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的文明來自於脆弱的政權(圖)

作者:劉荻 發表:2019-06-12 10: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9年6月12日訊】高考剛剛結束。今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題之一是《文明的韌性》:

「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這個題目讓人想起最近新聞聯播中的一句話:「經歷了五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麼樣的陣勢沒見過?!」

且不說「中華民族」這個詞其實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兩個差不多的說辭都有意無意迴避了一個問題:「堅韌」的是中華文明,而不是某個朝代或政權;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可能掀不翻中華文明,但是掀翻了無數個夢想「千秋萬代」的政權。

常有人批評中國人缺乏憲政觀念,分不清國家和政府,不知道愛國不等於愛政府。不過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沒有國家和政府的區分,卻有「天下」和「國家」的區分。如顧炎武所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意思是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後來梁啟超把這段話縮減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八個字,卻常常被後人記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裡的「天下」,可以理解為前面引用的高考作文題中所說的中華文明。「天下」和「國家」是不同的。「天下」很堅韌,「國家」則很脆弱;中華文明很堅韌,朝代和政權則很脆弱。

為何文明堅韌而政權脆弱?因為「韌性」其實意味著容易彎曲和改變形狀。玻璃堅硬但也脆弱,很容易粉身碎骨;橡膠堅韌,因為它柔軟容易變形。文明堅韌,是因為它靈活多變,沒有不變的本質。無論是蒙古還是滿清,最後都變成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如果二戰的結果是中國戰敗,中國被日本佔領,那麼日本文明可能也會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有些人為了證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竟然想把蘇美爾人也拉入「中華文明」的圈子。由此可見,「中華文明」沒有什麼永恆不變的本質,因此它是堅韌的。政權是脆弱的,因為它總有想要固守的東西。英國保守主義之父埃德蒙.柏克說,不能改變的也就不能保守。越是拒絕改變的東西,就越是脆弱。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文明的堅韌正是以政權的脆弱為前提的。淘汰了不受民眾歡迎且拒絕改變的政權之後,文明會愈發堅韌。就像淘汰了經營不善的企業之後,市場會愈發健康一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