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記者陪中國打工妹回家

發表:2005-06-08 08: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陸清敏(音譯,Lu Qingmin)回家了。她帶著一件夾克衫、以阿膠為主要成分的中藥、一個粉紅色牌子為杜尼和別克(Dooney & Burke)的錢包,這是由她所打工的廠家生產的。她的皮包裡,還有一盒心形的糖果、雀巢奶粉……。6月8日出版的《華爾街日報》頭版轉內頁刊登記者張萊斯麗(Leslie T.Chang)的文章,指出陸清敏帶回家鄉的還有她一個月1000元人民幣(相當於120美元)的工資。這筆錢對於她的父母來說,等於半年耕種的收入,陸清敏的想把這些東西作為給家人的禮物。

而陸清敏給自己買了什麼呢?──張萊斯麗這樣寫道:她買了一個手提電話、一部MP3播放機和一個梳妝鏡。按照中國大陸習慣的說法,陸清敏是一個打工妹。她從東莞回到家鄉湖北,要轉三次長途汽車,一次過夜的火車,共22個小時。陸清敏回家的這天離2005年的中國春節還有一個星期。這也是陸清敏外出打工兩年後第一次回家探親。《華爾街日報》在2004年11月10日曾經發表過第一篇關於陸清敏的報導,主要是講她在廣東血和淚的打工經歷。

現在的回程頗有些苦盡甘來的味道,18歲的陸清敏終於又見到了她的母親,42歲的陳美容(Chen Meirong)。母女從小鎮的街道沿路走來,並在返家途中叫了一輛摩托出租車。陸清敏先開口了,她說家裡打算買個DVD機,「我們再買個電暖氣吧,那樣更方便。」作為熱烈的招待,寡言少語的陳美容在女兒盛麵條的碗裡放了三個雞蛋。而陸清敏的父親則說他要買一輛摩托車。陸清敏表示那可能要花上8000元人民幣,相當於1000美元左右。

陸清敏的父親說他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同樣的摩托車,陸清敏答道,「那才不好呢,你想整天修理那個東西嗎?」午飯過後陸清敏的手機響起來,正好是她在廣州打工的姐妹打來的。陸清敏捧著手機說道,「我媽見到我高興壞了。不過我父母真是上了年紀。我們家屋子真是又亂又冷,我覺得除了睡覺什麼也不想幹。」像陸清敏這樣外出到城市打工的人在中國共有1億1400萬,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數字。

《紐約時報》曾經以「海嘯」來形容中國農民的遷徙現象。令據《中國時報》報導,近年來,中國農民出外打工的成長速度驚人,據中國官方官方專家預言到 2020年,農民工人數將超過3億人,甚至可能超過5億。根據多維記者從網際網路獲得的數據顯示,以上海為例,在短短几年內,就吸引了300萬名農民工離鄉背井到此打工。6月8日《華爾街日報》披露,中國進城打工的人數相當於一個世紀歐洲移民至美國的人數。

每年的中國春節前夕,地球上出現了驚人的人口移動,和陸清敏一樣,成千上萬的打工族懷揣著金錢、禮品、甚至還有破碎的希望坐上擁擠不堪的火車。回家是值得慶祝的好事,但是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城鄉差距的不斷加大和社會危機的進一步的暴露。《華爾街日報》指出,在中國農村男人還是「說了就算」;年齡最大的孩子統治著年齡少的孩子;全家人睡在一張床上;客人串門從來不提前打招呼,一住就是十幾天;村民之間根本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人們是靠親戚關係來連接的。

這樣的生活方式在中國的城市已經死亡了。而回到鄉村的年輕民工已經不是當初一無所知走出家門的他們了,這些人在城市裡被許多他們父輩聞所未聞的理念所潛移默化,再次回歸的他們甚至無法被村民所接受。陸清敏的第一天是在「說教」中的渡過的,她利用進餐的時間勸父親快點戒菸,還要求這位老人用茶水漱口以免牙齦變黑。在陸清敏的家鄉,隨地吐痰、到處丟煙頭、隨時扔垃圾就和吃飯睡覺等行為一樣平常。可是陸清敏希望進行一場「改革」,她在房間的角落擺放了一個鋪著塑料袋的垃圾筒,要求二老和三個弟妹必須把垃圾扔進筒裡。

陸清敏父母在1986年蓋了村裡當時第一座兩層樓機構的磚房,主屋有一張餐桌,還有供奉祖先的牌位。兩邊各有一間臥室。樓上是用於儲藏只用的房屋,放著大米、豬肉、還沒有賣出去的收割的其它農作物。整個磚房的地面全部是水泥的,屋內沒有供暖設備也沒有水龍系統。當冬天來到寒冷襲人,家裡的小孩的手上便生出許多的凍瘡。陸清敏說她要給這個家置辦一臺洗衣機,再請人安裝一個室內的水龍。

陸清敏到家後的那個下午,她的手機再次響起來,這次是她的男朋友打來的。這個叫作「阿傑」的小夥子是陸清敏在廣州認識的,兩個人熱戀了三個月。陸清敏說, 「我現在不能說話,實在太多人了。」陸清敏的母親陳美容對阿傑的事情非常反對,儘管阿傑的村莊距離陸清敏的村子只有大約300英里。在陳美容看來,如果陸清敏嫁到那麼遠的地方,就意味著母女二人一輩子都無法見面了。陸清敏為了讓母親安心就她說二人已經分手了,而每次手機作響,陸清敏都會緊張異常。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陸清敏回家後的第二天就帶著自己弟妹和表親去了武穴。這次短途的「旅行」大約需要乘坐一個小時的汽車,但並不是以遊玩為目的的。陸清敏在武穴購買了塑料茶杯、兩瓶洗頭水、洗臉毛巾,她還花費了3.30美元買了一個吹風機,再熟練的與人討價還價以11美元買下了一個電暖氣。上一次來武穴是在兩年前,但是現在的這個城鎮的意義在她的眼裡已經不可避免的縮小了,「這個地方不好,一點也不像外面的地方那麼發達。」

