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被免職」的報導及評論匯總(三)

發表:2012-03-26 09: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以下是在過去幾天外媒上出現的關於「薄熙來被免職」的多方評論收集;注意某些摘譯是編輯選擇的被認為是最有信息含量的內容,而非原文全譯。所有摘譯都附上了原文鏈接,有需要核對查實者可自行前往;此外,預計未來還會出現更多評論,我們將陸續推出後續匯總(這兒是已經發布的彙編一和二),下次匯總的時間要視媒體上的相關文章多寡而定。

這兩天最重要的爆料來自《金融時報》、路透社和《紐約時報》,但是由於所披露的信息還不足以形成多信息源的交叉驗證,我們不知道這些信息是否屬實。只能先歸總如下:

①《金融時報》在政變的傳言中北京的神經緊張(全文譯文)

報導了週一晚上一則廣為流傳的傳言,周永康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周是薄熙來的盟友,他負責中國的安全機構。在北京的心臟,最高領導人的居住地中南海還發生了槍戰。此外報導援引一名與中國的安全機構有緊密聯繫的人士說:已有命令,周永康不能再公開露面,或參加高層會議,"某種程度上他已被控制了。"這名人士還說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家中被軟禁。

但是3月23日的"新聞聯播"中,周永康出面會見了印尼外長,多數時候面帶微笑,表情輕鬆,似乎與上文有悖。

上文的作者,《金融時報》的北京站站長吉密歐3月23日,則繼續試圖直接採訪軟禁中的薄熙來(原文)。她到了北京一個最繁忙的購物中心後面的小胡同裡,這兒是被革職的中共領導人薄熙來的豪宅 ,豪宅至少裝有三個攝像頭,高高的石牆上面是樹枝柵欄。此次探訪不成功,她被身穿制服的武警攔下。本文中仍引"可靠的消息來源"說,薄熙來及其妻子還有兒子薄瓜瓜都已經被關押,可能會面臨不明指控。

②《路透社》的深度報導則給出了一些細節

在王夜奔領館之前,薄王之間的不信任已經很嚴重。一名前重慶官員說「一月份兩人就已相當不和。」在王立軍被免公安局長職務之前,他和薄熙來就一起涉及谷開來的犯罪調查發生衝撞,兩人的關係徹底鬧崩。據說薄王之間曾經大吵,薄甚至還打了王耳光。

一名從中央官員聽說了這一事件的北京的編輯說:「薄覺得王是在要挾他,震怒,並決定調離王的職務。」

一名前官員和其他一些消息靈通人士說,決定對薄王進行指控的關鍵的中央領導是賀國強。「賀國強支持調查王立軍,並追蹤至薄熙來。」他的手法奏效。薄王二人不和,「後來王要脅薄以自保。」

關於竊聽一事,文章說兩名爆料人說,有傳言說,懷疑王立軍在竊聽對手甚至中央領導。(注意,可能和《亞洲週刊》的爆料《薄熙來事件真相中央領導人被竊聽內情》重疊,或者是轉述。未必構成交叉驗證。)

一開始,中央希望在兩會期間淡化王的事件,但是,薄在記者招待會上高調反駁讓中央不再猶豫,決定免掉他。(大部分的爆料人認為是在記者會後72小時內決定的。)

事情還沒畫上句號。

③ 此外《紐約時報》 在《薄熙來被免職的新細節浮出水面》中

通過多個信息源印證了網上出現的一份在政府官員中傳閱的有關薄熙來問題的初步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披露薄王之間的反目主要和王立軍持和薄熙來家人有關的調查向薄匯報,引薄大怒,從而讓王立軍認為自身安全不受保護,才逃往成都的美領館。同時,這份報告還確認了王立軍在美領館內填寫了申請政治避難的表格。根據錄音整理的該報告文字版也附在我們已發的全文譯文後面。

④ 《金融時報》溫家寶為癒合天安門事件創傷鋪平道路(全文譯文)

則拋出了另一則讓中國人心情起伏的消息:根據接近中共高層內部討論的人士所言,近幾年,溫家寶已分別在三次中共高層秘密會議中提議為六四平反。但是每次都被他的同志們反對。薄熙來是其中反對最激烈的官員之一。但薄熙來被免職已經清除了一大障礙,也向其他官員發出信號:春天將至。

