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只是紙面遊戲
圍繞重慶有沒有財政赤字,出現了兩種聲音:
第一種認為有。2011年,重慶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08億元,增長51%,支出完成1641億元,增長45.7%。
第二種認為沒有。3月24號,重慶本地華龍網報導,有網民在分析《關於重慶市201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時,將2011年財政收支差額理解為赤字。
對此,重慶市財政局相關人士表示,《預演算法》第28條明確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製,不列赤字。我市十年來無論是年初預算編列,還是年末預算執行結果,均未出現過赤字。
產生誤解的原因主要是簡單將當年收支相抵。該人士指出,地方財政支出的來源主要有三塊,除當年收入外,還有上年結轉資金和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以2011年為例,地方財政收入2908.8億元,加上中央補助1157.3億元、上年結轉636.1億元、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50億元,減上解中央21.5億元後,總財力為4730.7億元,而實際支出為3961.7億元,收支相減後尚餘769億元,結轉2012年使用。這些在公開的預算報告上均可查到,而地方財政的收支執行情況每年都將依法接受專項審計。中央財政補助在支出中的佔比是逐年降低的,且在西部省市中所佔比例是最低的。
真相到底如何?重慶市長黃奇帆曾經表示,重慶一度財政問題很嚴重:「2002年,重慶預算內財政收入157億元,而當年政府財政負債餘額450億元。按照國際慣例,這是一個要破產的政府。」
所謂十年無赤字,在作者看來,是個忽略隱性負債的文字遊戲。從理論上說,中國地方政府不允許列赤字,因此,即便入不敷出,也不會體現在地方財務的報表上,而是體現為隱性債務。
隱性負債不可小視
重慶大規模基建主要靠政府主導的「八大投」與作為金融控制平臺的渝富公司。
一系列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重慶的地方基建75%是由「八大投」完成的,形成了強勢的政府主導格局。
所謂「八大投」,是指重慶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城市建設投資公司、重慶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市地產集團、重慶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重慶市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交通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渝富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八大投」平臺在2002年末開始啟動。
「八大投」的資產在政府的隱性支持下急升。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2003年,「八大投」的資產只有300億-400億元,到2006年底,資產猛增到1901億元。單是重慶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資產總額就高達809億元。2010年6月,重慶財政局局長劉偉表示,重慶「八大投」總資產已達4139億元,8年累計投入2413億元,年均投資300億元以上。2000公里高速路,5000公里高等級公路,20多座橫跨長江、嘉陵江的城區大橋以及150公里的城市地鐵、輕軌等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按照當地所說的60%的負債比例,負債大約在2500億元人民幣。根據重慶所公布的更為激進的「十二五」規劃投資數據,這樣的負債比例不敷所需。
「八大投」的資產幾何級數上升,辦法是先注資、再融資,有點類似於資金釣魚。
據《時代週報》2010年報導,政府對「八大投」有「五大注資」,一是國債注入。中央政府定期發行基礎設施建設國債,重慶市政府將每年獲得40億-50億元人民幣的這類國債,作為資本或股本配給投資集團;二是規費注入。將路橋費、養路費、部分城維費等作為財政專項分別歸口注入各集團公司;三是土地儲備收益權注入。賦予部分投資集團土地儲備職能,將土地增值部分作為對投資集團的資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資產注入。將過去幾十年形成的上百億元存量資產比如路橋、隧道、水廠等,劃撥給各有關投資集團,成為其固定資產。五是稅收返還。通過對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投資實施施工營業稅等方面的優惠或稅收,作為資本金返還給投資集團。黃奇帆稱,政府通過以上5種注資,在8年時間差不多為「八大投」注入了1500億元資本金。
政府注資做大,然後再通過向國家開發銀行、商業銀行、債券、股市、信託等5種融資方法,為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籌資。
政府資金實在可憐,按照重慶發改委副主任黃朝勇先生今年3月所說,今年2011年重慶爭取國家發改委統籌資金到位127億元,已經是歷年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最高,企業債獲批發行129億元。今年,將繼續做好專項資金申請和債券發行,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高於2011年水平,爭取三峽後續規劃專項補助資金100億。其他包括推進10戶以上企業發行債券,協助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信託計畫等,支持企業上市融資。百億級別的資金,與重慶每年動輒數千億的投資規模,完全不匹配。
融資渠道收窄
支撐重慶國有資產經營的,一是土地財政,二是金融運作,三是項目經營收益。一旦這三條路受堵,多米諾骨牌就會倒塌。
從金融運作來看,證券市場等陷入低谷,信託成本過高,被人嘆為觀止的「八大投」金融運作手段在去槓桿化過程中將成為無源之水。
項目經營收益,以劉偉先生所說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來看,每年150億元,高峰期支撐了平均每年500多億元的公益設施、基礎設施投資,這一收益顯然無法匹配如此大規模的建設,風險較大。
在經濟發展高峰期行之有效的辦法,無法適應於經濟下行週期,信貸來源收窄。2009年8月《經濟觀察報》報導,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數據顯示,6月末,重慶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8268.9億元,同比增長46.9%。重慶連續第五個月成為全國信貸增速第一。從貸款結構看,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主要投向政府主導的重大建設項目和重點企業集團。1∼6月,新增基本建設貸款663.6億元,佔新增中長期貸款的45.8%。承接這些貸款的主要是政府的投融資平臺。
現在,中長期貸款已顯頹勢。據重慶營管部統計,2012年2月末,重慶市人民幣中長期貸款餘額10186.04億元,同比增長12.53%,較1月下降0.66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2697.05億元,當月增加5.73億元,同比少增44.43億元。單位固定資產貸款餘額5416.60億元,當月增加76.12億元,佔當月中長期貸款增量的93.17%。全市單位中長期經營貸款餘額1300.94億元,當月減少10.19億元。這樣的數據無法支撐平臺運作。
今年3月6號,重慶市出臺2012年市級重點項目名單。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黃朝勇表示,年內將實施重點項目300個,涉及總投資1.35萬億元,年度計畫投資為2600億元。重慶準備向誰大規模融資?2009年的房地產牛市與大投資救了很多人,現在,還能等到大投資時代或者大牛市嗎?
