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仇英所畫帝王道統萬年圖中的宋太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上一篇,我們分享了宋太祖取天下的故事。我們提到,宋朝剛建立的時候,是強藩大鎮環列四周,後蜀有地勢之險,南唐有經濟之富,南漢有制度之備,北漢有軍事之強。但是宋朝建立後,不到20年間,就削平逆壘,一統列國。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上集講到,是因為宋太祖能夠順天而行,以仁為本,以武止戈。但是我們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是有雙方面或多方面的因素促成。如果說宋朝之興是取勝有道,那麼列國之亡則是取敗有因,而我們在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呢,列國敗亡的原因也是我們應當猶加注意的。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亂世垂鑒 興亡有因》。
古人有句話叫三王施仁,五霸行義,說的是王霸之道。王道強調仁,霸道強調義,在兵爭天下的時代,依仁仗義方是王霸之略,反之則是取敗之道。在宋一統列國的過程中,那些強藩大鎮之所以失敗,也都是有其原因的。
我們可以逐一來看。先從後蜀說起。蜀地富饒,又有地勢之險,這是它的優勢。但是它的問題就是後蜀國主孟昶,不恤政務,非常奢侈。到了甚麼程度呢,居然用七寶裝飾溺器,就是夜壺。七寶就是金銀琉璃珊瑚瑪瑙珍珠之類的東西。宋太祖就很感慨,說「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是,不亡何待?」意思是說,一個夜壺你竟然用七寶來裝飾,那你拿甚麼東西來吃飯呢。這麼奢侈,怎麼能不亡國呢。
因為孟昶非常奢侈,多少錢也不夠花,只好向百姓加徵稅。他手下有一個賢人叫田淳,史家對他的評價,說這是一個像龍逢、比干一樣的人物。他就上疏說:「擾民犯天意,聚財損君道。」我們知道有國者,首先要節用愛民。這種過度取財於民,損下益上的做法,就好像是割肉以充饑,腹飽而身斃。雖然吃飽了肚子,人也活不成了,這是一個道理。但是孟昶就是不聽田淳的勸諫。可以說呢,不能任用賢人啊,這是後蜀亡國又一個原因。
後蜀亡國前的那個新年,也就是西元964年的除夕,按照蜀國宮中的舊俗,宮門上要掛起桃符板,題寫上吉利的字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春聯。孟昶就親自在桃符板上題寫道: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十幾天後,後蜀兵敗國亡。宋朝派來到成都做知府的官員居然就叫呂餘慶,這可真是新年納餘慶,一過年就迎來了呂餘慶。而佳節號長春呢,正應了宋太祖的生日長春節。所以說起這些故事,非常有意思,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再來看南漢。南漢本來它的基礎是不錯的。開國國主劉隱很開明,好賢禮士,一些來嶺南避難的中朝人士,或是被貶放到嶺南的唐世名臣的子孫都被他聘請到政府做官,所以立國頗有制度。但是當傳到劉鋹繼位時,劉鋹這個人非常昏聵殘暴。我們知道歷史上朝政敗壞,綱紀大亂經常是出於兩種原因,一個是外戚擅權,一個是宦官干政。結果劉鋹呢,是既重用外戚,又重用宦官。特別是他對宦官的信任和重用到了泛濫成災的程度,以至當時南漢的宦官多達七千人,被委以各種政務,包括三師三公這樣尊崇的要職。他還聽信宦官陳延壽的讒言,誅殺了自己的弟弟,於是上下怨憤,綱紀大壞。此外,他又制定殘酷的刑罰。賦稅也十分的繁重,生活更是奢侈無度,所居宮殿以珍珠、玳瑁裝飾,修造離宮數十處。這些都是南漢亡國的原因。
再來看南唐。南唐有經濟之富,政治也很清明,沒有外戚輔政,沒有宦官預事,文化發展的很好。南唐國主李煜,正是我們熟悉的詞壇大家李後主。他雖然是五代時人,但其人詞風影響了有宋一代,被視為宋詞婉約派之筆祖。李煜做為南唐國主,他治國的態度與後蜀南漢都不同,他無意於進取中原,只想保境安民。但是他也有他的問題。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才子,但卻不懂治國,不懂治兵,不能任用賢臣,國政大事所託非人。那可能有人問了,南唐國主雖然稱不得賢明,但他畢竟沒有甚麼大的失德之處,為甚麼也亡國了呢,他犯了甚麼錯呢?
其實這個問題當時南唐學士徐鉉也問過。開寶八年,宋師兵圍金陵,徐鉉就去見宋太祖,希望拖延宋師進攻的時間。徐鉉就說:「李煜無罪,陛下兵出無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宋太祖就回答他說:「爾謂父子為兩家,可乎。」意思是既然是父子,那就不應該分成兩家。徐鉉就沒話說了,只好回去。過了一段時間,宋師攻勢越發緊急,徐鉉又來了,見到宋太祖就論辯不休,宋太祖說了一句話:「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徐鉉就不敢再說甚麼了,惶恐而退。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