《華爾街日報》則抓住網路上短暫的關鍵詞解封現象,詢問在北京處於不確定時,天安門事件是否還是禁忌?(原文)

週三開始,在百度上搜索"八九六四"(非官方材料)可以看到結果。百度發言人對此不置評。之前,王立軍、薄熙來也有一段時間可以自由搜索,但後來又被屏蔽。大紀元說他們的網站被解封,但測試結果是並沒有。最近G+也經歷了短暫的解封。

六四的學生領袖之一王丹在Twitter上說:有外媒報導說溫家寶想要平反六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他後來還補充發推說:沒有遇到嚴重的危機,中共會以穩定為上。薄熙來垮臺,因為他的高調和獨立姿態有礙穩定。在沒有外來衝擊的情況下,中共不會去自亂陣腳。當初粉碎"四人幫",也是藉助了"四五"運動的群眾衝擊力,老幹部派才有了政變的合法性。沒有百萬人民上街(不管是為了什麼理由),當局不會主動平反六四!

儘管也有人指出傳聞胡溫執政之初就有要為「六四平反」的說法,但是到他們執政的最後一年,還是僅僅是個「說法」而已。但是「德國之聲」採訪了「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和因六四事件被逮捕的記者高瑜,二人都沒有感到最近當局對待他們的方式有什麼不同。(中文全文)

⑤加強對網路傳言的控制(原文)

多家外媒注意到在王立軍事件爆發後,微博上有8天的「自由圍觀期」,但在薄熙來被免職後,薄熙來、周永康、溫家寶……甚至他們的指稱,如康師傅、天線寶寶、(錦湖)輪胎等都被迅速屏蔽。《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中國控制網路上關於薄熙來的竊竊私語》

週一,網路上出現了中南海內鬥的傳言。由於更為嚴厲的審查,許多暗語來指代內鬥的中心政治人物。(WSJ還做了一張圖來說明常用的指稱的含義);週三,雖然北京看來平靜,傳言已經在海外中文網上流傳。另外,關於法拉利車禍被審查則激起了更多討論。

「單位」網站的金玉米說:「中文網上我還從沒見過這種事。可能是網路上的傳言太多了,他們打算控制一下。」

⑥ 還有一些記者則發揮搜索能力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在中國的專利網上查詢登記在王立軍名下的專利,在《又一處重慶疑云:王立軍的專利?》中他查到了:

王立軍有150項專利。根據中國政府的專利網上的信息,多數是警用裝備,從女警的雨衣到反恐車的外裝。大部分是在2008年之後授予的。那時,重慶正在花大錢升級裝備。2010年重慶公安局的預算是26.8億元人民幣。儘管文章沒有明寫,但合理的推導是他在從中獲益。

⑦ 《澳門時報》轉述Kevin Yan發表在EconoMonitor上的一篇文章(原文)

力圖把王立軍、薄熙來和翁振傑及其他太子黨和澳門的何厚鏵扯上關係。在轉述中已經說明瞭,可以驗證的信息是,薄熙來在2月底見過何厚鏵,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則純屬猜測。不過關於王立軍和翁振傑的關係似乎不像是完全杜撰。

王立軍和翁振傑的關係不一般,後者可能是重慶的黑幫老大,卻一直沒有遭到打擊。

翁振傑在90年代離開部隊,加入了凱利集團,兩大軍火貿易公司之一,凱利是葉選寧——葉劍英之子控制的。翁振傑與葉選寧之間的聯繫,就意味著他受到一個與解放軍及中國其他領導人家庭有淵源關係的家族保護。

他通過其在澳門的賭博習慣,建立了這些人脈。此外,翁振傑和習近平的弟弟(習遠平)一起經營一個環保組織(國際節能環保協會)。

翁振傑還向重慶的警力部隊捐贈過一億元人民幣(「金色盾牌」),以確保他們在薄熙來打黑運動中的健康。(根據官方消息,到2009年底,捐贈金額為近8000萬。)

文章還提到了張明渝,這位在北京「失蹤」的重慶市人大代表,他長期揭發翁振傑,而他3月14日的失蹤(說明:原文用的是「逮捕」,但是兩會開完後張明渝被放出來,還發了微博說他被帶到重慶郊區看管,似乎是為了避免干擾兩會的「維穩措施」,未必是想讓他不再出現。),可能說明高層領導們已經決心在薄和其餘太子黨之間劃一條界線。原文:

