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小議 東北人的悲哀 中國人的悲哀(組圖)

作者:張又普 發表:2025-01-25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6 年 7 月 13 日,日落時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在大慶油田的「點頭驢子」抽油機。
2006 年 7 月 13 日,日落時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在大慶油田的「點頭驢子」抽油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大慶油田位於中國東北松嫩平原北部、黑龍江省的中西部,1959年在那裡發現了巨型油田,1960年代初期開始開採,大慶油田是那個年代中國最重要的石油産地,它的開發一舉解困了中國的石油荒,爲那個時代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決定性的能源供應。據官媒報道,截至2024年爲止,大慶油田總共開採出了高達25億噸的石油!中國人永遠都忘不了大慶爲中國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大慶油田爲其原産地東北和黑龍江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多少貢獻呢?

中國原本是一個以中原地區爲中心的古老的、以農業爲主的國家。所謂中原地區,指的是以今日河南省爲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從八千多年前開始,那裡的原始人群就開始了農業耕作,促進了生産力和人口的發展,這些早期的農耕民族就是後來的漢族人的祖先。在此後數千年的時間裡,漢族人不斷地向四周擴充,不斷地兼和同化周圍的民族,逐漸達到了明朝時期的疆域,大約爲300萬平方公里左右。想要再繼續向四周擴充,存在著地理上的障礙。東邊和南邊都是大海,西邊是綿延不絕的高山,那麽,北面的地理界線在哪裡呢?一個衆人知曉的答案萬里長城!

//img6.secretchina.com/pic/2025/1-25/p3609041a678410334-ss.jpg
圖1:中國的降雨分布圖。(圖片來源:免費圖片 作家張又普)

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古代建築,沿著燕山——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山嶺線,從三千年前的周朝後期就開始了局部地段的城牆建設。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大興土木,把以前北方各國各自修建的零散的城牆連爲一體,完成了長達萬里的宏偉工程。從今日的地理學角度來看,長城所在的燕山等山脈的山嶺線,叫做「400毫米降雨線」。這條線以南的地區,年均降雨量約爲800毫米,適合於農業生産,以北的地區的年均降雨量則不足400毫米,降雨量不足,不利農作物生長,自然形成了廣袤的草原,成爲遊牧民族生活的地區。三千年前的古代人雖然不懂得「400毫米降雨線」這種科學名詞,但自然而然地就知道燕山南北氣候不同,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自然界線。

三千多年來,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經歷了他們自己的歷史,各個不同部族時強時弱,時合時分,對南方的農耕民族,他們時而進攻,時而防守,時而互不侵犯。與南邊的農耕民族漢族人相比,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遊牧民族獨特的文化。五百年前,山海關外東北方向的一支遊牧民族開始掘起,自稱爲「後金」或「女真」。女真族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國,這被視爲後來的清朝的前身。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1592~1643年)於1635年11月22日鄭重下詔:「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由此産生了最初的滿洲國。關於「滿洲國」這個名詞的來源,許多中國人都認爲是來自於1932年,其實這是缺少了歷史考量。

1644年,滿洲國人攻破長城東部重鎮山海關,風卷殘雲般橫掃中國大地,中國全境遂成爲滿洲國的殖民地,曆時長達267年之久。滿洲國與中國合爲一體後,歷史上稱這個合後的大國爲「滿清國」,或簡稱爲「清」。19世紀之後,地廣人稀的滿洲國,無力阻擋來自周圍鄰國的移民潮,於是就從單一的滿族人的國家,逐漸變成了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

到1945年爲止,滿洲國的總人口約爲4,500萬人,總面積是150萬平方公里,約有數百萬滿族人,數百萬日本人,數十萬俄國人,數百萬蒙古人,數百萬朝鮮人,再加上數千萬來自山東與河北的漢族人。在這段歷史時期,工業強國日本和俄國給滿洲國帶去了先進的工業技術和科學文化,漢族人則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滿洲國的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碩果纍纍,世界各地人才紛紛前往「淘金」,這使得滿洲國成爲當時亞洲最大的人口流入國。根據1944年的統計,滿洲國當時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爲亞洲第一經濟體。那時,滿洲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17倍,人均總産值是中國人的170倍,經濟中心奉天市(今瀋陽市),超越了東京和上海,成爲亞洲第一大城市。

衆所周知,1945年,一支俄國軍隊,和兩支漢族人(國共)的軍隊先後占領了滿洲國,滿洲國的經濟輝煌時代戛然而止。繼而國共開戰,禍起蕭牆,這裡連年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最後成爲中國治下的一片疆土,滿族人也被宣布爲「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了。回顧中國成爲滿洲國的殖民地長達267年之久的歷史,不能不感歎風水輪流轉,真是一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歷史輪迴!

