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可輕忽腳後跟痛 避免造成永久損傷(組圖)

作者:朱家宏 發表:2024-06-08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後跟周邊的疼痛,泛稱為「後跟痛」,除了跟腱炎,還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的。
後跟周邊的疼痛,泛稱為「後跟痛」,除了跟腱炎,還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的。(圖片來源:Pexels)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基里斯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傷口而喪命?根據傳說,阿基里斯的母親在他還是嬰兒時,為了讓他刀槍不入,用雙手抓住他的後腳跟將他全身泡在冥河中,只有後腳跟沒有泡到冥河水,這個部位就成了他的致命弱點。最終,阿基里斯因為跟腱中箭而戰死沙場。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在他的著作《自己的腳痛自己救》中提到,醫學界將人體的跟腱稱為「阿基里斯腱」。跟腱是全身最大的一條肌腱,具有強大的拉張力,使我們可以順暢地用腳尖站立、伸展和行走。然而,正因為它不具有纖維腱鞘保護,所以比較容易發炎或受傷。後跟周邊的疼痛,泛稱為「後跟痛」,除了跟腱炎,還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引起的。了解這些不同的原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健康,避免重蹈阿基里斯的覆轍。

圖示
圖示(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跟腱炎引發劇痛,輕忽可致永久損傷

跟腱炎是造成後跟疼痛的三大主要病因之一,根據症狀的輕重可以分為幾個層次。首先是痠痛,這是一種初期輕微但具警示意義的症狀。當肌肉運動時,跟腱的末端受力最大,最脆弱,用力過猛或超過負荷便容易引發跟腱發炎。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就會反覆發作,進一步導致跟腱鈣化。中國飛人劉翔在2008年北京奧運出賽時因足跟疼痛宣布退賽,就是因為跟腱鈣化的問題。若發炎現象持續不消退,受損的部位會慢慢壞死,甚至腫大、失去彈性,最終形成跟腱退化。除此之外,跟腱在前端與骨頭接觸的地方有個滑囊,如果滑囊發炎,疼痛的位置就不是在跟腱上,而是在跟腱前方深處,這就是所謂的跟腱滑囊炎。另一種情況是哈格蘭骨棘症候群,亦稱為「pump bump」,這是由於跟腱與跟骨持續摩擦,導致骨贅生長,引發軟組織腫脹和疼痛。這些病症不僅讓人痛苦,也對日常生活和運動造成極大影響。

圖示(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圖示(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後跟痛與足跟痛有別,診斷需根據位置不同

「後跟痛」和「足跟痛」是不同的,足跟痛指的是腳底痛,而後跟痛則是在腳的後面。診斷和治療必須根據疼痛的位置不同來進行,這在處理「後跟痛」時尤為重要。例如,跟腱炎和滑囊炎的位置雖然只差一點,但診斷完全不同。跟腱炎是由於跟腱位於皮下,血液循環不佳,自我癒合能力差,因此治療時盡量不用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多以伸展運動及標準物理治療(如超音波、電療、熱療)為主。對於慢性病患,若一般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使用震波或血小板濃縮液注射。每年我們都會遇到幾位患者在其他醫療機構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結果一兩年後跟腱斷裂,需要進行重建手術。

局部注射治療滑囊炎有效,對跟腱炎則適得其反

跟腱滑囊炎則不同,局部注射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較少,也不容易復發,這是因為它的位置比較前方,離跟腱還有一點距離。但若是屬於跟腱炎相關症狀時,局部注射療法會適得其反。因為跟腱承受全身的體重,若在跟腱上注射類固醇,雖然短期內疼痛消失、局部發炎現象減退,但事實上,這只是暫時性地抑制發炎。當病人再次過度使用或運動時,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可能導致跟腱退化甚至斷裂。因此,除非確定是跟腱滑囊炎,否則局部注射多不適用於後跟痛

哈格蘭骨棘引發摩擦,休息才能減緩惡化

哈格蘭骨棘症候群起因於跟腱與跟骨的摩擦,這類病人的跟骨部分會特別大,這是因為摩擦後產生增生。增生的腫瘤在經過不斷摩擦後再增生,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跟骨後上方特別大。一般休息即可改善,但如果無法從生活形態上進行調整改變,摩擦現象勢必無法解除,也就不容易痊癒。如果保守治療(一般醫師多採用口服藥與物理治療)三至六個月後依舊沒有效果,則可以考慮開刀切除。總之,在跟腱或跟腱與骨頭交界處進行局部注射理論上是不好的。如果必須這樣使用,則務必請患者在打完針後休息六週以上,不能因為不感覺疼痛便掉以輕心,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跟腱斷裂。

圖示(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圖示(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強化跟腱需拉筋,日常小動作大幫助

現代人幾乎很少有赤腳的機會,鞋子的後跟通常比較高,特別是女性,即使是平底鞋也有一定高度。即使在睡覺時,腳多數呈現蹠屈的狀態,這意味著跟腱長期處於攣縮的狀態。為了強化支撐全身重量的跟腱肌力與健康,雖然赤腳和爬山的機會不多,我們仍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做一些拉筋動作來強化跟腱的承受力。騎腳踏車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騎車時跟腱會隨著動作伸直、彎曲,具有伸展的效果。每天早晨起床後,在上廁所或刷牙時,可以用前腳掌站在浴室的門檻上,讓後腳的肌腱得到伸展。洗澡時,用手按摩腳丫子,拉一拉後腳跟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只要每天利用一些時間來做,對腳底或後腳跟的健康都有很大幫助。長期下來,腳跟出現問題的機會相對會減少。

在瑜伽或健身操課程中,拉後腳跟腱是必備動作之一,
在瑜伽或健身操課程中,拉後腳跟腱是必備動作之一。(圖片來源:Pexels)

拉伸跟腱保健康,預防問題比治療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在瑜伽或健身操課程中,拉後腳跟腱是必備動作之一,因為它是全身最大的肌腱,對人體的伸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後腳跟腱容易斷裂,也容易出現問題,很多人在臨床上都有這方面的困擾。因此,平時「拉拉後腳肌腱」就像「動動腳趾」一樣重要,只不過腳趾是往下抓,跟腱則是往後拉開來。這看似簡單的動作,無論有沒有疾病,對人體都是有好處的。等到出現問題再做就來不及了。透過後腳筋的伸展,能降低腳底的張力和壓力,同時也能改善足底筋膜炎。這兩個部位其實是連在一起的,跟腱連到腳跟,腳跟再連到足底筋膜,呈現一個L形連接在骨頭上。太緊或太鬆都會有問題。因此,拉筋時要注意適度,不要過度,否則跟腱也可能會拉傷。

(本文節錄:時報出版的《自己的腳痛自己救》一書)

責任編輯:云猷 来源:時報出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