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7月20日訊】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在全港不同住宅測試食水品質;在一個兩年前入夥的新落成公屋屋苑得來的樣本,發現含鉛超標。消息一公布之後,全城即時陷入一陣「鉛毒恐慌」。
究竟鉛有多毒?怎樣保護自己?這些問題,我留給專家解答。我感到興趣的是,爆出「鉛毒恐慌」之後,許多香港人第一時間的想法就是:「中國預製件,真的信不過。」
為甚麼香港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難怪。畢竟,在許多人心目中,中國的製造商都是妄顧道德,不理別人死活的奸商。難道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例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又或者美國首都華盛頓市的歷史博物館,都可以見到十四、五世紀的中國陶瓷製品。每次見到這些藝術傑作,都教我慨嘆,為何曾幾何時,中國是工藝科技最尖端的世界工廠,如今竟然淪落到要揹負著劣質有害產品的惡名。宋、明兩代的工藝品,不但暢銷中東、歐、非,也是當地權貴的財富象徵,而這些工藝品,甚至在設計上,也切合目標市場的文化需要;例如出口至穆斯林社會的工藝品,裝飾不會有花鳥蟲魚人像等,只會有幾何線條的設計,而同期出口到歐洲的,則會有人物寫生故事。可想而知,那個時代在這片土地上,文化包容和對市場觸感是何等敏銳。
今天的中國,一樣是生產大國,甚至有產能過盛之慮,不過,今天中國的經濟想維,仍然停留在多快好省的意識形態。說穿了,我會說這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之禍。畢竟,在計畫經濟之下,質素無法量度,但產量卻可以具體計算,可以向領導交代,所以在計畫經濟之下,產品一點都不美觀,設計也不貼心。
「華而不實不是更經濟嗎?」將華與實二分對立,是思想的謬誤,也是中國人經常犯的錯誤。美的事物所之以美,是因為有一種不能具體量化的價值在其中。華與實,可以並存,甚至可以說,應該是同一件事的兩面。可惜,在扭曲的計畫經濟思維之下,華與實,被硬生生的切割,結果中國製造,不華亦不實。
「開放改革三十多年,加入世貿也十年有多,難道還不夠中國去學嗎?」其實,今天的中國,已經在進步中,但它們對美的認知,停留在吸引消費者。由於中國的工業,至今沒有長遠視野,不會想到十年、廿年之後,世界的消費者怎樣看自己的品牌;這一刻能夠吸引消費者,賺了一筆,未來的事,未來才擔心。
為甚麼中國的廠商會有這種短視的思維?說到底,在中共管治下,人無恆產,誰知道自己今天所擁有的,明天還會否是自己的?既然未必能夠天長地久,就唯有追求曾幾擁有。
保障私產,抗拒官僚的計畫經濟,才是中國從回世界經濟強國之路,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洗脫中國製造等於劣質次貨的惡名。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