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比暴龍更短 阿根廷發現全新恐龍物種(圖)

發表:2024-06-06 0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考古 化石 恐龍 挖掘 427483112
考古是漫長而艱辛的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生物學家迪亞哥·波爾與他的同事們,將心力投入於了解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對於遠古的探索過程,往往是漫長又遙遙無期的旅途。

手比暴龍更短 阿根廷發現全新恐龍物種

他們在阿根廷的克洛尼亞地層尋找恐龍化石時,發現從岩石中顯露的趾骨,經過挖掘行動,意外發現這是一種全新的恐龍,屬於阿貝力龍科,是一群曾在遠古時代,漫遊在巴塔哥尼亞大地上的肉食性恐龍,波爾與同事們將其命名為「科萊肯·伊納卡亞利」(Koleken inakayali),以此紀念已故的特維爾切人部落頭目伊納卡亞利,而科萊肯一詞在特維爾切語中代表「來自黏土與水中」。

自從第一隻爪子出土後,考古團隊再次返回發現地點,他們在地表下的一塊結核發現這隻恐龍的骨頭,包含頭骨、脊椎、四肢與股骨等部位,對其展開謹慎的挖掘行動。據了解,這具恐龍化石的後半部位關節狀況完美連接,整個保存狀況良好,一部分的脊椎、股骨與後肢一同被封在岩石中,可能是牠在遺體開始腐敗與分解前就已經被掩埋。關節保持這樣狀態的恐龍化石,以目前為止的發現而言,是相當罕見的狀況,因為這與需要多少沉積物,將這隻身長能夠超過六公尺的龐然大物掩埋有關。

1985年時,古生物學家為食肉牛龍命名,牠以眼睛上方突出的犄角為特徵,也是一種知名的肉食性恐龍,正好發現牠的地層與科萊肯相同,因此讓他們一開始未能判斷科萊肯是全新的恐龍,直到後續的頭骨不具有食肉牛龍的特徵,才得知他們發現的是另一種從未發現的恐龍,這兩者的化石特徵差異相當明確。雖然這兩種恐龍化石出土自克洛尼亞地層,不過這裡的時間跨度橫跨整整五百萬年的光陰,因此這兩種恐龍不一定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可能彼此相隔數百萬年之久。

古時的南方大陸,阿貝力龍科的恐龍是分佈最廣的肉食性恐龍,人們對於暴龍科的印象之一,是那短小的前肢,但是阿貝力龍科的手臂比牠更短,只有稍微突出身體,考古學家認為不具有任何狩獵的功能,比暴龍的手臂更加荒謬,目前仍然無法得知牠會用來做些甚麼。現今人類生活的地球,被證實存續的物種數量達到百萬種,但仍有超過八成以上未被發現,而且科學家認為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將近99%是已滅絕物種,這其中包含了多少史前巨獸不得而知,考古學家在未來可能會發現更多稀奇古怪的全新恐龍,持續探索遠古世界的生物風貌。

相關報導來源:點此

責任編輯:水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