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的防疫政策 使中國經濟不確定性激增(圖)

作者:傑西 發表:2022-12-14 10: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防疫
中共「新十條」防疫政策180度急轉(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2年12月14日訊】隨著中國放鬆新冠清零政策並轉向重新開放,中國最高領導層正將政策重點放回經濟增長。預計,這也是本週召開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的重點。經濟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不確定性高漲,經濟復甦步伐將主要取決於開放的速度和順利程度。

2022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與這個星期四召開。屆時新一屆經濟領導層將聚集在一起,討論明年的經濟重點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

市場密切關注這次經濟會議,寄希望官方將制定更多財政和貨幣支持計畫。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挑戰,過去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嚴重打擊了消費、投資和市場經營秩序,經濟面臨內需不足和外需走弱的雙層衝擊。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最近指出,中國在完全擺脫新冠清零政策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六個月可能仍然疲軟。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在近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之後重新開放的道路可能不會很簡單,」高盛集團中國經濟學家閃輝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病例增加,一些地區放寬了政策,冬季流感季節,以及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通常有數億人出行,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我們很難預測未來幾個月的病例、新冠限制和流動性可能如何演變。」

重點轉向經濟增長

中國官方政策方向正在轉向經濟增長。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上週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年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整體好轉,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進一步放開了新冠防疫措施,政府發布的「新十條」未再提及堅持新冠清零,首次明確具備條件的感染者可居家隔離,要求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並放鬆了對人員跨地區流動的限制。雖然不少人認為,中國放開疫情管控是「白紙運動」的結果,但是也有人認為,來自經濟的壓力或許是一個更深層更關鍵的因素。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項目高級研究員傑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表示,基於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信號,中國政府的重點正在從疫情防控轉向經濟增長。

迪皮波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是經濟穩定和復甦,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工作會議通常基於12月舉行的政治局會議上。政治局會議已經舉行,並提供了大概的議程。」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副主任尼爾斯·格雷厄姆(Niels Graham)也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會強調對經濟增長的額外支持,不再強調中國的新冠清零目標,同時加強堅持中共新的‘科學精準’的新冠控制,也就是,上週宣布的10項措施。」

隨著全國範圍內爆發新冠疫情,中國經濟在11月進一步放緩。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0月的49.2%下降至48%,位於50%以下的收縮區間。服務業和建築業的商務活動指數也在11月延續跌勢。

中國經濟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僅增長3%,幾乎不可能實現5.5%的官方預期年增速目標。據彭博社上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中國官方正在討論將202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因為中國政府正在轉向支持復甦。

高盛預計明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4.5%;摩根大通預測明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4%,該機構表示,正密切關注中國何時正式降低新冠的風險等級,以及跨區域旅行是否會在1月底的中國農曆新年前後恢復正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將明年中國經濟增速下調至4.6%。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上週在《華爾街日報》的一個活動上表示,將在明年1月進一步下調預測,她援引了中國新冠重新開放後的艱難道路,疫苗接種率低,生產率增長乏力,以及勞動力減少等挑戰。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認為,由於今年的基數低,中國很可能會繼續設定5%左右的增長目標,但經濟增長仍然存在長期挑戰。

塞瑟告訴美國之音:「明年的增長也許會更容易一些,因為今年的疲軟為明年的反彈創造了更大的空間。但是有非常重大的長期挑戰繼續令中國經濟承壓,壓制著中國恢復到2020年前的那種增長。」

不確定性激增

經濟學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復甦的速度主要取決於開放的步伐以及從疫情中走出的順利程度。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莉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開放的速度是關鍵,因為流動性與中國的消費和經濟活動密切相關。」

該行的研究預計,在2022年,由於新冠疫情限制導致的流動性下降導致中國GDP增長減少2.5個百分點。

由於政府突然削減新冠限制措施,中國各地在短時間內迎來新增病例爆發潮。據中國的衛生官員估計,中國80%-90%的人最終會經歷感染。儘管中國大多數人都接種了疫苗,但中國國產疫苗使用的是一種相對落後的技術,與發達國家的疫苗相比,有效率不足。

感染潮可能使大批勞動力患病,並引發醫療擠兌。一些居民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選擇減少出行活動,這對消費的迅速恢復造成負面影響。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即使放寬了新冠措施,大量的病例也會對零售和生產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居民很可能在早期對去擁擠的地方持謹慎態度。」她預計,與新冠相關的下行風險將至少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認為,在全面放開之前,中國官員希望至少有90%的中國老年人注射三針新冠疫苗,這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意味著中國完全退出新冠限制措施的時間將在明年年中左右。

由於經濟疲軟,失業率上升,中國居民的消費意願處於低位。西方國家在疫情期間通過發放支票向家庭提供援助,支撐了消費,但在中國,除了一些地方發放消費券,中國政府更依賴基礎設施和產業補貼等更傳統的經濟刺激手段。

目前看來,就算居民想消費,一些熟悉的經營場所也已大量消失,餐館、購物中心、娛樂場所和旅遊業在過去三年受到疫情的強烈衝擊。

據中國餐飲媒體紅餐網的報導,今年截至11月底,中國餐飲相關企業工註銷吊銷近50萬家,僅上半年統計到的數據就超過了2020年全年。報導稱,冬季是餐飲的傳統淡季,預計年底將爆發新一輪關店潮。

報導指出,自疫情2020年爆發以來,「很多企業老闆賣房、賣車、借貸,基本都是負債硬撐著,期望今年市場能有所好轉。結果今年以來,各地疫情仍持續反覆,消費力也明顯下降,市場回升大不如預期。至此,大批中小企業終於不堪重負,含淚出局。」

中國經濟還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減弱的衝擊。官方數據顯示,中國11月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收縮8.7%和10.6%;中國對集成電路的進口繼續下降,表明各國對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需求的冷卻。

疫情封控鬆動有助於改善在華外企的經營環境,但他們指出,中央政府未給予地方政府足夠準備時間,導致各地貫徹落實缺乏一致性。

中國歐盟商會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政策實施的不一致在廣大公眾中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並導致商業信心大幅下降。」

長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持續對增長造成壓力。房地產市場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當前房產銷售和價格急劇下降,一些資金緊張的房地產商出現「爛尾」,促使購房者拒絕償還貸款,可能會導致居民遠離房地產預售,進一步增加房企的現金流壓力。

儘管當局最近加強了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力度,但經濟的衰退和信心的缺乏導致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土地收入減少令地方政府財政承壓,此前新冠防疫措施產生的大量支出已經削弱了地方政府的經濟投入能力。

塞瑟說:「房地產和房地產投資在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會越來越小,需要尋找其他的增長來源,而找到這些替代性的增長來源可能會相當困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