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千萬富翁重擺地攤 大火摧毀26年家底(圖)

發表:2009-02-13 2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陶金髮的漢正街軌跡

1982年,21歲,從浙江農村來漢正街擺地攤,一年賺幾百元,貼補八口之家的費用。

1988年,從親戚處借了3000元交了訂婚的彩禮錢,與紹興姑娘金美香結婚。

1992年,在漢正街結識年過七旬的孤寡老人,兩人親同父子,對方將自己2平方米攤位讓給他,從此結束流浪擺攤的命運,人生開始轉機。

1994年,成為臺灣某飾品公司湖北代理商,開始高端飾品業務。其在漢正街的經營面積從2平方米擴大到13平方米,然後至50平方米。

2001年,搬到漢正街武房1號樓塑料玩具和工藝品市場,鋪面逐步擴大到近千平方米。

2002年,南下廣州,兼職廣州一飾品公司的國內銷售部經理,年薪27萬。2年後回到漢正街與妻子重操舊業。

2008年6月,重新裝修一樓400多平方米鋪面。

陶金髮的妻子一邊擺地攤,一邊禁不住抹眼淚。


憶當年在漢正街創業,陶金髮麵有樂色。

2008年12月底,重新改造和裝修完畢二樓400多平方米展示廳。

2009年2月2日,牛年開張營業。

2009年2月5日,漢正街大火,約1000平方米的倉庫和鋪面化為灰燼。

2009年2月9日,重新在漢正街擺地攤。

2月5日漢正街大火燒了2000多平方米,其中飾品大王陶金髮損失最大,約1000平方米商鋪、倉庫化為灰燼。陶金髮在漢正街26年打拼積累的千萬資產轉眼間灰飛煙滅,重新回到人生起點,再次淪為漢正街的地攤小販。

凌晨起床馬路佔攤位

昨日凌晨2時,漢正街大火受災戶陶金髮的幾個員工努力睜開疲憊的雙眼,踏著夜色,趕到失火大樓附近佔地攤位,結果大吃一驚:狹窄的道路兩旁早已睡了許多橫七豎八的佔攤人。

2月5日,漢正街武房1號樓塑料玩具和工藝品市場發生大火,一至三樓全部燒盡,過火面積達2000平方米,陶金髮約1000平方米的鋪面和倉庫毀於一旦。

因大火後無處經營,不少受災戶和附近商販開始在馬路上擺攤。陶金髮一家也加入這支擺攤大軍。

兩個小時後,天還是黑沉沉的,陶金髮的妻子金美香和兒子起床,和其他40多個員工一起手提肩挑,拿著從廢墟中用手刨出的耳環等飾品,在早前佔的狹窄攤位上擺開。因為地盤,他們和旁邊的攤販吵了起來,對方甚至還動手打他們21歲的兒子。

這是陶金髮家第三天開始這種地攤生活,每天從早上4時擺到晚上7時。生活給中年男人陶金髮開了一個大玩笑。26年前他為討生活,一貧如洗來漢正街擺地攤,終至資產上千萬,一場大火又將48歲的老陶打回原點,他又重新淪為地攤小販。

昨日正午,氣溫上升至29℃,陽光下的漢正街人潮湧動,更熱。武房1號樓燒得黑黢黢的外牆邊,幾十個工人正小心翼翼拆除被燒壞的門窗。

隔離板外,操著不同口音的人川流不息,經常有騎摩托車者在人流和三輪車的夾縫中動彈不得,不耐煩地使勁按喇叭。他們的頭頂上,蜘蛛網般的電線攪在一起。不時有商戶和過往的行人翹首遠觀,小聲感嘆,"喲,都燒穿了。"

金美香和員工一直守著地攤,她偶爾直起身子,別過臉去,悄悄擦拭眼角的淚。

帶著夢想闖蕩漢正街

1978年,浙江紹興縣孫端鎮許家埭村的陶金髮,初中畢業。因家裡兄弟姐妹5個,上面還有老奶奶,全家8個人吃飯,負擔很重,他開始到遠在10公里外的紹興冷凍廠批發棒冰賣,貼補家用。

