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出口商:「今年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圖)


通貨緊縮陰影籠罩著中國經濟,外貿出口前景也不樂觀。
通貨緊縮陰影籠罩著中國經濟,外貿出口前景也不樂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2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編譯/綜合報導)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工業利潤大幅下滑,通貨緊縮陰影籠罩著中國經濟,中國外貿出口前景也不樂觀。

中國外貿出口前景不樂觀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擁有一家燈飾工廠的林先生收到海外老客戶今年的第一筆訂單時,他面臨著一個痛苦的選擇:要麼虧本接受,要麼告訴工人在中國傳統新年後不要再回來。

林說:「我不能失去這個訂單。」他計畫在2月10日至17日假期結束後,重新啟動位於浙江省臺州市的工廠。「我可能會永遠失去這個客戶,這會危及很多人的生計。如果我們推遲恢復生產,人們可能會開始懷疑我們的業務。如果消息傳播開來,就會影響我們供應商的決策。」

長期的工廠通貨緊縮(通縮)正威脅著中國外貿出口商的生存,由於國外利率上升和需求減少,這些中國出口商因業務萎縮而陷入無情的價格戰。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連續15個月下跌,利潤率受到擠壓,導致工業產出和就業面臨風險,並加劇了中國經濟困境,其中包括房地產危機和債務緊縮。

中國商務部2022年的數據顯示,約有1.8億人從事外貿出口相關工作。

澳新銀行(ANZ)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雷蒙德.楊(Raymond Yeung)表示,解決通縮問題應該是比實現今年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更重要的政策優先事項。

「公司降低產品價格,然後降低員工工資。然後消費者就不會購買——這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他說。

在2023年,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了2.3%,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利潤下降了4%。官方調查顯示,今年1月份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出口訂單連續第十個月萎縮。

分析師表示,出口疲軟意味著政策制定者需要動用其它措施來實現增長目標,從而增加了刺激家庭消費的緊迫性。

標準普爾全球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路易斯.庫伊斯(Louis Kuijs)表示,越快解決經濟增長問題,價格和利潤率的下行壓力就會消散得越快。

北京當局一直在將金融資源投入其它產業,而不是消費端,這加劇了產能過剩和通貨緊縮的擔憂,即使是在電動汽車等蓬勃發展的行業也是如此。

浙江省東部一家汽車模具廠的一位高管預計,該公司的產量和出口量將上升,但盈利將下降。他將行業競爭的加劇描述為「內卷。」

隨著中國央行向金融體系釋放流動性以刺激經濟增長,銀行業正在向工廠提供廉價貸款。

但由於受到較大競爭對手的排擠,較小的企業不願意通過貸款來為新業務融資,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中國貨幣政策日益低效的一個特徵。

中國官員稱,私營企業的投資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去年該投資下降了0.4%,而政府投資則增長了6.4%。

「很多銀行經理打電話給我,他們貸不出錢時聽起來很著急,」服裝出口商苗宇傑(Miao Yujie,音譯)說。

即使去年將員工人數減半至20人左右,他也無法盈利,因為大公司將他擠出市場。「但只有當你想擴張時才需要借款,」並補充說他正在考慮關閉自己的公司。

華寶信託經濟學家聶文特別指出了電子、化工和機械製造商的情況。這些公司僱用了大量員工,這是政策制定者的敏感點。「因此,供應量很難收縮,所以今年應該在需求端下更多的功夫。」

工廠主表示,裁員的壓力很大,儘管有些人不願意這麼做。

楊秉本(Yang Bingben,音譯)的公司在浙江省溫州市生產工業用閥門,他表示,曾考慮過關閉這家公司,但還是繼續經營,因為他對工人們感到虧欠,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接近退休年齡。

不過,他不知道工廠還能生存多久,「今年將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外貿去年微增0.2% 難推動內需

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2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去年12月份出口額達3036.2億美元,按年增長2.3%;進口按年升0.2%,進口額達2282.8億美元。全年總計,出口總值降至3.38萬億美元,年跌4.6%;進口總值亦減至2.55萬億美元,跌幅達5.5%。

若以人民幣計價,全年的進出口總值達41.76萬億元,按年微增0.2%;其中,出口升0.6%,進口跌0.3%。

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記者會上承認,去年的出口增速確有放緩。過去一年,外需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直接衝擊。

貿易夥伴中,王令浚稱,第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全年分別進出口5.51萬億、4.67萬億,分別佔13.2%和11.2%。

不過,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以去年前11個月計算,中國在美國進口商品中的佔比較去年同期大降兩成以上,17年來首次從第一位跌落,被墨西哥超前,顯示美國貿易政策轉向。

針對外貿數據,分析人士表示不看好。

上海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向路透社指出,出口增加不多,難以支撐整體內需。消費疲弱,意味通縮對中國經濟的壓力依然存在,房地產將持續困擾經濟。

另外,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說,中國需要採取大膽行動,以打破通貨緊縮週期,否則將陷入消極的螺旋式增長。

通縮成為問題

與通脹不同,通縮特點是商品和服務呈持續、自我維持性下降。雖然物價越來越便宜似乎有利於提高購買力,但可能令消費者延後消費進而對經濟構成威脅。

而需求疲軟可能會迫使企業削減產量、凍結招聘或裁員,並接受進一步的降價以清理庫存,導致即使成本保持不變,盈利也會減少。

世界上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會在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結束後,迎來消費方面的繁榮。曾經在疫情期間節省了開支的人們有意願重新開始支出,各種商業機構也努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需求的物價上漲如果遇到供給的缺乏,例如,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價格上漲因素,就會導致通脹。

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沒有發生。

分析師們根據中國的CPI數據認為,中國經濟有持續陷入通縮(通貨緊縮)的危險。

「這顯示中國的內部需求很弱,同時來自全球其它地方的需求也在減弱,很讓人擔心,」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對英國BBC說,「通縮不會對中國有所幫助。債務問題會變得更加沈重。這些都不是好消息。」

為何通縮會成為問題?這可能影響中國公司盈利和民眾消費,隨後影響到原本就很高的失業率。還可能導致作為全球主要市場的中國需求減弱,在能源、生產資料、食品等方面衝擊全球出口貿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