在現代語境裡,「滿洲國」這個有五六百年歷史的地理學名詞,已經被政治化,且被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施以濃墨重彩,以至於對於「滿洲國」一詞,某些國人一觸即跳。爲避免不同理解導致的節外生枝,本文往下不再使用「滿洲國」這個名詞,而是改爲「東北地區」以代之。

從1945年開始算起,至今已經80年過去了,如世人所見,今日的東北地區的經濟已經無可奈何地衰落下去了,根據2017年的財新數據,東北地區GDP占全國比重已從1990年的11.7%降至2017年的6.7%。澎湃網則指出,這一數據在2023年降至不及5%。與1944年的17倍相比,實在令人痛心之至!那麽,東北地區的經濟爲什麽衰退了呢?對於這個問題,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們做過探討與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例如:1.戰後動盪和資源流失;2.産業結構不適應經濟轉型;3.人口流失和老齡化問題;4.改革開放後發展的不平衡;5.環境和生態問題;6.地方政府治理和政策問題;7.外部競爭和全球化,等等,衆說紛纭,不一而足。筆者認爲,以上理論除第一條外,其餘幾條用來解釋經濟衰退的原因,都很一般化、表面化,不足夠準確和充分。東北地區歷時80年之久的這種經濟衰敗還應該有其不同別地的特有原因。

我是半個東北人,自幼就知道了許多東北的真實情況,尤其對長輩們講述的那些「康德年間」的故事很感興趣、長了不少知識。1982年至1989年期間,我在日本留學7年,出於興趣和愛好,我閱讀了許多日文版關於當年東北地區經濟建設方面的資料,尤其是看到了1944年東北地區GDP方面的統計數據,震驚不已,從而得出了一些我自己認爲東北衰落的原因,寫在這裡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首先我想對比一個歷史上的現象。500年前,西班牙人發現占領了秘魯,發現那裡有大量的白銀,就開始大肆開採運回歐洲,開始了一種劫掠型的殖民統治。大批西班牙人移民到秘魯,繁衍了好幾代人之後,這些西班牙後裔應該都算是生於斯長於斯的秘魯人,然而他們卻仍然毫無歸屬感,一直自認爲自己是道地西班牙人,不論開採出多少白銀,都應供奉於西班牙,至於秘魯本土,永遠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乃理所當然。這種劫掠型的殖民地行爲一直持續了數百年之久,直到秘魯脫離西班牙,成爲獨立的共和國爲止。

回到東北地區,以1945年爲分水嶺,此前主導東北地區經濟繁榮的那些社會精英人士們很快被從歷史舞台上驅逐,以至於蕩然無存,中國則在同時潮水般地派去了大批官員,全面接管統治了東北。這些來自貧窮地方的人來到了先進、發達、富裕的東北地區,看到星羅棋布、密密麻麻的工廠、鐵路、礦山、水電站、發電廠、鋼鐵廠,一個個震驚的目瞪口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發達和富裕的地方,於是就在各種名目之下,開始了其後長達八十年之久的劫掠型統治。這與五百年前的那些西班牙人開採秘魯白銀時的殖民者心態何其相似乃爾!人們看到的是,八十年來不計其數的財富被運往中國,無數的工廠和技術被遷移到中國各地,得天獨厚的黑色金屬、煤炭、石油、木材等自然資源被竭澤而漁式開採後幾近枯竭,豐饒的農牧産品進入中國各地,近乎被無償使用,這種常年失血的狀態,最終使得今天東北地區的經濟狀況直線下滑,經濟總量在全中國排行榜中江河日下。

無可否認,1980年代以後,中國的經濟建設有了高速發展,經濟總量有了長足進步,但與此同時,東北地區的經濟卻越發相形見拙。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市場凋敝,發展停滯,成千上萬的人紛紛離開家園,前往廣東、江浙等新興工業區去尋找出路,導致東北地區成爲一個巨大的人口輸出地。東北地區1944年的GDP拿到2024年來看,固然沒有可比性,但我們能不能問一個問題:東北地區1944年的經濟繁榮和亞洲領先地位哪裡去了?

