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日,參加亞運會女子百米障礙賽的女選手吳艷妮。( 圖片來源:WILLIAM WEST/AFP via Getty Images)
在中國當今體育界,有這麽一個大名鼎鼎的田徑女將,名叫吳艷妮。
吳豔妮不僅競賽成績亮眼,175公分的模特身材加上亮麗外型,也堪稱中國隊顏值代表,讓她備受中國民眾的關注。
然而,這位田徑「新星」卻又雙叒叕一次意外翻船了。
作為中國奪金熱門選手,吳艷妮在10月1日舉行的杭州亞運田徑項目女子100公尺跨欄決賽中,因搶跑被裁定取消銀牌成績。只見她起跑槍聲還未響起,就第一個衝了出去,搶跑幅度十分明顯。全場一片嘩然。
10月1日,杭州亞運會女子100米欄比賽中,中國選手吳艷妮因搶跑,被取消成績。吳艷妮對此不滿,抗議稱是印度選手亞拉吉影響到了她。可是觀看賽事回放,確實就是吳在搶跑。中國網民:「自己出錯怪別人,不要不認錯還嫁禍別人,從小的來看,是個人素質問題,從大的來看,
— 自由的向往❗️ STOP CCP'S WEAPONIZATION❗️ (@myunzhng) October 3, 2023
pic.twitter.com/bKVuTSLJiK
即使這樣明顯的犯規,吳艷妮還是提出了申訴,把「鍋」丟給了旁邊印度好手喬蒂亞拉吉(Jyothi Yarraji),稱搶跑是受了她的影響。
吳艷妮銀牌到手又落空迅速衝上微博熱搜第一,許多網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留言:「搶跑搶得很明顯」、「取消好,免得被人笑話」。
其實,這並不是吳豔妮在大賽中第一次搶跑,今年在泰國舉行的田徑亞錦賽上,她也曾搶跑。
搶跑是一回事,但眼尖的中國網友發現,吳豔妮右手臂上有刺青,比賽時會貼上膠帶掩蓋,結果讓她為此被罵的更慘:「濃妝艷抹、搔首弄姿,進娛樂圈吧,這麽喜歡炒作」、「不愛國、不文明」、「不符合國家隊的形象」。
儘管吳艷妮表示,手臂上的紋身是一個花環圍繞的皇冠,「寓意很清楚,就是對冠軍的嚮往,對奧運的嚮往,都是與跨欄相關的夢想」,但無論如何,這位中國田徑「新星」的形象,竟然因此一夜之間崩塌了!
還有一個意外事件。比賽過後,獲得金牌的林雨薇與吳艷妮互相擁抱,結果兩人身上號碼布剛好就形成了「64」敏感數字,令人聯想到1989年6月4日的天安門大屠殺事件,照片被官媒發到網上後瘋傳,後又遭全面封禁。
杭州亚运会田径赛女子100米跨栏比赛,两名中国选手赛后相拥的感人照片在网络上热传,凑巧两人的号码牌组成中共的敏感词“64”,让人又想起八九·六四天安门广场大屠杀……
包子帝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pic.twitter.com/wE3wM0MhnI— 墻國荒誕字(墙国荒诞字) (@xingzhe2021) October 3, 2023
新聞說完了,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英語漫談的正題,來說說刺青tattoo。
英文中「tattoo」一詞的由來
人類的紋身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1991年9月19日,兩名德國遊客在阿爾卑斯山一條人跡罕至的道路上徒步旅行時,意外發現冰上有一隻手伸出來。史前冰人奧茲(Otzi the Iceman)從此被發現,並成為歐洲最古老的木乃伊。
後來,科學家在這具公元前3370年到公元前3100年之間的遺體的手上發現了迄今人類最古老的紋身證據。
OTZI THE ICEMAN - SOME FACTS YOU MAY NOT KNOW:
1) It took ten years to figure out how he died. The 5300-year-old remains of Otzi were discovered by two hikers in northernmost Italy in 1991, as he melted out of a glacier. First thought to have died from exposure, Otzi was found… pic.twitter.com/IauRfQN8Ve— Thomas Reis (@peakaustria) August 27, 2023
紋身不但出現在古代歐洲,也出現在非洲埃及的木乃伊中。而且,數千年來,紋身也是南太平洋薩摩亞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據信,現代英語中的「紋身」tattoo一詞,很可能就起源於薩摩亞語中的「tatau」一詞,意思是在身上或臉上「劃下印記」,由18世紀英國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船長引入英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人們改寫為現在的形式:tattoo。
紋身的演變
紋身又叫刺青,最早是在皮膚內植入刺激物,使皮膚表面長出突起的,產生永久的疤痕。這種方式往往成為古代對犯人刺配刑罰的一部分,比如小說《水滸傳》中的林沖和「青面獸」楊志等人額頭上的刺字,就屬於這類被動的刺青。
青面獸楊志(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而另一類又稱為「花繡」,屬於主動的刺青,圖案是自主選擇,頗具個性。比如《水滸》中講,史進的肩膀、胸膛和後背上一共刺著九條龍,也因此讓他有了「九紋龍」的綽號。
「九紋龍」史進(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比史進還有名的則是「浪子」燕青。燕青從小父母雙亡,由盧俊義把他養大。因為燕青皮膚潔白,盧俊義特意請人為他刺出一身遍體的花繡,看上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天下無雙。
