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種主要貨幣墊底 人民幣匯率跌跌不休誰之過?(圖)

發表:2024-05-30 21: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分析指,中國經濟基本面孱弱是人民幣不堅挺的主因。
分析指,中國經濟基本面孱弱是人民幣不堅挺的主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5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美元指數從高位回落,許多貨幣的匯率隨之上升,但人民幣匯率仍然跌跌不休,在31種主要貨幣排名中墊底,分析指,中國經濟基本面孱弱是人民幣不堅挺的主因。

人民幣在31種主要貨幣排名中墊底

5月30日,據彭博社報導,人民幣匯率在4月曆經美元走強和大額買匯壓力抑制後,5月表現更差。人民幣幾乎跑輸所有主要貨幣,凸顯美元回調並未對人民幣帶來喘息空間。

報導指出,5月美元指數從高位回落約1.4%,許多亞洲貨幣呈現1%以上的漲幅,然而離岸人民幣仍走貶,在亞洲貨幣中幾乎墊底。在彭博追蹤的31種主要貨幣種排名倒數第2。截至5月29日,彭博模擬的CFETS籃子指數當月下跌約1.3%,月跌幅創近一年最大,也顯示出人民幣在主要貨幣中偏弱。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是一個綜合反映人民幣匯率水平的指數,這個概念有些類似於人們熟知的美元指數。具體來說,這個指數參考CFETS貨幣籃子,包括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掛牌的各人民幣對外匯交易幣種,權重採用考慮轉口貿易因素的貿易權重法計算而得。樣本貨幣取價是當日人民幣外匯匯率中間價和交易參考價。

報導直言,在5月,美元指數出現今年以來首次月度回落,中國國內買匯力道並沒有減輕,顯示出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可能主要來自中國經濟基本面,這也意味著即便後續美元大幅回檔,也不一定能顯著提振人民幣。鑒於投資人對中國房地產行業復甦仍存疑,且隨著北京與歐美貿易摩擦加深,人民幣全面跑輸的局面可能會持續。

馬來亞銀行資深外匯策略師Fiona Lim表示,人民幣本月以來表現落後,考慮到中國國內經濟成長前景脆弱,且中國和西方國家的貿易局勢緊張,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繼續跑輸日圓以外的其它亞幣。

Fiona Lim說,人民幣疲軟和資本外流似乎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只能通過美元和利率環境更溫和,或者中國國內經濟信心復甦才能扭轉。

中國經濟堪憂 外匯儲備創五個月新低

每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廣義概念而言,並不只限於貨幣,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政府公債、國債券等都可以是儲備的形式。除用來交易以外,這些國際資產也能隨時作為避禍(如支撐本國貨幣面臨巨大貶值)或獲利(他國貨幣巨大增值),因此對於國家或經濟體國際清償力具備重要性,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

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7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08億美元,較3月底減少448億美元,創下5個月新低;單月降幅為1.38%,是7個月以來最大。

據自由亞洲電臺5月10日報導,旅美財經評論人士王劍認為,雖然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金額並不大,但是很有意義:「為什麼?因為中國每個月會有大約1000億的外貿盈餘,但這並沒有反映在外匯儲備上,說明資金已經在外逃了。」

從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來看,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相對於10年前的高點(約4萬億美元)已經下降了20%。同時,截至2023年末,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為24475億美元,比2015年3月底的16732億美元上升了46%。

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指出,自從習近平上臺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最近5年來,中國的出口創匯能力受到影響,外匯儲備水準實際正在下降:「它的實際抗風險能力很弱。它在一定時間裏能夠動用的儲備外匯只有6-7千億美元,實際上是風險很高的,所以不要看它說的表面上3.2萬億儲備。」

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此前指出,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的風險指標,而3萬億這個數字就是風險可控或者風險失控的心理關口。這個心理關口一旦跌破,就可能動搖中國人對政權和經濟未來的信心。一旦中國支撐匯率的外匯不多時,人民幣匯率將進入貶值通道。

中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風險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金融不穩定、穩定人民幣幣值,以及遏制資本外流,這些都是中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風險

以穩定人民幣幣值為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去年11月22日撰文認為,2022年3月美聯儲加息後人民幣開啟了貶值週期,其中,2023年5月是一個分水嶺。之前人民幣僅僅是兌美元匯率的下跌,主要是美元指數的走強和中美利差擴大所致,由外部因素主導;之後是人民幣兌美元和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同時貶值,人民幣匯率全面走弱,主要在於資本外流的壓力疊加了中國經濟的「三重壓力」。

此前在2021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三重壓力」: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英國學者:人民幣貶值風險確實存在

面對中國經濟不景氣和國際形勢的動盪,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4月中旬曾表示,中國央行、外匯局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是不會變的。

不過,人民幣匯率下跌的壓力正在持續加大。

瑞銀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副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5月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文,題目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他認為,人民幣完全沒有必要貶值,但這一趨勢又似乎無可避免。

馬格努斯認為,中國利率下降的趨勢相當明顯,這反映在通貨膨脹以及經濟疲軟,而這些就足以讓人民幣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過去幾週,中國央行比以前更緊密地把人民幣綁定美元,但這種固定或掛鉤匯率需要相應的貨幣政策支持,不鼓勵資本外移。而儘管北京當局對此進行了控制,資本仍在持續外流。出於所有這些原因,馬格努斯認為,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人民幣將繼續貶值,並且可能產生深遠的經濟和政治後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