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馴服是產生「大躍進」的根源(下)

作者:顏昌海 發表:2012-09-17 1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58年9月25日,新華社在報導科學「大躍進」的情況時說:「近百年來中國科學技術落後於世界水平的狀況不久將要一去不復返了!這幾個月來科學技術在躍進中的奇蹟使人們充滿了這個信念。大躍進把中國科學推進了嶄新的歷史階段。」「從事科學研究,幾年幾十年並不算長。但是中國人民竟在短促的時期內作出了大量有較高價值的科學技術成果,達到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已經不是個別,而是到處可見。如大功率高頻半導體晶體管、具有特種優良性能的硅橡膠、二百多種永不褪色的活性染料、最好的尼龍——‘尼龍9’、草類纖維人造絲、研究原子核物理的重要儀器‘百道脈衝分析器’,以及預防麻疹的組織疫苗等的製造成功;大氣環流等基本理論的研究結果,全部15種稀土元素的分離,不用磚木鋼骨水泥建築房屋,水煤氣合成石油,金黴素的高產技術,嚴重火傷的醫療成功⋯⋯都是插在世界科學高峰上的紅旗,有的是外國正在研究而沒有做成的;有的在質量上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有的在世界上還是首創。」

高等學校的科研也在「大躍進」。清華大學在「七一」前夕試製成90多種新產品,內有60多種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許多產品還達到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有電機系設計和製成的非線性電子模擬計算機、寬頻脈衝發生器、防雷分析儀、儀錶用放大設備、移相自耦變壓器和毫秒量測儀等,無線電系製成的電視設備、脈衝示波器、真空系統及量測儀器等。

北京大學自稱在半個月內完成680項科研項目,超過了過去三年科研項目的總和,其中100多項是尖端技術科學,有5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這一消息,是由我國最權威的通訊社新華社發布的。半個月之後,有報導說北大的科研成果達到了3406項,其中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的有119項,屬於國內首創的有981項。而1952年至1956年四年間,北大定出的科研項目只有100項,1956年至1957年也只有400項。而這3400多項成果,從8月1日開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時間。北大的科研「衛星」放出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向中國有關部門提出,希望中方提供北大已經達到「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清單、技術報告和資料。中國有關部門礙于兄弟國家的情面,只得要求北大提供相關材料,結果可想而知。

半年之後,北京大學對1958年科學「大躍進」中完成的達到「國際水平」的227項科研項目中的186項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是發現有三類情況:第一類,有比較充分的根據說明的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有34項,佔檢查項目總數的18%;第二類,有一定的根據列為國際水平,但根據不充分、不確切的項目有121項,佔總數的66%;第三類,當時不應該列為國際先進水平,現在看來也不夠國際先進水平的有3l項,佔總數的16%。即使如此,這些數字的真實性恐怕仍有折扣。

南開大學的科研進展也是神速。8月10日開始,南開黨委領導4000多名師生,掀起群眾性的大搞科學研究、大辦工廠的高潮。第一夜就提出2000多個科研項目,其中大部分是屬於尖端科學的,不少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南開師生提出了「與火箭爭速度,和Et月比高低」的口號,從11日至25日,共完成研究工作165項,其中理科各系試製成功屬於全國第一次生產的產品30多種,達到「國際水平」的19種,「世界獨創」的2種。這些數據來自《光明日報》9月底的報導。不到一個月,從民13報》報導說,南開大學僅在45天中就完成了1761個科學研究項目,其中575項已趕上或超過國際水平。該校製成的離子交換劑更是了得,「它能使海水變為淡水,由海水中提取黃金,提煉稀有元素,淨化工廠廢水⋯⋯在醫學和國防上也有很大用處」。

荒誕離奇的「科學發明」在「大躍進」的高潮中,許多離奇荒誕的「科學發明」也紛紛見諸報端:廣東新會縣共青團員周漢華,採用水稻與高粱雜交創造出遠緣雜交的「成功經驗」。這種水稻「莖稈粗大得像小指那麼大,劍葉又長又硬又闊,比普通禾苗寬一倍多,根群扎得特別深和發達,谷穗達9寸多長,一穗分12至16個穗枝,大穗達400多粒谷,平均每穗也有300粒。這個種在雜交前穗長只6寸,每穗僅120至130粒」。獲得這種「成功經驗」的還有廣西玉林縣師範學校工人蔣少芳,據說他在校園的0.45畝土地上進行同類試驗,可收谷1600多斤,折算成每畝產量可達3500多斤。隨後,蔣少芳又將水稻與玉米「嫁接成功」,獲得了第一代「玉米水稻」雜交新品種。

