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中國奧運算賬:25倍於美投資值不值?

作者:趙岩 顧蔚 發表:2008-08-20 13: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奧運,可謂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最具意義的一次國力彰顯。

而430億美元的賬單亦可謂前無古人,讓世界咋舌。如此大的手筆,除了以振國威的"面子",當然也有經濟考量的"裡子"。延展經濟學中對"人是理性的"假設,承辦奧運的經濟學理性出發點是以投資拉動內需。那麽"奧運投資"從經濟角度到底值不值?奧運後對中國經濟有什麽影響?以上問題不僅國人關心,美國媒體也紛紛為中國奧運開算經濟賬。

CNN一個名為"北京奧運每分每毛"節目採訪了不少相關人士,在讚嘆北京奧運之盛大的同時,節目也將中國的健康及教育支出作為算賬的參照系。

數據顯示,中國奧運逾400億美元開支,相當於2007中國衛生醫療支出97億美元的四倍,是當年中國教育支出157億美元的三倍。

依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7年兩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按照1:7的匯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相當於美國的1/4。2004年雅典奧運開支 160億美元,2000悉尼奧運開支15億美元,亞特蘭大奧運會開支17.2億美元--北京奧運開支是雅典奧運的3倍、悉尼奧運的27倍,亞特蘭大奧運的 25倍。

節目由此發問,"北京奧運為中國創造了更多機會,還是讓中國失去了更多機會?"這是個略顯尖刻的提問,潛台詞顯然是中國如果將這筆錢用於加強國民福利、增加健康和教育支出,恐怕更加福澤深遠。

一本帳,總有不同解讀,基礎設施、改善空氣質量的支出亞特蘭大恐怕都不需要考慮,但即使如此,客觀地講,北京奧運也確係大手筆。雖然不必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的是非之辯,但參照不同角度的帳目,關鍵是對自己有所啟發。

那麽奧運投資對中國的經濟拉動作用到底有多大,賽程過半的奧運結束後,中國經濟又會受到什麽影響呢?美國《商業週刊》為北京奧運算了這樣一筆經濟賬。

商業週刊13日的文章認為,奧運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恐怕非常有限,因此奧運後經濟因為投資回落而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暫緩的可能也非常小。換言之,無論是奧運經濟,還是奧運後經濟,恐怕有些假命題之嫌。

分析指出,北京奧運要發揮拉動中國經濟的作用,那麽前提是"北京"必須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佔據相當的權重。但是,北京的人口只佔中國的1.1%, GDP只佔中國的3.3%,即使把中國籌備奧運以來的相關支出計算在內,總支出的430億美元平攤到過去四年,也僅相當於中國年平均GDP的0.3%左右,由此奧運對中國經濟拉動作用應該非常有限,而奧運後經濟"砰"一聲落下,也不太可能發生在中國身上。

根據歷史經驗,奧運會後,主辦地的經濟往往出現相對短暫的增長停滯。這主要是因為籌辦奧運帶動投資,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隨賽事結束而驟然降低。對於中國奧運後的經濟,外界也有不少類似的擔憂,指稱北京奧運後,中國經濟可能面臨同樣"奧運後原地小踏步"。

毋庸諱言,中國經濟當前確實憂慮重重,很多基本面因素將影響中國今年的經濟和金融前景,包括下滑的企業利潤,大幅縮水低迷不振的A股, 令人擔憂的房地產泡沫。但是,把中國將面臨的經濟增長放緩歸咎到"奧運後"身上,若非杞人憂天,也有轉移重點之嫌。

還是借用美國人為中國算的帳,《商業週刊》最新一期有這樣一段評述。

" 舉個例子,中國800億美元規模的傢俱產業,因為奧運會增加了很多訂單,比如那些奧運村桌子、沙發、床具。但是,想比於(因為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對美出口訂單的損失,這些增加的機會微不足道。美國傢俱訂單約合中國2300億美元年傢俱出口額的40%。"

因此,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奧運,而是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是提振內需。

如今在全球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矛盾命題下,中國宏觀調控方向仍不明朗,擔憂不應該被誇大,但保增長還是抗通脹,會不會步入滯脹,會不會迎來中國奇蹟暫告休整的時期,絢爛的奧運焰火顯然並不能燃化懸疑。

奧運,如同一場盛宴,以盛宴慶祝成就,普天下同理,中國當然有慶祝的理由,而奧運對於民族士氣的提振,恐怕也不是一筆筆賬目可以算清地。

但奧運,不足以成為將披荊斬棘的中國經濟的寶劍;奧運結束,也不足已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的後腿。

中國上半年的出口已經從去年同期28%的增速降低到了22%,標準普爾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11.9%回落到9.9%,並且可能在2009年繼續降低到8.6%。而正如筆者此前多次提到的,中國的內需很大程度上摯肘於公共福利建設。

奧運結束,一場歡宴散去就讓他散去,是時候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完善中國的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財稅政策和提振內需上來了。(完)

*****************************

路透香港8月13日電---射下印度有史以來第一塊奧運個人金牌的賓德拉(Abhinav Bindra)在體育職業化盛行的今天,絕對是一個異數,他的正職是一家遊戲軟體公司的老闆.不過他平時不必為公司運營太煩心,因為他來自印度一個富裕的家庭,可以每天花7個小時在自家有空調的射擊場上玩槍.

