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職場上的攻擊?避免陷入是非中(圖)

作者:林萃芬 發表:2023-06-10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們打聽消息,背後動機包括因為強烈的不安全感,而想要掌控訊息來了解他人動向。
人們打聽消息,背後動機包括因為強烈的不安全感,而想要掌控訊息來了解他人動向。(圖片來源:Pixabay)

當你聽到「剛才老闆說了什麼?」或「有聽到什麼新消息嗎?」等詢問,或許有人正在「打探消息」。在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的著作《從說話洞察人心》中提到,多年前職場上曾經遇過一位「情報獵人」,這位同事對公司內部的事務極度好奇。無論是會議後的討論、午餐時間的閒聊,甚至是下班後的等待公車的空檔,他都在密切關注和詢問同事們的動態。他不僅好奇地打探,同時也樂於分享他得知的信息,這既包括公事上的競爭,也包括私下的戀愛緋聞,希望能以「小消息」換取「大消息」。甚至有一段時間,他熱衷於打探員工的薪資狀況,激起了公司內部的強烈情緒反應。

愛八卦又怕黑不安全感炸裂,消息搜集的三重心理動機

人們打聽消息,背後的動機大致可以歸結為三種。首先,由於強烈的環境不安全感,他們試圖掌控所有訊息,以了解他人的動向。其次,他們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致力於揭示背後的評價以尋找改進的機會。最後,他們希望增強自身重要性,藉由成為「情報中心」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面對這類人,最佳策略是提供正面消息,過濾負面信息,並對不利於自身的消息進行多次確認,以防止自己被操弄。

換個說法「打探消息」轉為「自我揭露」

「打探消息」與「關心別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會不會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事情」,以及「有沒有給別人認識自己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產生好奇心,想要知道對方在做些什麼?渴望了解對方的興趣是什麼?期待明白對方的家庭背景為何?不過,「探問」的目的是為了跟對方建立關係,產生心理的親密感,而非純粹的「收集情報」。

成為分享者,關係更親近

假如不想成為一個「負向打探消息」的人,不妨多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想法與現狀。心理學稱這種說話技巧為「自我揭露」,當別人訴說其際遇時,可以適時提及:「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或是聽完別人的心情故事時,接著分享自己的:「我也有過那樣的感覺……」,「自我揭露」除了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還可以提供對方不同的意見與做法,是很有建設性的。樂於分享,才能建立長期的人際關係;而打探消息,只會讓別人築起戒心。到底哪種說話方式可以帶來幸福安全的人生,很容易區分得清楚。

練就「反探聽」的技巧

有些時候就算你不想成為別人的「消息來源」,但因身處「情報交換中心」,便很難脫離是非圈。一個在美容院當經理的朋友即深受其苦,常常會有顧客或記者用好奇的語氣問他:「聽說某某名人在你們這裡設計髮型,你覺得他本人大不大牌、難不難搞?」從事服務業,最忌諱洩露顧客的隱私,基於專業倫理的考量,自然不能把客戶隱私當成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也因此,朋友練就一身「反探聽」的本領,先四兩撥千金的回答:「真的嗎?我倒沒有這種感覺。」接著立刻轉移話題,不能有半秒遲疑,否則即會提高對方探聽消息的慾望。

(此文出自時報出版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



来源:時報出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