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後1萬億美元回流中國?專家稱太樂觀(圖)


美聯儲降息後有分析稱1萬億美元將回流中國
美聯儲降息後有分析稱1萬億美元將回流中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9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美聯儲降息後有分析稱1萬億美元將回流中國,專家表示沒那麼樂觀。並且,中國經濟陷入通縮(通貨緊縮)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困境,投資者還是會用腳投票選擇更安全的地區投資。

1萬億美元回流中國 人民幣升值?

美聯儲日前宣布降息50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從5.25%至5.5%調低至4.75%至5%。

資本市場方面預計,美聯儲開啟持續降息週期,有望進一步減輕人民幣匯率面臨的由利差形成的資金流出政府壓力,並打開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空間。

據傳英國對沖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史蒂芬·詹(Stephen Jen)此前預測,隨著美聯儲降息,中國企業可能會選擇出售高達1萬億美元的美元計價資產,此舉或將顯著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10%。

對於上述理論,談及美元降息對中國資金流動可能產生的影響,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對鳳凰網財經表示,「從利差角度來看,美國降息無疑會削弱海外投資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於那些原本基於高利差和人民幣貶值預期而留在海外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在美元降息後,理論上會有更強的動力回流國內。」

然而,胡捷也提出了資金回流面臨的實際挑戰:「雖然利差縮小有利於資金回流,但關鍵在於這些資金回國後能否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目前,房地產和股市作為傳統的投資熱點,其吸引力似乎都有所減弱。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控壓力,而股市則處於相對波動期,這些都讓投資者在決策時更為謹慎。」

胡捷指出,「因此,儘管美元降息可能為資金回流創造有利條件,但真正的資金流動情況還需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國內經濟環境、政策導向以及國際市場的變化等。當前階段,我對於資金回流的規模和速度沒有那麼樂觀。」

中國經濟陷入雙重困境

過去幾年,歐美大部分國家一直在抗擊通脹(通貨膨脹),而中國則面臨相反的情況。中國的通縮(通貨緊縮)壓力正在加劇。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2024年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實際上僅上漲了0.3%。9月份的數據將在10月上旬發布。

另一種觀察物價變化的指標是GDP平減指數,也就是中國名義GDP增長與實際GDP增長之比,反映的是總體物價的變動幅度。用這一指標來衡量,中國已連續五個季度處於通縮狀態。

有目共睹的是,房地產市場的危機爆發拖累了整個經濟,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材料等相關行業紛紛縮減投資。長期以來,房地產一直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財富積累資產,但如今人們已收緊錢包。消費支出減少導致物價下跌,給企業利潤和工資帶來壓力。這可能引發惡性循環,使通貨緊縮更加根深蒂固。

據《華爾街日報》9月17日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研報中甚至表示,通貨緊縮目前是中國的「頭號公敵」。

中南海經濟決策層沒有直接向家庭提供促銷費的刺激政策,而是選擇支持製造業。這導致許多行業產能過剩,過剩產品最終流向海外市場。這雖然有助於中國出口(中國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8.7%),但產能過剩正給價格帶來進一步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衡量工廠出廠價格的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近兩年來一直處於下降態勢。

中國出口激增也引起許多國家的擔憂,並引發了電動汽車等領域的貿易壁壘,這意味著僅靠出口推動增長恐怕很快將難以為繼。

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投資製造業和出口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房地產市場低迷。今年5月,中國宣布鼓勵地方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這項政策旨在去庫存,方向是正確的。但是,負責收購任務的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減少而受到重創,幾乎沒有可以用來收購存量房的資金。

《華爾街日報》認為,但中央政府似乎不太可能放棄現有的策略,至少目前是這樣。中國當局一直不願意直接投入資金刺激消費,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而扶持產業將有利於建立長期產能。支持生產,尤其是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技術等戰略性高端產業的生產,有助於打造國家領軍企業,這是中國當局產業政策的另一個關鍵目標。在某一刻,中國當局很可能觸及到一個經濟疼痛的閾值,迫使其採取更果斷的行動。一種可能性是中央向地方轉移更多資金,協助地方政府清理過剩商品房。

可即便如此,也無法讓中國經濟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例如國內消費。十多年來,外國分析師和投行經濟學家一直呼籲中國進行這種改革。但這需要中國當局進行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並實現根本性的思維轉變。情況可能需要變得更糟,才能刺激中國當局真正變革。

中國經濟遭遇寒流 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中國經濟寒流在華夏大地蔓延,從幾年前的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外向型工廠企業倒閉和外遷,到實體零售服務行業的凋零。現在面臨中秋節和「十一」假期,但餐飲企業在經濟下行和不確定性的壓力消費者行為發生重大轉變行業內競爭加劇,利潤率微薄,或巨額虧損而停業或倒閉。

觀察人士預計,下一波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會殃及到新能源汽車和資產安全。

據美國之音9月15日報導,中國經濟事務專家、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預期,下一個可能受到更厲害打擊的行業,很可能是中國的汽車產業。他說,中共的補貼政策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大發展,導致據說有上百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廠商爭先恐後地建立投產,但是現在看來,即使在補貼的情況下,很多也是虧損嚴重。如果沒有補貼,這些廠商可能馬上就撐不下去,而且老這麼補貼下去,可能中共政府也受不了。所以下一步汽車行業的倒閉和兼併是很有可能出現。「我覺得汽車行業,尤其是中國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行業,它在全世界受到封殺、封堵,汽車行業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的裁員。」

美國馬里蘭州的「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清則認為,中國整個經濟現在都進入到一個螺旋式下跌的通道,經濟下行、下跌是跌跌不休,止不住,經濟寒冬的效應會越來越顯現出來,影響的面也會越來越廣,他擔心下一個可能是大家都特別關注、必須要關注的領域:資產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