而在西方,刺青則多以貶義為主。「文身」的拉丁詞是「stigma」。《韋氏大辭典》所列「stigma」的定義中,有「切入奴隸或罪犯肉中……的一個清晰的標記」,以及「恥辱或丟人的標誌」等義項。
許多希臘、羅馬學者都提到,文身是一種懲罰。柏拉圖認為,犯有瀆聖罪的人應強制文身並逐出國。據歷史學家佐納熱說,希臘皇帝西奧菲洛斯對兩位公開批評他的人實行報復,讓人在他們前額上文下了十一行淫穢的詩句。
隨著基督教傳遍羅馬帝國,對奴隸和罪犯的文身做法逐漸被拋棄。公元787年,教皇哈德良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文身,以後的歷任教皇都遵循這一傳統。
時間到了20世紀70年代,由於許多名人的示範效應,紋身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街頭的專業紋身店也越開越多,紋身逐漸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符號。
尤其在美國,幾十年前還被視為酒鬼、吸毒者、飛車黨或犯罪份子專利的紋身,卻在今年越來越普遍。根據美國皮膚學協會的最新查問訪問結果,在18至50歲的美國人中,有24%的人紋身,差不多每4人中就有1人紋身。
不過即便如此,在很多西方國家,紋身仍是一個相當有爭議的詞,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普遍把tattoo認為是粗俗的代名詞,有些國家甚至專門發布了禁止紋身的法令。
比如有基督信仰的人會告訴你:《聖經》利未記中就警告人們不要紋身的字句:「不可為死人在你們的肉上割傷,也不可在你們身上印記或刺青:我是耶和華。」
讀者朋友,您是怎麽看的呢?
刺青≠刺身
那麽,紋身(文身)為什麽又被叫做「刺青」呢?
古代紋身多是用針蘸墨水刺入皮膚,以黑色為主,並且墨水質量較差,時間長了會褪色泛藍,故而有了「刺青」的叫法。其實,歷史上還出現過扎青、鏤身、雕青等叫法,但大多沒有延續下來。
有趣的是,在漢語中還有一個和刺青很像的詞叫「刺身」,可事實上這只是生魚片的日文漢字寫法,日語寫作さしみ ,英文叫sashimi,做法是以新鮮的海鮮切成片,蘸醬油、山葵(Wasabi)和味噌(miso)等調味料食用,是最具特色的日本料理之一。
日本生魚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那為什麽日本人把生魚片叫做「刺身」呢?哈利大叔為此還專門做了一番考究。原來,在日本,通常對於魚生的處理方式為,將魚剝皮後進行烹飪或者售賣。但剝皮後難以分別出魚的品種,魚肉看起來極其相似,手感也差不多。就算是多年經驗的大廚也未必能準確的辨別出來,更不用說食用的顧客了。所以日本北海道漁民就想出一種方法,取魚皮用竹籤刺在魚片上,便於顧客識別和食用。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
也許正是由於兩個英文中本來毫不搭嘎的詞(tattoo/sashimi)在中文中同帶一個「刺「字,又或許是望文生義把刺青+紋身二者合一,導致不少小夥伴把刺身和刺青傻傻分不清。這裏要強調的是,刺身sashimi跟刺青tattoo可是沒有半毛錢關係哦!
一篇尷尬的社交帖文
據說,身上有刺青的外國人去日本旅遊都要被禁止進入公共溫泉、餐廳和海水浴場,
於是就有中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用日語發文稱,自己是位女性,因為身上有「刺身」,所以在日本經常遭受歧視,不但不能進入溫泉泡湯,談好的婚約更因而破局,所以她痛批不應該光靠人們的「刺身」論斷人品!
「日本對刺身的偏見太誇張了」
一位中國女性在社交媒體上用日語發文稱「日本對刺身的偏見太誇張了」。(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結果,這篇在2016年發表的文章最近被日本網友挖出來嘲笑了一番:
「人家怕妳去泡溫泉就會變成煮魚了。」
— Yahoo!知恵袋迷言集 (@yhcbr) January 21, 2019
「她是半魚人啊。」
— Yahoo!知恵袋迷言集 (@yhcbr) January 21, 2019
「她是遭到凌遲嗎?」
— Yahoo!知恵袋迷言集 (@yhcbr) January 21, 2019
好不尷尬!所以,我們在發帖前一定要把語文學好哦!
Tattoo用法舉例
No longer asymbol of rebellion,a tattoo is now seen as art.
現在,不再是叛逆標識的紋身,被認為是一種藝術。
He had atattoo on the back of his hand.
他手背上刺有花紋。
I've decided to get my tattoo removed.
我已經決定去掉我身上的紋身。
好了,你記住了嗎?紋身又叫刺青,英文是tattoo,下次可不要把刺身(sashimi)和刺青傻傻分不清哦!
【作者簡介】老哈利是國內擁有15年教齡的英語講師,國內人事部三級翻譯,曾在國內一線英語培訓機構任職,也曾是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創始人,現旅居美國加州,他將從「美國實用生活英語」、「英語詞源趣談」、「美式英文發音寶典」、「英美文化漫談」、「聽歌學英語」、「英美姓名探幽」、「美國品牌故事」等多個方面和不同角度,帶您一起走進英語學習的小天地,讓您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增長知識,增強英語溝通能力。
責任編輯:蓮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