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風暴衝擊全球經濟發展腳步,包括歐美與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均明顯下滑,甚至出現負成長的情形。但在各國陸續推出不同的振興經濟方案後,全球經濟逐漸有止跌回穩的跡象。
在這一波因為金融風暴所引發的經濟衰退之中,中國因為金融對外開放程度不高,所受到的衝擊相對較輕微,主要的影響來自於外在需求的大幅減少,導致出口急遽萎縮,連帶衝擊經濟的增長。
由於大陸過去一直依賴出口帶動經濟的成長,在出口不振而影響經濟成長時,北京當機立斷的調整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擴大內需市場,以替代低迷的外需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國務院也適時推出高達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19.2兆元)的振興經濟方案,為經濟注入一股活水。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重新檢討貨幣政策,改以適度寬鬆的政策,充分供應為提振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取代先前為防範通貨膨脹而實施的偏緊貨幣政策。
在多管齊下的宏觀政策調整下,經濟成長率一度下滑到6%左右的大陸經濟不但已止跌,且逐步向上攀升,一般認為,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如願達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訂定的「保8」目標。
然而,就在各方看好經濟穩步向堅之際,中國人民銀行7月下旬在短短6天之內,接二連三的重申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適度寬鬆」,敏感的市場人士不禁擔心「此地無銀三百兩」,否則何需再三宣示同樣的貨幣政策,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中國大陸媒體分析,中國人民銀行重申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主要原因應與上週的滬深股市突然大跌有關,因為市場傳言人民銀行可能會調整貨幣政策。
元富證券駐中國大陸首席代表翁基能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一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動見觀瞻,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對市場造成影響,在經濟日漸回溫後,各方難免擔心貨幣政策或許可能微調。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分析,人民銀行之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再宣示其貨幣政策,所反映的可能是外界對當前貨幣政策有不同的解讀。
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告訴中央社,上半年中國大陸新增信貸多達人民幣7.37兆元,已超過年目標,貨幣供給的寬鬆,讓外界不禁擔心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雖然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通膨很難完全避免,但信貸一下子增加這麽多的確讓人意外。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貨幣供給M2丶M1分別增加28.5%和24.8%,而人民幣貸款增加34.4%,這是改革開放以的最高水準,且上半年新增貸款7.37兆元,較去年同期多增4.92兆元。
臺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告訴中央社,貨幣供給的大幅增加,的確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的隱憂,受到金融風暴衝擊的美國不斷發行通貨,希望能振興經濟,外界擔心可能引發另一波的通貨膨脹就是這個道理。
儘管人民銀行一再重申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適度寬鬆」,熟悉金融市場的人士指出,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都是因應市場的需要而生,此一時彼一時,市場千變萬化,誰也說不准貨幣政策什麽時候會改變,而且「央行有說謊的權力」,各國皆然。大家關心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其實人民銀行所說的貨幣政策字字珠璣,所謂的「適度寬鬆」,到底是寬鬆重要,還是適度重要,恐怕存乎一心,關鍵就在人民銀行。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