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搭配豐富的蔬菜一起吃,可以減緩血糖上升速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研究發現,除了身體的「氧化反應」會造成皮膚和身體的老化之外,美容和健康還有一個大敵──糖化。「糖化」不但會讓人皮膚變黃、變黑、鬆弛,產生皺紋、雀斑等,甚至會直接導致糖尿病等疾病,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皮膚的「糖化」
吃甜食會變胖,此外,體內糖分太多還直接跟肌膚身體的老化相關。肌膚的糖化,是指身體內的蛋白質與糖結合而硬化變質,使肌膚變黃並產生皺紋與鬆弛。
「糖化」如果發生在皮膚內的膠原蛋白裡,就會令膠原纖維失去彈性,皮膚的緊緻程度就會下降,變得鬆弛和產生皺紋。從皮膚表面來看,肌膚底層變黃變暗自然會影響表層的顏色,因此我們自然會覺得皮膚黃黃的了。
「糖化」程度逐漸變高,不僅會使肌膚老化,而且還可能引起糖尿病等可怕的疾病。如今,醫療界常說比起「氧化」,「糖化」更是美容和健康的大敵。因此,想要讓肌膚keep住年輕狀態,就要馬上拒絕「糖化」!
你容不容易被「糖化」盯上?
1、在辦公室經常食用甜食如點心、曲奇。
2、在晚間會把零食、糖果當做宵夜。
3、把冰淇淋、飲料代替白開水喝。
4、喜歡吃辛辣的食物。
5、每餐必吃米飯、麵食。
6、討厭吃蔬菜、豆製品。
7、很少運動,基本上一天都坐在座位上。
以上選項,如果你符合3項以上,身體極有可能已經「高糖」,而且符合越多,身體越容易發生糖化現象。
封鎖糖化 拒絕皮膚暗沉老化
方案一:抗糖化食物
營養師認為,想要對抗糖化作用,方式很簡單,只要靠吃蔬菜就做得到。
1、鱷梨
鱷梨,又稱牛油果,曾被稱為「營養價值最高的水果」,富含抗氧化的油酸、維他命E,還有麩氨基硫、輔酶Q10等。
2、芹菜
芹菜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整頓腸道環境,預防血糖急速上升與便秘。此外還有促進代謝、打造美肌的維他命B1、B2,防止細胞、血管受到活性氧的傷害。
3、苦瓜
苦瓜的苦味是包含在果皮內的苦瓜素,是可以抑制血糖的成分。此外還含有植物胰島素與錳,可以使血糖安定。
4、海藻類
海藻類不但食物纖維豐富,卡路里也很低,吃多不怕胖。海藻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降血壓,並抑制血糖上升。
5、秋葵
秋葵中獨特的黏稠成分,是具有抑制消化、吸收速度,並防止血糖極速上升的食物纖維果膠。另外,還有抗氧化的胡蘿蔔素,與含有保濕成分的硫酸軟骨素,也對皮膚有益。
方案二:「低糖」飲食計畫
1、減少碳水化合物
想要阻絕糖化作用,排除任何碳水化合物或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但這樣可能會造成你營養失衡,反而丟了健康。
專家建議,不需要完全抽離澱粉,只需要搭配豐富的蔬菜、藻類一起吃,就可以減緩血糖上升速度。此外,也可以把油(或堅果)跟醋混合,當做沙拉醬淋在蔬菜上吃,不僅美味也很清爽。
2、多攝入延緩血糖的食物
在吃主食的同時,多攝入一些延緩血糖上升的食物,比如大量的少油蔬菜,以及豆製品、奶類、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有效減少皮膚的糖化反應。
多吃綠葉蔬菜來配合主食尤其有益,因為它不僅能有效提高飽腹感,還有利於預防認知功能的衰退,遠離多種癌症、冠心病和糖尿病。
3、控制糖和澱粉的總量
即便吃所謂的粗糧,總量也要控制在合理範圍中。比如有些人認為玉米是粗糧,每餐吃兩個大玉米棒,實際上碳水化合物已經過多,總血糖水平上升幅度就會加大。
又比如說,很多人認為水果乾很健康,於是大棗、葡萄乾、桂圓、杏乾等大把地吃,這也會帶來太多的糖分,從而提高糖化反應。這些水果乾每天吃一把就足夠了,否則就要相應扣減主食。
4、補充充分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高纖維素食物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於平衡血糖。因進食量減少可引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應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鮮蔬菜。
水果類含果糖較多,血糖控制不好時最好免食。可另外口服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片(丸)來補充。
方案三:「控糖」生活方
1、提高身體的「抗糖化」能力
提高身體對血糖的控制能力,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可以有效減少糖化反應。
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健身減肥。把腰腹上的多餘脂肪減掉,胰島素敏感度就會隨之上升,血脂代謝就會回歸正常狀態;把身體的緊實度提高,讓肌肉更加充實,血糖控制能力就會加強。
一個全身肌肉充實的人,一個體能充沛耐力十足的人,血糖控制能力必然強大,看起來也會比實際年齡年輕。
2、定時睡覺
從凌晨4時到上午9時,是人體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時段。如果早晨沒按時起床,一天的血糖規律就會被打亂,糖化反應也容易發生。
因此,晚上最好在10點之前上床,第二天早晨6點至8點之間起床,保證8小時左右的睡眠。
責任編輯:亞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