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國人眼中的「霸王別姬」說起

發表:2004-04-13 19: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幾日與幾位在美國共事的朋友茶點時間談論起電影,因為大家都是對這門藝術有偏好且小有研習的人,其間便有過些許的論辯。不知出自如何原由,大家談起中國的電影,我於是就詢問他們所看過,所記憶過的中國電影。這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告訴我,他們所看過的最「不可理解」的電影便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他們說,這部電影的節奏過於緩慢,情節錯綜、雜亂,令他們摸不著頭緒。其中所牽涉的諸多歷史、文化以及民族情緒的因素都被他們列於「不可理解」的範疇,甚至一些鏡頭讓他們感到困惑,有時還會反感。

對於此,我並不感到過分的吃驚,我甚至可以充分的理解這幾位外國朋友的感觸。那天下午我坐在咖啡座上,靜靜地聽這幾位朋友把接下來的論調一一講述完,並未打斷過他們一次,我甚至沒有申辯過,或者試著去解釋一些個我或許能解釋得清的問題,也並沒有告訴他們這部電影拿到過多少獎項,又大概是幾十年中國電影史上最精彩的其中一部。因為我很清醒地意識到,在我面前出現的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關乎民族、歷史以及文化,而這些或許不是我一個人能闡述清楚的。

但我自己還是陷入了一種沉思中,那天我想了很多的事,有關我們的電影業,我們的文化的精髓,甚至我們的國家。首先,就這部電影而言,它的確涵蓋了太多的內容,尤其是歷史上的一些大的事件,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講,這些歷史事件即便不是他們聞所未聞的,也與他們所讀到的有差異。再有就是「霸王別姬」是一部藝術感極強的電影,出自一位個性化的導演,陳凱歌在這部影片裡放入了自己的情緒,放入了整個民族在某一階段的情緒,又放入了一種被藝術渲染後的情緒。然後再加之一些北平舊日文化色彩濃厚的地道的佈景和對白,與有關京劇的諸多段落,對於一個像我這樣自幼在電影所講那地生長,自以為習得了一切有關那地文化、歷史的人來講,還是只能夠勉強地看懂電影中大部分內容,而在看過二遍、三遍後才衍生共鳴與感觸,那麼我們又如何去期待那些外國人能理解這其中的所有東西呢?

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哲學觀,對於生死的概念與其他人有極大差別。對於我們來講不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外國人來講,他們認為中國電影中將人命的處置過於輕率,甚至不加渲染,而且對於許多影片中的死亡他們都持無予理解的態度。說到此又使我想起那日我放張藝謀的「英雄」給美國朋友看的時候,他們對於殘劍、飛雪這一對情侶互相劍刺對方那一幕所表示出的驚訝。對於中國人來講,這一舉動可被定為「悲壯、偉大」,然而對於外國人來講,他們認為那一對劍客的思維不合邏輯。

同樣的,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中,張國榮和張豐毅之間的那許多糾纏不清的隔閡,與日本人和國民政府之間的糾葛,及至後來在文革中互相揭發對方,又互相拯救對方的矛盾顯示,這樣的太多的情節都讓外國人無法接受或者理解。對於美國人和美國電影來講,所求的是清晰和連貫性強,主題必須突出。那麼我們這部中國電影必定要被打上不及格,因為這部電影恰恰講述的是一種矛盾,一種在某一歷史時期人和人,人和命運的爭鬥。並且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題」或者「論點」,它所做的只是給你講述了一個故事,主題是在看過電影后存留於你腦中的,這是許多中國電影的一大特點,又恰恰是外國人不可理解的地方。

再說譯制的工作,從影片標題處說起,這一京劇戲目的名字和背後的歷史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那麼如果將其譯成別的文字,又怎麼能使外國觀眾所知曉其中內容?片中一些半古文半白話的對白,起著極大的藝術效果,譯成別國文字,完全失落了本來意義。再加上翻譯工作的粗劣,我仔細校對過英語版本的對白,字幕生硬呆板,甚至前後不相連接。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都是致使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舉步難行的因素。但就我這些年對於電影業的觀察來講,我認為一些人說的資金問題並不那麼主要,因為即便我們在我們的影片中加入了那些龐大的場面,靈魂上的東西還是無法與他國觀眾產生共鳴。這些歷史文化的因素是很難被電腦科技所替代的。那麼我們是否就要把中國電影全面向好萊塢發展了呢?也不然,一是不現實,再者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電影業中真正純美的東西抹殺掉。我們有文化和歷史,這幾點其實是值得所有人自豪的,但自豪不意味著驕傲。現今面臨中國電影界的巨大難題便是,我們如何將自己的東西與西方的風潮相結合,在把自己的電影消化以後再傳播給海外的人群。純文化的東西是好的,但是拿到市場上可能就賣不出斤兩,電影說到本也還是一門生意,我們需要看到中國電影業蘊藏的極大的財富價值,然後適當的用我們自己的方法將它發揮出來,利用到極至。我想這樣的話才能算是我們電影業的一種成功。

香港是一條路,也是一個警示。那裡有我們能夠學習的東西,但同樣的,如果我們處理不當的話,便會製造出一些廢物。韓國電影和日本電影發展的都很快,但我們大不必慌張,有些國內年輕導演正在極力效仿,我認為是徒勞的,並且是一種對藝術的玷污。放著我們手中大把的有價值的東西不用而去用低劣的手法模仿一些個毫無文化感的潮流,那幾部電影或許能在這一段時間內風靡,但絕不能成為經典而流傳後世。這世上只有獨立的,自我創新的藝術品才有真正的價值。

而對於諸多演員和導演來說,則要清楚地意識到電影是門藝術,要時時地審視自己,儘可能的嘗試新的挑戰,並關心國外電影業的動態。不能夠閉門造車,也不能一味剽竊,應當在中西文化間找到一種平衡,然後再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對於電影的教育則應當普及,這便要牽扯到很多方面,就像巴西的足球一樣,我們要著眼於下一代人身上,早些起使,我們才能佔得先機,以為日後電影業的競爭和發展打下基礎。

中國電影,應當找到自己的步伐,不必盲從。我們真正的電影業,也不過三四十年的歷史,與美國這個龐大的電影帝國相比,差了太多時間,還有很多機遇。我們的社會體系和民族構造也從某一程度上促成了我們電影業這一時期的一種現狀。但是就像我說的,我們不必也不可慌張,重要的是在撥開眾多紛擾後為自己找出一條路來,然後堅定的走下去,中國的電影也是必然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