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了經濟,輸掉了環境

作者:邱林 發表:2013-01-18 00: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飛速發展,增速一直接近或超過兩位數。但這是硬幣的一面。同時凸顯的還有,中國環境持續惡化。「發展還是環保?」這兩個選擇被一些人認為難住了中國。不過從中國的工業停產中,人們也看到了兩者的統一。此次全國性的空氣污染事件凸顯出中國的脆弱性,說明污染會給中國經濟增長的上行軌道踩下急剎車。

分析人士認為,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成為工業大國而不遺留環境破壞問題的,這些問題要花幾十年和巨額公共財富去解決。就像中國作為經濟大國崛起的速度和規模在歷史上無與倫比一樣,中國的污染問題也突破了所有先例。環境惡化問題非常嚴重,造成嚴重的國內外影響。

平心而論,中國經濟總量躋身世界第二,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承接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另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本身就是世界最龐大的消費市場,還有一方面是房地產、基礎設施、礦產資源等領域的投資拉動。但是,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非常急功近利。西方工業化付出的沈重代價,中國人同樣沒有智慧去避免,同樣前仆後繼,跳進同一個生態災難的陷阱,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不過,有的政府官員卻習慣將國內空氣污染與各地特殊的氣象和地理條件相掛鉤(一些城市喜歡把空氣污染歸咎於當地風力太小)。然而現實情況是,在國內大規模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同時,由於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激增的城市人口和汽車數量,以及出口加工工廠污染的擴散效應,許多地方污染物的排放,伴隨著中國GDP佔世界比重的增加而增長。

例如工業企業、發電廠和供熱廠燒煤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國內能源有三分之二來自煤炭,依賴度很高。其煤炭消費量在2005年至2011年間增加了44%。汽車流量也日益增加。如今北京道路上行駛著500多萬輛汽車,而5年前還只有300萬輛。

記得在十幾甚至二十多年以前,官方在大肆宣傳環境保護的同時,也呼籲「經濟與環境一起抓,絕不步發達國家先發展生治污的老路……」。然而到如今讓我們回頭來看,中國經濟的確有了翻天覆地的發展,但是,惡性的污染事件卻也發生了不少,國民的健康也受到極大影響,這裡邊尤其以空氣污染最為敏感。

英國《柳葉刀》週刊2012年12月發表的報告說,2010年全球死於空氣污染者達到創記錄的320萬人,是10年前的4倍,其中120萬人來自東亞。這個說法是站得住腳的。以北京為例。2000至2010年,該市肺癌發病率增長56.35%,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為肺癌患者,僅2010年,北京市戶籍居民肺癌死亡率就達48.9/10萬。肺癌已成北京市民的「一號殺手」。

如果我們不有意識地迴避或者無視,那麼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事件,已成為危及社會穩定的亂源。

去年7月至10月,國內連續發生了四川省什邡鉬銅多金屬資源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事件、江蘇省啟東大型達標水排海工程項目事件、浙江省鎮海煉化一體化(PX)項目事件等等,這些關注度極高的群體性事件,都與環境污染或者說公眾的環境焦慮有關。據悉,近年來,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在遞增。
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1月15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稱,中國500個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這幾年,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相當於每年中國3.3%的GDP,、約為7000億元人民幣。

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告訴我們當前的發展方式如果不做調整地繼續強化,它會窒息我們,我們走不到彼岸。在新浪微博上,僅僅四五天時間,「霧霾天氣」的話題下已積累768萬條微博留言,許多微博留言呼籲政府控制污染。

因此,我們提出「中國發展了經濟,輸掉了環境」的觀點並不偏頗。環境污染導致全國許多地方嚴重的霧霾,引起世界媒體一片嘲笑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我們也得想想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現代化,以及如何駕馭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鳳凰網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