他的勝利對於11億印度人來說是個了不起的里程碑.但賓德拉獲獎後卻是異常地鎮定.賓德拉說,他比賽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要為印度創造歷史,只是專心打槍.運動只是他的一個愛好,沒有太多其它雜念,因此得以輕裝上陣,後來居上.奧運後日在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只是希望印度人能夠更關注奧運.

與他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因為屈居亞軍,而在新聞發布會上抽泣不止的中國選手朱啟南,沈重的國家榮譽壓得朱啟南失去了準星.朱啟南淚流滿面地對記者說,"自從2004年之後,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北京...我要蟬聯奧運會冠軍... 所以說,賽前自己的心理壓力確實是很大."

有記者問三位得獎選手平常以什麽為生的時候,銅牌得主芬蘭的海基寧說他平常是一個陸軍軍官,朱啟南的回答是:我有偉大的祖國.對於家境普通的朱啟南來說,能訓練到今天大多是靠國家體育機器的栽培.他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曾經打退堂鼓,因為習慣了過苦日子的爺爺奶奶買菜揀便宜地買,能省就省,讓小朱訓練得頭昏眼花.

在印度,只有有錢人才能玩得起體育,而在中國,越是窮孩子越積極地去搞體育,因為一旦踏進了體校大門,之後的生活和訓練全部都由國家承包了.中國舉國辦體育的機制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由國家出錢,傾全國之力在13億人中層層選拔,使得中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間,從實現零的突破,到躋身奧運金牌榜最前列.

印度的體育制度可以說是最缺乏效率的了.它缺乏政府經費支持,由於基礎設施薄弱,印度缺乏好的體育場館,只有出生於特別有錢人家的孩子才有財力訓練,該國唯一的一位一級方程賽選手就出身於紡織大亨之家.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國家,那麽多年居然從來沒有贏得過一塊奧運個人金牌.但能夠在這麽不利的競技環境中出頭的選手,必然能夠成大器.


奧運金牌不等於綜合體育實力

這些年來國際社會在稱道中國體育巨大突破的時候,對中國舉國辦體育的機制也有不少詬病.一個突出問題是國家忽略了運動員文化課程,很多冷門項目的運動員退役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日子過得相當清苦.另外集中全國資源,培養那麽幾百個體育尖子,究竟是否值得?

除中國以外,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也都偏向於中國這種政府辦體育的體制.這些國家一度包攬了奧運金牌榜的前幾名,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金牌榜上一落千丈,可見這種模式的成功依仗於政府,在溫室裡被培養起來的運動員到了只能靠自己的時候變得束手無策.

分析一下中國奪金的強項,主要是靠國家機器重點培養的項目,比如舉重和射擊.這些項目因為商業性不夠,在國際上也缺乏競爭,中國選手可以在短時間內贏得先機.而一些國內外商業化最成功的項目,比如足球和籃球,卻是中國最弱的.這顯示在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中國體育實力其實並不像在奧運金牌榜上反映出來的那麽強.


走商業化道路

中國靠的是體校辦體育,美國是大學辦體育,而歐洲則是俱樂部辦體育,這使得西方的體育強項集中在足球等觀賞娛樂性較強的項目,或者賽馬等貴族運動.亞洲其他國家對體育也有不同程度的扶持.傾國家之力培養運動員的中國,和缺乏國家支持或者商業贊助的印度算是兩個極端.

在美國,因為主要出資方是綜合性的大學,運動員往往能夠做到體育和學習全面發展,成功地找到雙A(athletic和academic)之間的平衡.在美國強大的商業機器下,專業運動員名利雙收,因此家長非常願意讓小孩子去搞體育.

近年來商業行為也滲透到了中國體育界.比如美國NBA早就派人駐點中國各體校,挖掘未來可能為他們吸引13億中國觀眾的籃球新星.耐克(NKE.N: 行情)等美國大牌體育公司也投了很多錢在中國的小運動員身上.現在中國本地的體育用品公司,甚至消費品公司也在跟著這麽做.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窮孩子"越來越少,未來需要更多地靠商業化的手段來調動運動員和全民的積極性.強大的商業資源可以把運動員變成明星,讓更多信奉"天下只有讀書高"的中國父母們支持孩子去搞體育,推動整個民族運動水平的發展.

北京奧運以後,中國未來奪金的壓力沒有那麽大了,有必要思考這個問題:未來是否還要持續傾全國之力來辦體育?如果不怎麽做,相信一些沒辦法商業化的項目成績會大幅滑坡,老百姓是否能夠容忍中國在奧運金牌榜上的退步?

以前奪金牌是為了樹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但現在中國已經不需要單靠體育來證明自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的經濟體,載人航天飛船已經順利進入太空,和金牌榜相比較,更重要的是中國運動員個人價值和中國體育的綜合實力.北京奧運將給中國體育改革提供一個契機.(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路透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