前幾天,我遇到了一位由東北地區來美國定居的移民,這位移民先生的祖輩是早年間「下關東」的山東人,後來定居瀋陽一帶,幾代繁衍下來,他本人則算是個生於斯長於斯的「東北人」了。他對我大談「我的國真厲害,碾壓美國幾條街,領先美國幾十年」,對我大談今日的瀋陽「比『解放』前有了巨大的進步」。他因自我認知爲道地的中國人而顯得很自豪,然而稍微談及一點東北地區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對東北無歸屬感。他對努爾哈赤、皇太極一類名詞,不屑一顧,卻告訴我,東北地區之所以「有現在這樣的繁榮幸福」,歷史上要歸功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現如今要歸功於中國(中共)政府的「全國一盤棋」的治理。顯而易見,如若對他談及然1944年東亞地區的經濟狀況,他一定更是全然無所知,不知這類「東北人」究竟有多少?也不知這算是東北人的悲哀,還是算中國人的悲哀?

我們上文指出過,如果拿今日的東北與80年前縱向相比,當然沒有可比性,從而也沒有必要性。然而不要忘了,我們有必要在全世界和全中國都有了更大的進步之時,橫向地把東北地區與中國的各項經濟指標拿來比一比。

1944年東北地區的人口是中國的十分之一,至今仍然是十分之一,沒有變化;

1944年東北地區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17倍,今日是幾倍?中國官方報道,是5%。

1944年東北地區的人均總産值是中國的170倍,今日能達到一倍嗎?能達到一半嗎?

1944年東北地區的鐵路總長度是中國的兩倍,今日是幾倍?能達到一倍嗎?能達到一半嗎?

1944年東北地區的公路總長度是中國的4倍,今日是幾倍?能達到一倍嗎?能達到一半嗎?

1944年東北地區的鋼鐵和煤炭的産量超過中國數十倍,今日呢?

1944年的瀋陽超越上海,超越東京,是亞洲第一大城市,今日的瀋陽敢跟上海攀比嗎?

在今日中國大城市的經濟排行榜裡,瀋陽能進入前20名嗎?

當然,也有一部分有志和有智的專家學者開始認真思考問題,他們深刻地指出,要想發展東北的經濟,恢複東北的繁榮,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讓東北地區從被劫掠的狀態下解脫出來,讓東北地區擁有經濟發展的自主權,讓東北地區與中國其它地區實行公平貿易,彼此共同遵守市場規則,共同發展。除此而外,別無坦途。

1940年代末期,美國在中東的大沙漠地區發現了大量石油蘊藏,就與當地的酋長們簽署商業契約,每開發出一桶石油,就會按市場價格給酋長們支付相應的美元。那時的酋長們,根本就不懂得石油市場是個什麽東西,但他們知道什麽是錢,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了

美國人來開採。這些酋長們有錢之後,就把自己的子女送往美國及西方各國留學,學習科學技術、市場和金融。這些掌握了現代知識的留學生們返回家鄉後,重新打開當年美國人與自己的祖輩簽署的商業契約,發現這些契約裡沒有任何欺詐行爲,全都是公開合法、童叟無欺的平等條約。這就奠定了美國與這些中東石油國家之間的長期的相互信賴與友好的基礎,大家在共同富裕之路上攜手行。記得有一位中國人指出:美國和中東不是一個國家,當然應該付錢,但是,東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在自家的後院開發石油,憑什麽要付錢?這真是十足的強盜邏輯,親兄弟,明算帳,妳大哥家有一台電視機,妳拿走了,卻不付錢,合理嗎?

這張圖是大慶油田年産油的曲線圖,從上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1976~2002年,大慶油田一路高唱「凱歌」,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産穩産。
圖2:這張圖是大慶油田年産油的曲線圖,從上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1976~2002年,大慶油田一路高唱「凱歌」,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産穩産。(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作家張又普)

八十年來,東北地區被劫掠走的各種類型的財富數不勝數,難以統計,但是大慶油田卻是有著清晰和確鑿的文字記載以及統計的資料。這些資料足以證明,大慶油田帶來的經濟利益,原産地未得以相應的分享!本文呼籲,請停止對東北地區的劫掠!請爲大慶油田65年來生産的25億噸石油向東北地區支付補償!本文呼籲,各個地區之間的權利和自由都必須得到同樣的尊重與維護!各個地區都必須遵守市場規則,都必須實行平等貿易!回顧1944年的東北地區經濟統計數據,令筆者心痛,衷心祈盼東北地區的經濟早日再現往日輝煌!

(本文略有刪節)



責任編輯:傅龍山 来源:看中國投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