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加強編採人員守則 (圖)

發表:2011-01-02 23: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Photo : AFP / Frederic J. BROWN)

中國第一家發布詳細採編守則的《廣州日報》,元旦日公布增訂的「採編行為準則」,加強禁止為人詬病的有償新聞,部分則明顯針對近年流行的網路文化,禁止記者在博客冠以該報及相關名稱。

中國有償新聞氾濫,已到了召開記者會不是問有沒有車馬費而是問有多少車馬費的程度,《廣州日報》在2009年發布的準則基礎上增加執行細則,在新的「採編行為準則」中明令嚴禁有償新聞,認為這對報紙的公信力有極大殺傷力,對讀者亦是極不尊重,報社細分十七條目加以禁止,包括新聞活動與經營活動分開、新聞報導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報社自付出差費用、不得參加被訪者安排在娛樂場所的娛樂活動、不得充當新聞「穴頭」來組織有償新聞採訪等等,以堵塞過往"禁止索要費用"但未必可以阻止受訪單位派發的漏洞。

在四千多字的準則中,該報引入不少西方的新聞觀念,包括追求真實與準確、講求公平、尊重隱私、盡量不引用匿名報導、嚴禁抄襲、援引須指明出處等,但有些條款明顯是未曾深思熟慮,例如尊重隱私當然是好,但"不得揭人隱私"則與採訪本質相違背,因為不少新聞都涉及曝露個別人士的私隱,尤其是官員的私隱,但只要是與公眾利益有關的新聞報導所須要者,記者還是應該揭開這些私隱。

另外,準則的個別規定似乎亦有針對現時流行的網路文化,例如當中訂明,「嚴禁記者在個人微博、博客或即時通訊工具上發布職業信息、工作職務所得的內部信息等。個人微博只代表個人,禁止冠以‘廣州日報’及相關的名稱。」

當然,有關準則自然少不了深具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條款,包括「遵守…新聞紀律,遵守民族宗教政策,嚴守黨和國家秘密,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有關要求與西方祟尚自由和作為社會第四權的新聞觀顯然並不相符。

不過,準則最大弊病是沒有公布處理投訴的程序和罰則,以至向社會交待處理結果的機制,若此,如何達到該報期望公眾監督的目標?

根據《廣州日報》網站介紹,該報創辦於1952年,目前日均發行量達185萬分,是廣東省發行量第一的報紙。該報1996年轉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是中國首家報業集團,旗下有23個傳媒,2008年,集團營業收入達39.62億元。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