與此同時,1979年武漢市礄口工商局向103個返城青年、城市無業人員核發了103張工商營業執照。他們成為武漢第一批闖市場新路的探索者。這年武漢決定恢復發展個體經濟,批准礄口區重新恢復、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這條狹窄的漢口小街,衝破幾十年計畫經濟的桎梏,成為中國探索市場經濟的試驗場之一。

1982年,21歲的陶金髮滿懷夢想,揣著母親借來的1000元錢,跟著一位老鄉來到漢正街,成為第一撥到漢正街淘金的外地商販。因無合法執照和固定攤位,他在漢正街四處流浪擺地攤。

年輕的陶金髮從老家購進牙刷、網兜等小商品到漢正街銷售。一支牙刷進價五六分,賣八分錢,賺兩三分。就這樣起早貪黑,勤扒苦做,一分一分地賺,一年下來賺幾百元錢,這些錢大都補貼家用,所剩無幾。1988年他訂婚時女方家要3000元彩禮,自己拿不出錢,最後全部從親友處借款才順利完成結婚大事。

貴人相助人生現轉機

擺了多年地攤,陶金髮一直在為生存而奔波。直到1992年,他結識了一位當了15年兵後又坐了13年牢的王姓孤寡老人,人生開始了轉機。

陶金髮和老人情同父子,有什麼事就跟老人商量、請教,一家人和老人吃在一起,唯一的兒子也由老人一手帶大。幾年後老人將自己2平方米攤位讓給陶金髮,自己悄悄離開了漢正街,從此音訊全無。

老陶到處託人找這個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無果,這讓他感恩之餘頗有些傷感。自此他結束了流浪擺攤的命運,利用這2平方米的鋪子做耳環、項鏈、頭花等飾品生意,陶金髮的經濟開始好轉。雖然這都是一些低端的產品,進價一毛七八的耳環賣兩毛五,但一年純收入三五千元。

1994年在廣州進貨時,陶金髮經人介紹認識了生產某品牌高端飾品的臺灣老闆,取得該飾品的湖北代理權,開始了從低端飾品到較高端飾品的業務轉型。一對耳環進價10元,賣出15元,利潤高達50%,他的生意更上一層樓。

這一年,農民出身的他開始坐飛機來往武漢和廣州。一張飛機票六七百元,費用相當於普通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這令陶金髮甚為自豪,"那時坐飛機是很榮幸的事,在漢正街的商戶中能與台商接觸的也很少。"

隨著合作的深入,老陶的生意逐步擴大,其經營面積也相繼從2平方米、13平方米擴大到50平方米。財富增加同時,他還從台商身上學到了做生意的最大資本,即做生意要講誠信,此外還學會了如何做人以及處理上下級關係。

漢正街的商業氛圍啟蒙了陶金髮的商業智慧,而他和眾多商戶的努力,為漢正街乃至武漢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商業精髓。

老陶的名氣開始在漢正街響亮起來。因他的誠信和為人,不用付錢,他可在整條街上賒貨。生意越做越順手,錢也越賺越多,幾年下來老陶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2001年,他搬到武房1號樓,直到火災爆發前,他在漢正街租的商鋪面積達1000平方米,資產上千萬,成為漢正街首屈一指的飾品經營大戶。在全國飾品界,提起他的名字,大家也不陌生。

"他的故事可以寫本這麼厚的書",同是漢正街商戶的許春陸夫婦對本報記者兩手比劃著,"一尺多高"。

遭巨變一晝夜粒米未進

半年前,老陶將一樓400多平方米的鋪面重新裝修了一番。兩個月前,他又將二樓400多平方米的展示廳重新改造和裝修完畢。這次大規模翻修,前後花了百萬餘元。"把形象搞好,希望生意做得更大",陶金髮雄心勃勃,希望把漢正街的飾品市場帶動起來。

2009年2月1日,正月初七,金美香帶著工人從浙江老家回到漢正街。第二天,他們選在吉利的日子初八,裝修一新的鋪面開張營業。

2月5日,約上午9時,店舖經理、陶金髮的侄子陶老二正在與三個小組長開會,樓下急急忙忙跑來幾個員工,"大樓起火了!"