⑧ 除了對高層動向的觀察,重慶在這一週也是在平靜的表面下發生著不平靜的變化

首先介紹在海外的重慶人、作家Xujun 寫的一篇英文長文,駁斥媒體上所說的「薄熙來是最接近西式風格的政客」的說法。她認為薄熙來是徹底的文革的產物,他的思維和做法都沒有超出文革。他不顧重慶的自然條件大種昂貴的銀杏樹,造成了浪費,就是「大躍進」風格;「紅歌」也給財政造成了負擔;重慶人對他的看法也不同,接受信息越廣泛的對他則越不認可。但西方記者們總是認為「棒棒」們的說法更接近於普通民眾。

其次,《南都週刊》發布的《重慶這一週》的報導稱「最新的情況是,曾經風光無限的重慶市局內重慶打黑資料和實物展覽,也已一夜之間全部撤除。」

以下是評論觀點匯總:

觀點一:大量的外媒無法得到可證實的消息,只好報導傳言

①《經濟學人》薄熙來是1989之後第三名被清洗的官員,但是他是第一個廣受支持的。因此,現在黨如果不能說已經在壓制同情的聲音上失敗了的話,至少也是在竭盡全力這麼做。同時,這也反映出領導們的分歧及民眾對此的態度也不一。毛主義的支持者們可能可以動員起一些被邊緣化的人群,但城市裡的中產階級和知識份子都不感冒。這些都會是不穩定因素,因為權力交接在即。對周永康的各種傳言和他再次出現在「新聞聯播」中也是一個訊號,一些中國人開始在秘密政治中期待不尋常之事的發生。

②《洛杉磯時報》中國的政變傳言可能有些過頭了,但確有緊張。國營媒體說3300名政法委幹部要到北京進行培訓,而沒有提周永康的名字。他是薄熙來最堅定的支持者,海外中文網站廣泛流傳(但未經證實)說:周和薄想要發動政變。

香港的金鐘認為:「應該還沒有到開槍的地步。這不是1976年逮捕四人幫,但是的確有非常大的衝突。」

但是,70歲的周永康本來在10月的18大上就要退下來。金鐘認為周永康未必會被撤掉常委因為「那樣風險太大。他們還是很想保持穩定的假象。」

中國的政治不透明,媒體上沒有什麼消息。但是中國的微博成為了傳言集散地。明鏡新聞網說薄熙來購買了5000支槍和5萬發子彈,讓北京感到緊張。

關於中央利用薄來京參加兩會的時機控制住他。人大的張鳴說:「這樣做是想避免麻煩。歷史上,他們也是這麼處理軍閥的。」

在中國的微博上,人們用隱喻來談政治。關於周永康的消息被稱為「方便麵下架了」因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方便麵的牌子裡有「康」字。

③《外交政策》博客則乾脆匯總了一下報導北京「政變」傳言的媒體:彭博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新華社、網路(微博)審查、海外中文網站、香港媒體(報導了一個打橫幅支持薄的重慶人被帶走)~~~ 傳言紛紛,我們只知道「北京出大事了」。

觀點二:抨擊中國政府的溝通方式完全不適應已經變化了的中國社會,以及要求信息透明的國際媒體

① BBC的評論(原文)說:中國社會已經在飛速變化,但是中共還是希望把一切都藏起來,做出一副團結的樣子。現在中國人是城市化的、受過教育的、有手機的、同時又堅持己見的,他們會上網際網路,大家都在等著看薄熙來倒臺和政治鬥爭的結果。但是媒體和審查機構只能把他們導向流言。

中國的國營媒體一直在等待政治上的指示,於是變得慢吞吞、又沒有反應。於是中國人都不相信媒體了,哪怕它說的是真的。這才會有損於黨的權威。

對一心要保持黨的團結穩定假象的黨內精英來說,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黨想要讓即將到來的權力交接順利進行。但是一切都秘密進行,沒有人民的信任,這可不容易做到。而且,如果關於政變的傳聞流傳得那麼快的話,中國看起來可不穩定。

②《環球郵報》的駐華記者馬凱則發文抱怨(原文)說,如果搜索「根據政治局常委的消息說」,你是得不到任何結果的,其實,都沒有人這麼搜索過,而根據白宮的消息、克里姆林宮的消息、基地組織的消息都可以查到結果。為什麼流言不止、傳聞紛紛?因為政治局常委們從來不告訴記者們發生了什麼。

觀點三:改革派們能鎖定勝利嗎?

