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修身技藝——古琴(組圖)

發表:2014-08-05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愛不釋手的器物,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

琴的創製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

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弦歌之聲不絕;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作《琴賦》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

古時,琴、棋、書、畫並稱四藝,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歷代湧現出許多著名演奏家,他們是歷史文化名人,代代傳頌至今。「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在中國文化中,琴棋書畫是一個學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歷代書畫家們非常喜歡表現古琴這一題材。下面就一起來欣賞幾幅以吹簫撫琴為題材的國畫。

天道澄懷

圖繪修竹高挺,山石奇立,高士抱琴而樂,酒葫蘆傾倒在地,旁有山羊惺忪靜臥,上有野猴好奇觀望。圖中人物面相豐潤,神情淡逸,衣紋簡括洗煉,自然生動;動物描畫精細準確,栩栩如生。此圖整體意境正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曰:「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自古以來,中國歷代文人皆講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每當文人抑鬱不得志之時,通常選擇由儒入道,將關注點從紛攘的外界拉回到豐富的內心,逍遙隱逸,寄情山水,親近廣闊的大自然。在樸實低緩而又沉靜曠遠的音聲之中,由躁入靜進而物我兩忘,解脫釋懷。

醇風古韻

圖繪明月皎潔,古松高立,高士抱琴而眠,寄情山水,野猴好奇而觀之。不禁憶起歐陽永叔之《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古琴的韻味是虛靜高雅的,要達到這樣的意境,則要求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境與平和閑適的內在心境合而為一,才能達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藝術境界。畫中高士當明白此理,故而超以像外,抱琴而眠。

融靈天地

圖繪古松參天而立,高士樹下吹笛,其曲調幽深古韻馨香,令童子怡然自樂,山羊臥而入眠,使野猴爭相傾聽,萬物融合通靈。作者此畫清淡和雅,意境深遠,讓人由聽音聽聲而進入一種超乎音聲之上的「無聲之樂」的意境,體驗到「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境界。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