自古以來都是母雞孵小雞,而公雞除了打鳴外既不會下蛋也不會孵雞娃,整天無所事事。不過,這種狀況在「大躍進」中有了改變。新華社報導說,陝西蒲城縣林吉村農業社社員已經試驗由公雞孵小雞成功。試驗的方法是:割去公雞的生殖器,用兩杯酒把它灌醉,在醉酒期間,讓醉雞去孵小雞。這樣經過三天後,公雞就不離蛋了,可以一直把小雞孵出、養護到大。也有少數公雞在酒醒後不願孵蛋,需要再灌上兩杯酒。不但如此,公雞代替母雞孵小雞還有諸多好處:不影響母雞下蛋;公雞毛澤東厚個子大,孵得多,成活率高;因為公雞割去了生殖器,會使公雞發育胖大、膘厚肉肥。

生豬一天長膘十九斤的奇蹟也發生了。西北農學院畜牧系的六個學生組成「衛星突擊隊」,為改善飼料管理方法,不怕髒臭,搬進豬棚,和豬同住,他們最初採用群眾創造的割豬的甲狀腺、割豬耳和豬尾的「三割」辦法,以後又採取「四割」辦法,即再割去豬的部分胸腺,這樣使豬的日增重量大大提高。試驗的結果,「二十頭豬在五天內平均每頭增重六斤半,其中一頭最高日增十九斤」。這樣的「發明創造」還有很多:陝西朝邑縣東升農業社社員聶積善,「通過小麥和玉米雜交的方法,經過兩代的試驗,初步培育出一種顆粒大、成熟期短的小麥新品種」。這個社還成立了科學研究小組,除繼續培育小麥新品種外,已著手研究新的項目:棉花和葡萄嫁接、豌豆和扁豆雜交、紅薯和洋芋雜交等。陝西醴泉、朝邑、長安、武功等地農民還進行了棉花和玫瑰花或葡萄,南瓜和西紅柿、豌豆、扁豆,小麥和大麥等互相嫁接或雜交的試驗。而西安市沙浮沱農業社66歲的社員趙丙衡,用靠接和接穗的辦法,把棉花接在椿樹上,已經開花結桃。

北京農業大學培育的「農大黑」母雞下的蛋一個有三兩還多。河南省遂平縣和興管理區社員用穀子和高粱嫁接培育出來了「高粱谷」,穗形象蒲棒,籽粒像穀子,吃起來又甜又黏。山東省園藝科學研究所的王立治將蘋果的幼果,嫁接在正在生長期間的南瓜上,蘋果的果形、色、味和大小都與樹上所結無異,南瓜的生長也未受到影響。山西省解虞縣卿頭小學六年級學生尚馬朝,大膽試驗,把西紅柿與馬鈴薯嫁接成「兩層樓」植物;又把棉花接在向日葵幼苗上,培育出黑色的棉花。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在科學「大躍進」的熱浪中,科學家與「高產能手」還曾開展了放「衛星」競賽。這年7月上旬,全國科聯(即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北京科聯組織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農業大學的科學家,與來自河北、河南、湖北等省的三十多位種田能手舉行豐產座談。說是座談,實際上是擂臺賽,在上面的壓力之下,科學家們同種田能手展開了指標大戰。會前,科學家們提出了自己認為夠高的指標。指標是按照當時盛行的「兩本賬」、「三本賬」制定的,提出1959年豐產試驗田單季畝產指標,第一本賬是:小麥1.5萬斤,水稻2萬斤,子棉3千斤,甘薯15萬斤;第二本賬是:小麥2萬斤,水稻3萬斤,子棉4千斤,甘薯20萬斤;第三本賬是:小麥3萬斤.水稻4萬斤,子棉6千斤,甘薯26萬斤。

可是,一聽種田能手的報告,科學家們大吃一驚,發現自己準備公開的三項指標已是大大落後於農民兄弟,只得趕緊修改指標。生物學部將產量指標調整為:小麥畝產2萬斤,爭取3萬斤;水稻畝產2萬斤,爭取3萬斤;甘薯畝產3O萬斤,爭取40萬斤;子棉6千斤,爭取1萬斤。在第二天的座談會上,幾天前剛放出小麥畝產5467斤「衛星」的湖北谷城縣新氣象五社主任王家炳率先提出,1959年小麥畝產將達到3萬斤,別的高產能手一聽,自然不甘落後,來自河北邢臺的一位豐產能手競將指標提高到畝產5.5萬斤,這場指標大戰才算告一段落。會議期間,生物學部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兩個科研單位間也展開了挑戰賽。農科院向生物學部發出的挑戰指標是小麥畝產4.5萬斤,生物學部則以更高的指標回應:小麥畝產5萬斤,爭取6萬斤;水稻畝產6萬斤,爭取6.5萬斤;甘薯畝產40萬斤,爭取50萬斤;子棉畝產1.5萬斤,爭取2萬斤。

科學家畢竟是科學家,說出大話之後還是認真去試驗。會後,生物學部組織了豐產試驗田委員會,在6畝小麥試驗田裡,深翻10尺。每畝下種260斤到400斤,施糞肥40萬至60萬斤。試驗田白天鼓風機轟鳴,以增加二氧化碳;晚上燈光如同自晝,以增加光合作用。儘管如此,第二年麥收時,最好的一塊地畝產也只有900斤。興起高校大辦工廠「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亦是1958年「教育革命」的重要內容。從這年年初開始,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就不斷召開會議,發出指示,要求教育戰線大力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以此作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方式。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後,勤工儉學活動發展到大辦各類工廠。