①易明(Elizabeth Economy)在《外交學者》上發文說:圍繞著薄熙來的政治大戲還在繼續 從已泄露的文件來看,腐敗可能是薄的一大問題。但中國的所有高官或家屬可能都有違法之處。而薄熙來更喜歡自我鼓吹、毛氏思想、讓面無表情的體制派們感到不安。

現在看來,傾向於改革的一方獲勝了,但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他們能否將這場勝利轉化為資本?同時,他們又會如何向人民說明這一切?恐怕說實話是一個好的開始。

觀點四:未來中國會因為薄熙來的「唱紅打黑」被否定而改變政治體制嗎?

①《華爾街日報》墨儒思認為:對中國的改革派來說,薄的倒臺不一定是他們的勝利。(延續了他上一篇的觀點)。他們沒有領袖,烏坎似乎只是偶然事件,而黨內討論現在又重回對領導的培訓上。

黨內的共識似乎是把矛盾留給習近平。薄的出場現在可以讓習更自如地展示他的觀點。但是這種觀點如果還沒有成型呢?中國要走什麼道路好像還不清楚,但是選擇的臨界點已經越來越近了。(原文)

② 《金融時報》戴維·皮林在 《對後毛共識的威脅》中說:
文革後鄧小平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起「集體領導制」。但現在,這種形成共識決議的方式正在遭遇黨內外的壓力。

這種集體領導首先是9人的常委,擴大一些就到25人的政治局。再擴大一些到整個黨政軍機關,甚至一些公眾意見(只要不是威脅政權的)也能可以接受。像汪洋這樣的食品廠的職工也可以通過長時間的鍛練,在共產黨的階梯中逐漸上位。這種體制培養出高度有競爭力的領導人,成功地為30年輝煌的經濟成就掌舵護航。但是,這種技術官僚型、由共識引導的體制現在有了壓力。壓力來自黨內外。

薄熙來是最明顯的黨內壓力的體現。他雖然也是從底層幹起(儘管他有「太子黨」身份),但是他的問題在於其權力不是黨賦予的,而是他本人在民眾中受歡迎的程度。

黨內還有其他挑戰。黨的機構已經太大、太複雜,不能以一個聲音發言了。比如在南海問題上軍隊的聲音就和多年來的魅力攻勢不同。

黨外的壓力有來自於城市中產階級的,他們開始了一些鄰避運動。像烏坎這樣的農村也成為挑戰腐敗黨員的地方。

習近平最近的一篇文章強調黨的純潔性。換言之,如果不是通過集體智慧和嚴格程序形成決議的話,就會出現「混亂」。

③顯然,倫敦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的亞洲項目主任克里·布朗的觀點要傾向於薄熙來式的政治家,在《衛報》發表的《 隨著新一代領導人準備執政,中國「注定要經歷崎嶇坎坷」》一文(全文譯文)中,他說:

「在我看來,2012年以後將是從追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向進行社會政治變革過渡的時候,將是政治家們回歸的時候。專家治國者將被那些知道必須要與公眾溝通的人所取代,這些人將告訴公眾未來的政策選項是什麼,應當作出什麼樣的選擇,而且他們將不僅僅努力在黨內達成共識,還要在社會上也達成共識。」

④ 我們利用G+收集了一下譯者讀者的判斷,在「重慶事件」之後,中國的未來走向會是怎樣?A) 權鬥,勝者為王,警察國家一切照舊;B)權鬥,風向調整,更多自由,從後極權變成威權;C) 權鬥,風向調整,重塑正統意識形態;從後極權變成新極權;D)權鬥,混亂;E) 其他;到我們總結本文時,選A的佔多數。

觀點三:如何評價薄熙來?