陶老二馬上下樓,發現火勢來自隔壁的紅太陽禮品商鋪。2001年搬到武房1號樓後,生意做大了,陶金髮仍然感覺像是走在鋼絲繩上,火災一直是懸在他們頭頂上的一把劍。為防止電線老化,他把店內的電線換了3次。

就在漢正街的大火悄悄蔓延時,在浙江老家的陶金髮,全然不知大火正在吞噬他在漢正街26年辛勤打拼下來的財富。

約9時40分,陶金髮接到妻子的電話:"隔壁起火了,我們家現在還沒事。"接到電話,陶金髮沒太在意,還在電話中安慰妻子:"消防車都到了,就沒什麼事,你放心。"老陶以為是一場小火,和過去曾經發生的火災一樣很快就會過去。

不到兩分鐘,妻子的電話又來了:"不行了,火燒得越來越大,我家也燒著了......"此後一個小時內,妻子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形勢似乎越來越不妙,電話那端妻子傷心大哭。10時30分,老陶決定飛回武漢。

下午5時許,老陶下了飛機,急奔漢正街。華燈初上,夜幕下武房1號樓面目全非,周圍濃煙滾滾。看了一眼,老陶掉頭就走,他實在看不下去,朋友攙扶著傷心欲絕的老陶默默離開。

大家默不作聲,老陶一直坐著發呆,不說話,默默抽煙。此後,他一天一夜粒米未進滴水未喝,每天晚上難以入睡,迷迷糊糊睡到凌晨兩三點就再也無法合眼。

忙經營自救欲東山再起

得知老陶損失慘重,火災第二天,紹興老家一家銀行馬上派人前來武漢,安慰老陶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並承諾給予400萬元的支持貸款。

老陶的手機也開始不停地響起來,生意夥伴們給他鼓氣。雖損失慘重,心力交瘁,受災的老陶一家開始抹著眼淚盤算著如何從頭再來。

鋪面沒了,一些工人沒地方住,他在武漢買的房子住不下全部工人,他在外面再租了3間房,把45位員工安頓了下來。這些員工跟著老陶已經七八年,儘管生活艱難,但都不忍離去。

火災第四天,金美香開始帶著工人在外擺地攤,以維持大家的生活開支。其中一個員工在外擺了一天的地攤後,聲音喊得有點嘶啞,老陶不讓她再去了。昨晨5時她自覺起床,幫著洗刷從灰燼裡刨出的飾品。

為尋找陶金髮,10日和11日,本報記者通過各種渠道和在市場搜尋,終於獲得他的電話和行蹤。遭受人生巨大變故的老陶給記者發來簡訊:"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等我重新站起來再說吧。"直到11日晚10時30分,他才有時間和心情坐下來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重溫過去的歲月,滿臉憔悴的老陶不時開心大笑。

這些天,老陶等受災商戶慢慢振作起來。他們聚集在一起,自發成立了受災商戶自救小組。儘管在漢正街有傷痛,老陶還是希望在這裡東山再起,"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11日,緊挨著武房1號樓的源強電子商城大樓處,金美香和陶老二在一樓一間約60米長的黑暗倉庫前停了下來,兩人比劃著尺寸,商量著把這裡裝修成臨時過渡店舖。因為這幾天一直在火堆裡刨還沒燒完的東西,他們的手像掏煤工人一樣漆黑。

高高瘦瘦的金美香告訴記者:"要趕快找個地方把店面撐起來,否則不到兩個月,我的客戶全部被人搶走了,想東山再起都不可能了。"

正在走出陰影的老陶告訴記者,他有兩個願望,一是希望政府早點把已燒燬的市場重新整改好,好讓他們重新開張營業,如果一時難以成行,也希望能找一個過渡的場所,"只有經營才能自救,一點時間都拖不起。"

昨日零時,接受完採訪,老陶消失在漢正街的黑夜中。沿路依然還有小商販在忙著生計,再過4個小時,老陶也將加入這個人群。

来源:長江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