常糟糕的情況。」
美國白宮一名官員表示,美國「與北京保持著密切聯繫」。
中共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稱,自北京當局宣布對美國進口產品採取報復性關稅以來,「沒有新的進展」。
來自北京的專家表示,川普政府旨在迫使習近平迅速達成協議的策略可能適得其反。美國總統在宣布實施和關稅生效之間只預留了2天時間,這個時間表對習近平為首的北京當局來說可能是無法接受的。
另外,分析人士還稱,北京當局對美國採取報復措施的範圍有限,包括對谷歌和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但涉及的商品範圍比美國徵稅的範圍要小得多,顯示雙方談判空間很大。
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最近舉行的中國問題論壇上,數名專家認為,北京當局更關心美國的尖端技術出口管制,而不是關稅。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惠山(Hui Shan)估計,美國關稅每增加20個百分點,中國GDP增長將下降0.7個百分點。北京當局可以通過貨幣貶值、消費刺激計畫以及其它措施來抵消部分負面衝擊,但中國GDP增長仍將減少約0.2個百分點。
習近平揮舞貿易戰戰「殺手鐧」
英國新聞週報《經濟學人》(The Econominst)稱,面對美中貿易戰可能全面爆發之際,北京當局正在將其供應鏈武器化。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拿出其認為的「殺手鐧」進行反擊,2月4日,除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外,北京當局還將數種稀有金屬列為出口管製產品。
習進平所揮舞的「殺手鐧」是最近打造的,以2個多月前(2024年12月1日)頒布的嚴格出口管制措施為基礎,禁止向美國運送鎵(Gallium)、鍺(Germanium)和銻(Antimony)等製造芯片、超級武器原材料禁令頒布後,國際市場上一些主要稀土礦產的價格大幅上漲。
2月,北京當局採取的最新措施是對另外5種稀有金屬實施管制,其中包括用於製造穿甲彈的鎢(Tungsten)和用於製造導彈的鉬(Molybdenum)。然而,北京越來越多地採取出口限制和禁令,表明其打算利用其經濟實力將供應鏈武器化並懲罰外國公司和國家。因此,此舉引起美國的警惕。
來自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的格雷斯林·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和梅雷迪斯·施瓦茨(Meredith Schwartz)稱:「在加強軍事準備方面,中國處於戰時態勢,而美國處於和平時期。」 「對重要礦產投入的禁令只會讓中國進一步超越美國。」
北京的出口管制措施也引起了從歐洲到東亞各國政府的恐慌,擔憂同樣的經濟武器可能會被用來對付自己。
北京新的出口管制制度表面上追蹤「兩用」物品,即既可用於民用又可用於軍用的產品。然而,習近平所採取的措施遠不止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其目的似乎是為了鞏固北京當局在關鍵技術、材料和產業的經濟主導地位。此舉將加深其他國家在太陽能板和電動車電池等領域對中國的依賴。習進平將世界對這些先進技術的依賴稱為他的「殺手鐧」或王牌,一旦實施制裁,這將使北京當局「擁有基於人為切斷對外國供應的威懾能力」。
一旦成功,這將加劇西方經濟體對北京當局的單向依賴。加拿大與歐盟國家出現了這種供應鏈明顯不對稱的現象。
這使得習近平能夠瞄準西方經濟體的弱點,並利用中國的一個關鍵優勢。從雷達和智慧型手機充電器到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電腦晶片等各種電子產品都依賴中國主導的少數稀有礦產。其中之一就是鎵,美國自 1987 年以來就沒有再生產過鎵。全面禁運將導緻美國每年的產出減少約31億美元。
鎵並不是中國目前佔據主導地位的唯一關鍵礦產。雖然許多稀有金屬分布在澳大利亞、巴西、格陵蘭和南非等地,但全球約90%的稀有金屬提煉能力在中國。中國生產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鍺和錳、75%的鋰和天然石墨,以及50%的銻。通常,此類金屬很少有好的替代品。例如,就風力渦輪機中使用的磁鐵而言,只有釹才可以。替代方案要么更昂貴,要么不那麼好。
除了阻止原材料的出口之外,北京的官員們還熱衷於阻礙其他國家建立繞過中國的供應鏈的努力。近年來,中國和西方企業均將生產轉移到第三國,以規避關稅並避免在衝突中被切斷。這項被稱為「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的轉變對共產黨對越來越多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提出了挑戰,並促使經濟規劃者對智慧財產權共享實施更嚴格的控制。今年1月,北京提出控制稀有金屬(特別是鎵和鋰)開採和加工技術的出口。
北京當局也清楚地看到:美國憑藉其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實施金融制裁,但北京可以憑藉其在全球製造業的核心地位以及對關鍵礦產的主導地位來懲罰對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