土地收入可能難撐現金流
重慶模式的關鍵點,除了金融運作之外,就是土地。
重慶平臺貸的鑰匙是資產注入尤其是土地資產注入,如果土地資產大規模貶值則風險大增。黃奇帆曾經坦承,「八大投」很重要的資金來源跟土地財政有關。「土地及其增值潛力,是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手中最重要的籌碼」。2010年,「八大投」被賦予土地儲備功能,家家都有至少數萬畝的土地儲備,目前總量已超過40萬畝——或是政府以土地注資,或是以土地抵押貸款,且以未來土地出讓收益償還。
黃奇帆不諱言土地的重要意義。黃奇帆在多個場合闡釋「土地儲備功能在投資集團內部有兩個循環」,第一個循環是從儲備到融資到搞項目的循環:比如城投公司有一萬畝地,規劃上讓城投公司儲備了,它拿出部分資金,完成規劃紅線內的土地征地動遷、產權過戶,從而成為信用資產,可以在銀行抵押貸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個循環:土地儲備後,要投入、開發,七通一平,然後通過市場轉讓給房地產商。「這是一個土地升值的過程,也許你50萬元一畝的地,轉讓時200萬元一畝,就有一個額外的收入,部分出讓金要轉交區縣政府和市政府,部分則用來抵扣基礎設施中的各種投資—很多基礎設施是政府的公共支出,它已由投資集團在銀行融資後先期投入了,最終要還銀行。」
在兩個循環中,土地有兩個升值過程:從農民手中進入市場是一個過程,在市場生地變熟地進行商業開發是又一個過程。農民與購房者分別承擔兩輪成本。
正因為土地如此重要,重慶必須大力推進土地儲備,同時維持高投資和經濟熱度,以維持土地市場的增值。一旦土地價格下降或者投資熱度下降,都會對當地經濟造成致命傷害。這就是只能快不能慢的獨輪車經濟,也是土地經濟的最大軟肋。
按照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黃朝勇所說,重慶一是在重慶的經濟增長中,投資的貢獻一直在70%左右,2011年全國投資增長23.8%,中、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28.8%和29.2%,重慶投資增長31.5%。保證投資資金來源已經成為重慶的首要問題。
以重慶水投為例,無力提供配套資金的區縣政府往往「以地換庫」。近兩年,水投與重慶26個區縣簽訂了土地儲備協議,涉及32個重點水利工程項目,把近6萬畝儲備土地的未來收益權以53.8億元計入無形總資產。
重慶經濟最重要的抵押品土地的價格,正在經歷嚴峻考驗。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經過前幾年的高增長,2011年土地出讓金下降。2007年為314億元,2008年受調控影響大幅下降至117億元,2009年,重慶土地出讓金收入448.47億元,同比上升276%;2010年,重慶土地出讓金為712.1億元;2011年重慶土地出讓金為784.4億元,同比上升10.1%。隨著房地產降溫,重慶土地降溫,所謂「重慶模式」最重要的引擎也將熄火。10%左右的土地出讓金增幅,無法揹負30%以上的投資增速。
重慶模式是東部地區此前土地發展模式,以及用稅收等優惠模式吸引外資總部經濟的翻版,是黃奇帆「引東入西」,不算太新。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重慶的運作格局更大,重慶的土地資源更多,一度所追捧的程度更甚,因此在短期內的爆發力看上去似乎更強。
去年8月9號,重慶市財政局表示,「十二五」期間重慶市財政在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的資金總量是3028億元,這個資金量是經過充分論證的,主要用於改善城鄉居民的教育、衛生、社保、住房和出行等方面的條件,讓市民共享公共財政的陽光。加大民生投入非常好,問題是資金從何而來?
從貸款或者土地而來,不過是寅吃卯糧,或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按照重慶市教委所說,主要是城市建設配套費部分用於教育、徵收城市教育費附加;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2%開徵地方教育附加等,是增加了投資成本,與重慶所說的低成本引資背道而馳,上述費用與城建、土地仍然密不可分。加上目前增值稅增速下行,投資需要資金,企業稅收下降,怎一個急字了得?
原題:重慶模式的賬本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