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中聯辦官員約見港校長老師 談課程細節(圖)

作者:鐘靈 發表:2017-10-30 14: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聯辦「邀請」香港中學校長及老師會談課程內容,港媒質疑為推行洗腦「國民教育」開路
中聯辦「邀請」香港中學校長及老師會談課程內容,港媒質疑為推行洗腦「國民教育」開路。(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0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教育局中國歷史科課程第二階段諮詢今日舉行,有港媒獲悉,部分中學校長及教師獲中聯辦邀請、於11月7日與中聯辦官員面談有關初中中國歷史課程。教育界人士認為中聯辦此舉無疑干預香港教育事務,對此做法聞所未聞。

《明報》報導,現時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與香港教育界有較多聯繫,而香港中聯辦亦設有教育科技部,部長為李魯。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過去對「中聯辦會特地找教師了解某一課程發展」的做法聞所未聞,指如果單單了解則問題不大,但一旦介入就有問題,因按照《基本法》第136條,特區政府「自行制定有關教育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包括教育體制和管理、教學語言、經費分配、考試制度、學位制度和承認學歷等政策」。

有獲邀校長表示,暫未知有多少校長及老師會出席,亦未知確切會面地點等詳情,指如果「中聯辦是想了解一下香港學制等資料,可以去看看他們想知道甚麼、可以溝通一下,但其實他們很難用內地課程類推、很難了解我們的課程,因為他們不能完全理解香港」。

自從梁振英政府力推被認為無異於向中小學生洗腦、「歌頌中共、貶低民主自由社會」的「國民教育」遭香港社會強烈反彈後,港府雖然宣布擱置有關計劃,但實際上並無停止洗腦教育的推進,更反向中國歷史科目入手,由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主導,由教育局將中國歷史科目從現在的學生選修科目列為必修科目;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更提出將中國歷史科目從以往的「重古略今」改為「重今略古」,大幅增加「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段的課程量近1倍,從13節增加至23節,並提出要強調盛世、歌頌大一統、省略亡亂等內容。

此外,林鄭早前擬加強推出的「基本法教育」,然而其教材亦被民間批評「內容偏頗」。例如教育局的《明法達義—基本法學習教材套(初中)》教材為例,指出當中利用了極端、不合常理的例子灌輸學生質疑「公民抗命」的真正意義,包括「有富商為了公義、決定不遵守法律,私下擴建豪宅,並以公民抗命為辯護藉口」等例子。

教育局亦由目前中學必修通識科入手,編寫的新一期《通識教育科課程資源冊系列》教材中,有供教師參考的指引中表示,當學生提及對國民身分認同有負面影響的議題時,「應該讓學生從正面態度出發,並考慮國家發展歷程和現況,增加對國家的認識和理解」。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課程指引簡單來說就是「當講到不好的、負面的內容時,強制學生用正面的想法」,認為內容偏頗具引導性,阻礙學生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可見港府自從「國民教育」擱置後,不斷變換手法從相關的科目入手改變課程指引、以達到「洗腦」目的。

日前中共教育部長陳寶生於十九大接受港台訪問時指,內地學生的學科與課程都帶有「濃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觀念」,稱「有助提升學生國民身分認同感」。陳亦稱在過去5年加強內地高中學生政治理論課程之後,有研究發現「97%高中學生對黨表示忠心,贊成黨的路線方針」。陳又稱「已經牢牢掌握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指「內地愛國主義教育的成績令人鼓舞」,並稱,香港特區政府亦「有責任推行國民教育」及「應該先讓老師、老師團體正確認識國情,老師首先要愛國及認同國家」。

因此,港媒對這次中聯辦要求會見校長及老師一事得解讀為,中共對港年輕一代的「意識形態控制」已經化為實際行動,而改變校長及教師的「意識型態」則是首當其衝的目標。港媒認為,無論「國民教育」是否獨立成科,都不影響中共及港府向香港新一代灌輸「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剝奪他們知道歷史真相、判斷真正善惡是非的權利,情況令人憂慮。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