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雙胞胎高考「撞分」 都是645分(圖)

發表:2011-07-05 11: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喬俊豪和喬俊傑是高密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巧合」:他們三年前考入高密一中時的成績等級相同;高中時兩人不在同一個班級,不在一個考場,高考總分卻都考出了645分的好成績,超過一本線70多分。


弟弟喬俊傑(中)想學水利專業,哥哥喬俊豪(右)要學機械製造

4日,記者走進喬俊豪和喬俊傑位於高密糧食局宿舍的家。這是一個「小家」,一共不足60平方米;這也是一個「大家」,兄弟倆的臥室滿滿的,都是兄弟兩個12年積攢的書籍。兄弟倆一個瘦瘦的,一個胖胖的,臉上都掛著淡淡的笑容。

中考各科同等級高考成績又「撞分」

喬俊豪、喬俊傑的母親王瑞倩說,兄弟倆自小在一起生活,同一天走進學堂,穿衣打扮如同一人,形影不離。在生活上,他們相互照顧;在學習上,他們相互競爭,這一次哥哥成績好了,弟弟就想方設法超過他,你追我趕。沒想到關鍵時刻,他們的成績竟然是一樣的。

三年前中考時,兄弟倆的各科成績等級都是一樣(濰坊中考改革後,中考生按各科成績等級錄取),一起被重點中學高密一中錄取。結果,三年後,他們的高考成績還是一樣。

哥倆同學理科。哥哥喬俊豪語文115分、數學123分、英語138分,理綜217分、能力52分。弟弟喬俊傑語文124分,數學131分、英語140分、理綜197分、能力53分。他們的總分都是645分,除了英語、能力相差無幾外,其他各科分數都不同。

6月24日高考放榜時,一家人圍在電腦前一塊去查的分數,平時哥哥總是謙讓弟弟,但這次弟弟自覺發揮不好,主動讓哥哥先查分數,總分報出來之後,一家人都為哥哥高興,「屬於超常發揮。」喬俊豪說。弟弟輸入考號後,一科一科地看,最後的總分居然一模一樣。真是神奇啊,一家人都驚呆了,覺得不可思議。

「雙胞胎兄弟高考成績總分相同」的消息不脛而走,聽到的人無不稱奇。

兄弟倆報志願「各奔東西」

高考成績出來後,一家人就犯愁選擇什麼樣的專業。王瑞倩說,作為家長會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有點小私心,想讓孩子報差不多的地方,至少在一個省吧,這樣哥倆學習生活上有個照應,自己和愛人送他們去報到的時候也方便。

「他們從小到大睡一張床,我也捨不得他們分開。我希望他們以後還能在一起上學,他們到哪裡,都有個伴兒。」王瑞倩告訴記者,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夫妻倆收入都不高。

但這對於從小就有主見的兩兄弟來說,有些困難。「我們選的學校和專業必須和自己的考分相近,這期間我們誰也沒有問誰。最後拿出結果一看,選擇的學校南轅北轍。」老大喬俊豪無奈地說。

「我從小就喜歡地理,想學水利專業,這是我從初中起就有的理想。」弟弟喬俊傑說,「我的分數報長江邊上的武漢大學水利專業剛剛好。」

兄弟兩個都在小時候學過國畫和工筆畫,在這次高考志願填報中,哥哥王俊豪的美術功底派上了用場,填報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

媽媽王瑞倩說,他們的姥爺勸他們兩個報同一個學校,後來又勸俊豪報考華中科技大學,兩個人一起在武漢讀書,但兄弟兩個誰也不干。他們輪番表明態度,「媽媽,我們不會為了在一起,就報同一個大學的。」

兩個人提前批志願也填報了,老大喬俊豪報的是山東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專業的機械自動化卓越工程師班,老二喬俊傑報的是北京外國語小語種俄語專業。但兄弟倆表示,分數有些懸,被錄取的機率不大,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第一志願。

學習上你追我趕誰也不服誰

「俺哥哥比較謙虛」,「俺弟弟比較大度」,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兄弟兩個相互評價時非常謙虛。但在學習中,他倆又成了你追我趕的「對手」。

兄弟倆的初中語文老師韓連芳介紹,兩兄弟都是綜合發展,都喜歡寫作,兩個人只要一到學校的圖書室,古典文學、外國文學是必選項目,班上很少有同學和他們一樣喜歡「老古董」的書。弟弟喬俊傑的作文會被當做範文在哥哥喬俊豪的班上進行評選。「這個時候,哥哥喬俊豪雖然不服氣,但是他佩服自己的弟弟,他往往是第一個舉手站起來頂弟弟作文的,會給弟弟的文章找優點、缺點。」

王瑞倩說,兩個兒子自從讀小學開始就非常刻苦,從不讓父母操心。兩個人互有所長,但學習上很少互相討論,各學各的。用哥哥俊豪的話總結就是,「如果依靠別人教,學習是不會上去的。」

學習上不會偷懶,生活上兩兄弟也是嚴謹對待。高二時,喬俊傑負責學校一到三樓的樓梯衛生,為了打掃好衛生,喬俊傑每天都在午後同學放學後打掃,等掃完回家往往就到了12點40分,休息時間被佔用了不少。王瑞倩和俊傑商量,讓哥哥幫忙,但他一口回絕,「自己的活,不需要別人幫忙。」而喬俊豪在高考前幾天,還和班上的另外幾名同學一起,將自己總結的語文、英語規律性的材料交給老師,並列印出來分給班上每個同學。

學外語、打工假期計畫滿滿的

喬俊豪、喬俊傑的父親在高密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作,母親王瑞倩是小學教師。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不足6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兩個孩子都沒有手機,在一群換手機趕潮流的高中生中,顯得格外樸素。「家裡不富裕,但我們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只要孩子在家,家裡的電視就是無聲的,只有畫面。

王瑞倩說,自己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小學之前就經常和他們約定,用過的東西回歸原位,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小時候給孩子培養出來的習慣特別重要。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升入初中後,弟兄倆憑著良好的學習能力,開始嶄露頭角。

「我們學習上追求向課堂要效率!」喬俊傑告訴記者,由於兩人不在一個班級,平時很少交流學習心得。談起學習的訣竅,兩人的看法一樣:有興趣,基礎知識最重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向課堂要效率;上課專心聽講,跟上老師的進度,下課注意總結,對知識點查漏補缺,爭取當堂聽,當堂記,當堂理解。

這次高考後,兩個人都開始自學小語種,哥哥學習日語,弟弟學習俄語。用他們的話來說,學一種語言,就是學一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他們還打算暑假打工,開始為步入大學做準備。

来源:齊魯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