高校辦工廠較早見諸報刊的是北京鋼鐵學院。有報導說,7月中旬,北京鋼鐵學院已經建起了1.75立方米的煉鐵小高爐和每爐產量22噸的耐火材料廠各一座。冶金系的學生白手起家,苦戰五天,修建了一座高爐;鑄造專業的學生,打破迷信,「經過l4天的反複試驗,終於利用空氣吹煉出中碳鋼」。為此,《光明日報》用一整版的篇幅介紹了北鋼院大辦工廠、大煉鋼鐵的經驗,同時還配發了社論,稱其為「共產主義事業的苗芽」。

在1958年的「教育革命」中,武漢大學也頗為引人注目。該校在「苦戰五年建設共產主義新武大」的口號下,大辦工廠、大辦農場,各系規劃建立工廠、農場100個。據稱,在武漢大學已經開工和即將開工的工廠中,有全校辦的為發展國民經濟所需要的大型鋼鐵廠、水泥廠、耐火磚廠;有為教學和科學研究聯繫生產實際而興辦的高級化學合成工廠、無線電工廠等;也有為發展尖端科學而興辦的如半導體、電子計算機、精密儀器製造工廠等;此外還有磚瓦廠、木工廠、肥料廠等。

清華大學集中了眾多的理工科人才,辦工廠自然是得天獨厚。《光明日報》的一則報導稱:「清華大學在實現教育結合生產勞動方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現在已經到處是工廠了。有包括十四個車問的綜合機械製造廠,有能在發電的同時生產九種產品的示範性燃料綜合利用發電廠,還有建築、水利、電力等工程公司和安裝公司。八個月來他們製造了二百多種新產品和生產設備,其中七十多項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而五十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是國內首創。」

南京大學的辦工廠、辦農場運動也頗為熱烈。據南大宣傳部門自己介紹,至8月中旬,南大根據「抓尖端」的原則,建成了36個工廠,試製成了三百多種新產品,這些產品中絕大部分是國內尚未生產過或產量不足、需要進口的重要品種,對工農業「大躍進」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化學系的CZ橡膠促進劑對上海大中華橡膠廠趕上英國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些產品中,三十多種已達到國際水平,二百多種為國內首創。如果說理、工科學校或綜合大學辦工廠還有些條件的話,文科大學和師範學校辦工廠,按理就不那麼容易了。可是,在這個「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年月裡,文科校系辦工廠的「奇蹟」也同樣被創造出來了。

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一所以馬列主義政治、經濟理論為主的社會科學綜合大學,既無現成的實驗室、實驗工廠可以利用,也無辦工廠的技術人才,但這也沒有難倒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們,他們照樣在教室的周圍辦了大大小小108個工廠,辦了一個擁有百畝土地的農場,還在校內校外辦了兩座百貨商店。中國人民大學不僅校有校廠,系有系廠,有的班還有班廠。學校有機械製造廠,計畫年產車床1000臺,它是由原工業經濟系的小機械廠擴建而成的。圍繞機械廠,還辦了一些諸如鋼鐵廠、煉焦廠、耐火材料廠等衛星廠。這樣,「在校內形成了一個工業體系」。各系的工廠更是五花八門:農經系辦了化肥廠、農具廠;貿經系辦了一個據稱能年乾餾木柴3000萬斤,且能提煉六種有機化學原料的木柴乾餾廠;新聞系辦了中外文印刷廠,擁有五部半自動化排字機,日排十萬字。

不要以為這些工廠有正經的廠房、正規的操作規程、正式的技術人員,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完全是因陋就簡辦起來的。其中不少是幾個同學,最多是全班同學一合計,找一塊地方,想一個廠名,就辦起來了。1958年11月1日起,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聯合舉辦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展覽會。儘管當時宣稱,辦展覽會的目的,「在於檢閱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的成就」,而實際所展出的,主要是高等學校和普通中小學近期來生產勞動的成果。展覽會籌備委員會的開幕詞說:幾個月來,據20個省、市、自治區不完全統計,21126所中等、高等學校,共辦大小工廠、作坊10萬個,共辦大小農場1萬多個,種植面積250萬畝。這股高校學生動手辦工廠之風,進入1959年後才基本停止。其實,「大躍進」作為一場運動延續了三年之久,即到1960年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大躍進」運動才告結束。……

發動「大躍進」的初衷,原本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中國經濟的躍進式發展,結果卻事與願違,非但沒有達到這樣的目的,反而延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留下了極為深刻的教訓。這種深刻教訓演變至今,就是當今中國除了盜竊、克隆海外先進科技,不能出現科學與人文大師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衛星」變成了到處假冒偽劣,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成了謊言世界,中國大陸變成了世界性的地溝油大國。(完)

被馴服是產生「大躍進」的根源(上)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