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9日訊】原因一:我們有時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對親人的期望過高。
相對親人來說,我們往往對「別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因為我們假設「別人」是不瞭解我們的,要取得「別人」的瞭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溝通的。但面對家人,我們的耐心就很有限,因為我們認為家人應該是最瞭解最支持我們的。一般來說,確實是越親近的人會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實家人並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點對點的和我們達成充分的理解,這是不現實的,我們自己也並不能夠時時理解和支持親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麼事情不順利,我們常常會想:「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瞭解我呢?別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罷了,怎麼你也不懂得呢?」這樣越想就會越生氣。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家人期望過高,而有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原因二:面對親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
相對不相干的人來說,面對親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這是因為我們心裏更在乎他們,我們不希望他們不開心。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親人期望的時候,我們如果做不到就產生了讓他不開心的風險。如果他不開心,我們也不會開心,這就好像在事情一開始發生時,就預訂了結果。我們要奮不顧身的投入進去,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於是我們成功的願望也更加迫切,由此產生的壓力也更大。而且這些壓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漸漸增長慢慢積累的。單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麼要死要活的。但是當最後一根稻草壓上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一下就爆發出來,這是壓力的瞬間過度現象。但在家人看來,我們好像就是對當前的一件事情發火,這樣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們的行為了。家人的不理解會讓他們無法與我們更加深入的溝通,所以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反而越積越深,我們就越加頻繁的爆發,惡性循環。
原因三:面對親人,我們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別是關係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有些時候,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泄出來,只好到家中進行宣泄。這是我們對待家人的時候存在著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對母親,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令人擔憂的是,往往這種宣泄是通過非秩序溝通實現的。在壓力下的我們,往往忘記了怎麼好好說話。我們在宣泄過程中對家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最後我們的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給家人卻帶來了傷害。如果家人對我們的傷害進行反彈,家庭的衝突就會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圍就毀在了我們的放肆性上。
原因四:面對親人,我們有時會陷入單級思維。
單級思維就是我們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狀態下,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且不顧一切的要去實現,不實現就不罷休,死死的糾纏於這個目的,把自己陷入沒實現就不能快樂的死巷子中走不出來。
單級思維使我們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自己或別人的身上。這種思維往往給我們自己和家人都帶來極大的傷害。就比如,戀愛中一方會要求另一方說「我愛你!」另一方說,說什麼呀,怪肉麻的。然後前者就拚命要後者說,然後自己就開始虛擬,他為什麼就不能說聲愛我呢?他是不是不愛我?最後越想越傷心,這就出現自傷現象了。嚴重的還可能向對方發脾氣,鬧矛盾,這就是他傷了。而可能事實是後者是非常愛他的,只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不喜歡這種表達愛的方式。
其實我們也許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我們明明知道伴侶不喜歡這種表達,但我們還逼著他一定說這句話,讓他做不喜歡做的事。那我們是不是真的愛他?如果我們真的愛他我們會尊重他的表達方式,而我們的這種行為其實恰恰證明了我們不夠愛他!當然,反過來說,如果他足夠愛你也會尊重你的表達方式,而互相尊重的前提是有足夠的溝通。
改善方法:
和親人溝通過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溝通,如果遇到了鬱悶的事情,把前因後果說出來,哪怕家人沒有辦法幫到忙,但是長遠來看增加了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鬱悶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来源:壹心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