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11月25日新疆烏魯木齊高層居民樓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引發全市連鎖抗議,民眾聚集市府要求解封。(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2年11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11月25日,新疆烏魯木齊高層住宅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引發全市連鎖抗議,民眾聚集市府要求解封。網傳,現場有市民對警察喊話:「人民警察為人民,你們在鎮壓人民」,也有市民質問領導:「不論我們老百姓對與錯,你們不應該暴力執法」,你們「算不算拿著權力的合法黑勢力?」
烏魯木齊大火網傳44死 當日引發多起抗議
中國武肺(COVID-19)疫情近期持續肆虐,中國國務院日前雖公布了「優化防疫20條」,多地政府仍無視新規持續擴大管控措施。烏魯木齊天山區吉祥苑小區的住宅大樓於24日晚間發生大火,據指當時火勢、濃煙蔓延7層樓,造成10人死亡。
但後續有網友指出,有值班醫生稱實際死亡人數為44人。對此其他網友也指被燒黑的房間就有18間,每間1人都不只10個人。當地也爆發多起抗議,民眾包圍政府大樓槓市委書記。雖然相關影片不斷被刪除或過濾,但網友仍持續轉傳信息,表達對當局的不滿。
吉祥苑小區這場大火的相關消息在微博上吸引至少8億次點閱。烏魯木齊自8月初當局清零防疫對居民封控,至今已有100多天,社媒上眾多網友質疑這場大火造成的後果,是因為過度防疫所致。當日,當地居民陸續衝上街頭高喊「解封」。
烏魯木齊大火引發連鎖抗議 市民衝向市府
網傳,率先發起抗議的是烏魯木齊沙依巴克區104兵團連興社區,恰巧該社區爆發打人事件,居民集體到警局要求交出打人者並喊「解封」。後來因為給領導打電話不接,憤怒的人群又聚集到社區門口,並高喊解封,同時瘋擁進社區。此後,有居民手舉國旗號召人們去抗議:「我是站在國旗下被抓進去的!」「去抗議,在國旗下抗議!」
沙依巴克區西山104兵團社區包戶幹部打人事件居民抗議引發連鎖反應,附近的怡和小區居民也推翻了護欄大門,要求解封。居民們當晚19點30分許先喊樓,然後下樓,20點到小區門口聚集,再到馬路上抗議解封。夜光下大量居民聚集抗議,「解封」的聲音不斷。
很快社媒上傳出,抗議已經從104兵團連興社區擴大到烏魯木齊全市各個小區都開始抗議,要求政府解封。視頻中,夜色中居民們穿著棉衣走上街頭,高喊解封,他們聚集在一處高唱「國歌」。並開始向烏魯木齊市政府進發。
烏市領導被質問「合法黑勢力」 市民對武警喊「你們在鎮壓人民」
網傳視頻中發推網友表示,在烏魯木齊政府大樓前,該市市委副書記馬志軍出來與市民對話。視頻中,有男子問:「什麼時候能解封?」馬志軍回說:「解不解封,沒有疫情,都是為了大家安全。」有女子回懟道:「我新冠5天就好了!封了40多天,4個多月,我他媽20多個新冠都好了吧!」又有男子質問:「3年疫情3年不解封,是吧?」
另一視頻中,一個市民質問所謂政府領導:「不論我們老百姓對與錯,你們不應該暴力執法,這個事是大家公認的吧?」「你們連作為公職人員起碼的職業素養已經沒有了」,「算不算拿著權力的合法黑勢力?」
還有視頻中顯示,凌晨時分,武警集結與市民對峙,民眾高唱國歌。有市民對警察喊話:「人民警察為人民,你們在鎮壓人民」、「你們是誰的孩子,又是誰的爸爸,你們良心不疼嗎?今天死了多少人?」
也有視頻顯示,市委書記楊發森出現現場。該領導保證次日低風險小區解封,並親自去小區解決問題。有市民提出,「要解決我們的資本問題,要解決我們的生存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楊發森面對半夜抗議的大量市民承諾的「保證明天低風險小區解封」有消息了。有網友說:「由此可證:病毒怕火,病毒怕鬧」。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11月26日9時,新疆烏魯木齊市政府疫情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烏魯木齊市已實現社會面基本清零,將分階段有序恢復低風險區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低風險小區周邊商業網點有序開放。
對此,有網友提示說:「宣布社會面清零是全面解封的前提條件,是因為之前大火的輿論壓力極大。但這估計是暫時的,過一陣感染者增多到騙不了省裡和中央了,封城還會再來。」、「別高興太早...」、「共匪伸指一改,分分鐘讓任何地方再度紅碼」、「然後等待東突人民的是秋後算賬。」
也有網友揶揄道:「一場大火的獻祭,所有的病毒消失了,一夜之間,僅僅一夜之間…烏魯木齊動態清零了!」、「這詞用的,基本清零,意思是還有完全清,繼續封著吧」、「不鬧不解封,怎麼會這麼賤」、「這清零的口號轉變的臉都不要了」、「‘基本’那倆字看不到麼,和‘非必要’一樣的意思!」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