在武穴的網吧,陸清敏和她高中的老同學胡濤(音譯,Hu Tao)見面了。胡濤問陸清敏工廠的情況,那個廠子生產手提包等貨品、雇佣了大概了5000名員工。每個工人一個月的收入是700到800人民幣,相當於 84美元到96美元之間。陸清敏對胡濤說,「你幫我們弄車票吧,然後和我們一起走。我們廠子還在招人呢。」在中國,春節左右回城的車票不靠拉關係走後門是很難搞到的,而陸清敏現在的感覺好像是一個賽場得勝的冠軍一樣。這筆交易的確很划算,一張火車票換一份到城裡介紹工作的機會。陸清敏回家的第二天,她已經在想著怎麼回城去了。

陸清敏家七代人都生活在這個村莊裡,能夠終生安穩過著平凡的耕種生活是村裡人們紛紛效仿的方式。從90年代初期開始,結婚的年輕村民開始出去闖蕩世界,他們中的有些人在念完小學後去了城裡打工。陸清敏的親戚中有27個小孩現在都在外面做事,她對《華爾街日報》記者張萊斯麗說,「我班裡的同學一共27個人, 10個去了外面。」村裡最小的獨自離開家庭去打工的孩子只有12歲。陸清敏和姐姐都在外面打工,她們二人每年的打工收入成了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陸清敏的姐姐2004年往家中匯款600美元,對於這個村莊來說,打工匯款的收入是每個家庭值得炫耀的事情。每逢年節有外出打工的孩子回家,串門走親戚也成為最時髦的事情。大家紛紛展示著新款的手機、比較工作的優劣、大談城裡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如何。家長閒話著孩子工作的好壞和結婚的前景,孩子們則把打工賺來的錢偶爾送給窮困的老親戚。這和以前完全相反,在中國春節,通常是老人給孩子們紅包。

陸清敏和她的姐姐在村裡是不尋常的人物,這不僅僅因為她們是歸來的打工一族。由於母親從小重視教育,陸清敏和她的姐姐都是念完了高中才邁出家門的。同為高中畢業生的陸清敏的父母在村裡贏得了許多尊敬,這在重男輕女的中國農村算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陸清敏說,「這村裡的許多人看不起我,她們說女兒反正要出嫁學那麼多知識也沒有用。但是我相信有知識就是比沒有強。」

就在春節即將來臨的兩天以前,陸清敏激怒了她的母親,當她決定放棄去叔叔家聚會的念頭而和年輕的小姨一起去武穴逛街的時候,陳美容顯得異常憤怒,雖然她只說了一句,「都下雨了還出去什麼!」陳美容對陸清敏無視叔叔的權威感到難以理解,儘管如此,陸清敏還是決定去城裡逛街。她說,「反正是我觸怒了叔叔,又不關我媽媽的事。」

陸清敏的小姨非常時髦,上穿夾克,下穿緊身牛仔褲。她向《華爾街日報》記者張萊斯麗展示新款的手機,並介紹稱她和丈夫都住在城裡,正努力賺錢準備把在鄉下和祖母一起生活的小孩也接進城裡。「當你在城裡住上一陣子的時候你的想法就改變了,你想著怎麼去提高村裡的生活水平。」陸清敏詢問小姨應該染什麼顏色的頭髮才好,兩個人一起計畫著一項開支在600美元左右的家庭裝修方案。

然而春節過去了,隨之消失的還有陸清敏家庭裝修計畫──包括那個永遠也沒有付諸實際建設的室內盥洗室。角落裡的垃圾筒和裡面的塑料袋一起被什麼人扔掉了,她的朋友還是在門前向她大聲嚷嚷著以前同學的八卦新聞。在春節過後的第五天,陸清敏和胡濤一起坐上了開往廣州的慢車。胡濤兌現了諾言,搞了一張慢車的站票,於是在鋪天蓋地的人流中,兩個人在站台上和其它所有回城的人們展開了類似於肉搏的「戰鬥」。

火車打開的車門不多,裡面的乘客拚命把正在上去的人往外推,外面的人們則玩命往裡擠。有的用行李當成「武器」,有的直接爬窗,「裡應外合」的情況也有── 已經進去的「自己人」把其它的同伴從窗戶拉進去。維持秩序的警察和人群來回推擠,現場一片混亂,叫喊聲、推擠的打罵聲合成一團。16個小時的慢車將帶著陸清敏回到她和胡濤都渴望的南方。

剛走下火車,陸清敏就向張萊斯麗抱怨天氣太熱,顯然,她已經忘記了在家鄉時抱怨氣溫太低什麼也做不了的那個日子。18歲的陸清敏的第一站就是職工宿舍,她要好好的洗上一個熱水澡再疏理下很久沒有打理過的頭髮。在陸清敏的村子裡,沒有自來水。陸清敏說回到廣州才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樣,「我覺得自己絕對不會再回到村裡去住了,家是好的,可是你待上幾天也就夠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