① 孔傑榮教授在《從薄熙來案看中國的「刑訴法」》一文中援引了朱明勇代理的重慶一案仍然採信了用刑訊逼供取得的口供的例子,認為新《刑訴法》文字上的進步要落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涉及「監視居住」、「指定居所」和「通知家屬」的「口袋」例外情形,「顯然是為迎合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而作的明顯妥協」。

②《紐約書評》張彥借用了中國的節氣「驚蟄」來形容3·15的政治大戲,和《經濟學人》用「選戰風雲」(Ides of March)來形容各有千秋。在這篇文章中,薄熙來的高調作風、毛主義的回歸意味著「重回文革」、以及布局18大的政治鬥爭都有提及。

張彥更客觀地點出了重慶作法其實和中國當前的「維穩」政治思路並無多少偏差:
「薄熙來的改革其實對所有人都有所滿足。要說進步的話,重慶在幫助農民;要說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的話,重慶有大量的公共工程;要說親商業的話,重慶在吸引投資。自由派們不喜歡重慶模式因為打黑過程中偏離了法治,不過,過去十年裡(也就是胡溫執政期),全國的法治都在倒退,法外拘押越來越普遍。在這一點上,薄熙來並沒有什麼獨創。

觀點四:繼續猜測政治局常委的名單構成

① 日《產經新聞》的分析認為隨著薄熙來的垮臺,團派的胡錦濤的勢力增強了。它列出的下屆可能入常的名單是:

 習近平 (太子黨)       ◎
 李克強 (團派)          ◎
 李源潮 組織部長(團派、太子黨)◎
 王岐山 (太子黨)     ○
 張德江 (江派)      ○
 汪洋  (團派)      ○
 俞正聲 (太子黨)     △
 張高麗 (江派)      △
 劉雲山 (江派?)     △
 劉延東 (團派、太子黨)  △
 令計畫 (團派)  ▲
 胡春華 (團派)  ▲
 孟建柱 (江派)  ▲

 ◎確定 ○基本確定 △有可能 ▲可能性增加

② 美國國會報告《中國共產黨及其正在形成的下一代領導層》(全文PDF) 中評析了團派太子黨上海幫,在關於王立軍事件的部分,報告提出了幾種猜測:

最可信的傳言是王立軍瞄準了鐵嶺的一樁腐敗案。他收集的信息中有薄熙來及其家人在房地產和向海外轉移資產的信息。薄熙來在聽說了這一調查後,撤銷了他的公安局長職務並逮捕了他的助手。王立軍於是到美領館希望以這些材料換取人身安全或離開中國,或與北京當局達成協議。

對於王怎麼開始調查的,另一種說法是王立軍本人可能就是政敵為了拉下薄熙來而設的目標。打黑的過程中,汪洋和賀國強作為重慶的前領導難免不受衝擊。而汪洋是團派的,賀國強則是負責調查黨員違紀的中紀委的負責人。打黑中也有不少民營企業家破財失勢。而李莊案可能暗示薄熙來也得罪了其他的太子黨。李莊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是另一位太子黨——彭真的兒子傅洋開的。而這家叫康達的律師事務所前身是康華集團的法律部,康華則由鄧小平的兒子鄧樸方運營。現在無法得知哪個版本的傳言更接近真相。

該報告著重介紹了以下第五代領導人的背景:
估計會入常的有:
習近平(太子黨)
李克強(團派)
李源潮
劉延東
劉雲山
王岐山

還在爭奪的有:(√的是該報告認為會入常的人選)
孟建柱(√)
汪洋(√)
張德江
俞正聲(√)

第五代中更多的太子黨有:
令計畫
張高麗
張慶黎

報告還列出了第六代值得關注的領導人:
胡春華
孫政才
周強
陸昊
瀋躍躍

報告中說,如果中國的18大權力交接平穩進行,那麼中共就成為不是如南斯拉夫那樣的分裂掉的,也不是如古巴和北韓那樣的實際獨裁的共產國家。但是對於新任領導人,在最初的幾年,他們還要在影響力還很大的老人們的嚴密觀察下鞏固權力,他們會傾向於什麼政策尚不可知。不過,普遍來說,他們的眼界更開闊、受到的教育更好、在省級所複雜的複雜事務也讓他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不過他們也有可能非常民族主義,並會緊抓權力,保持黨的絕對領導。有不少人在特權家庭長大,可能會表現出"生來就是統治者"的過度自信。

来源:譯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