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族群百態>>啃老族 吃父母夠夠

發表:2006-03-11 20: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妙語錄:父母掙的錢給我花,天經地義。

小孩長大後賴著父母不願意出去工作,在國外稱為「歸巢族」或「Neet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大陸近幾年也出現類似情況,大陸人稱呼這一群「小孩」是「漂一族」,講好一聽點是「傍老族」,看不下去的人批評這些年輕人根本就是「啃老族」。

「啃老族」出現,和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有密切關係。在大陸,雖然經濟才剛起飛,但「啃老族」隨即出現。不少學者認為,「啃老族」和大陸實施「一胎化」政策脫不了關係,由於父母只有一個小孩,從小寵愛有加,很多父母都成為「孝子」。

中國青年報報導,大陸的「傍老族」或「啃老族」是指已成年、有謀生能力,但依舊躺在父母懷裡,在不「斷乳」狀態下生存的年輕人。「啃老族」生活主要來源是向父母要錢。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安琪一項調查指出,「傍老族」或「啃老族」的出現,已成為大陸全國性的社會問題。

上海父母錢賺的多,但養出來的「啃老族」相對也多。新民晚報引述社科院一項研究調查顯示,目前不在學校唸書的未婚子女中,有高達85%的人生活所需依靠父母。許多上海父母明明已屆退休年齡,但為家中的「兒皇帝」而重返職場的例子明顯增加。

兒皇帝 要錢不臉紅

27歲的上海人徐偉是「啃老族」一員。徐偉的爸爸已年過60,但徐偉至今還未找到工作,徐偉的爸爸現在每天還得清晨6點起床,搭40分鐘公車去修配廠上班。徐偉的爸爸其實兩年前就已退休,會重操舊業,和徐偉賦閑在家有很大關係。

徐偉每天大多睡到中午才起床,吃完媽媽準備的午餐後,「照例」向母親索討人民幣30元的「生活費」,然後就呼朋引伴打麻將去,常打到三更半夜才回到家。

吃飽飽 整日迷上網

相對於徐偉是「啃老族」,家境優渥的小玉被外界稱為「傍老族」。小玉的父母親都是工程師,從小就安排小玉上重點小學,希望小玉能一路往上念,甚至出國的經費都幫小玉準備好。

小玉養尊處優,18歲就輟學在家,由於學歷不高,找工作自然到處碰壁。小玉後來又花了父母親數萬元去學商務英文和電腦,但每一項都蜻蜓點水的學一陣子,自然難有本事,再加上小玉不願對人低聲下氣,所以到現在仍在家靠父母養,每天瀋溺在網路上。

不工作 玩樂擺第一

住在上海徐匯區的小陳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因為不願意做辛苦的工作,現在每天和其他的「傍老族」同伴就在港匯廣場閑晃,吃一頓飯都要花人民幣30到50元。小陳承認他很浪費,父母一個月的買菜吃飯錢也不過人民幣200多元,但小陳臉不紅、氣不喘的說,「父母掙的錢給他花,天經地義」。

「啃老族」的出現,除了是年輕人養尊處優,上海失業率愈來愈高是另一個主因。上海本地小孩不願意做粗重、辛苦的工作,加上周遭地區的廉價白領、藍領人才源源不斷進入上海市場,不但使上海薪資水準無法上提,也讓上海人要找工作愈來愈困難。

聯合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