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得發紫」一詞的由來

發表:2004-03-29 16: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封建時代的等級尊卑十分嚴格,連服飾穿戴也有嚴格規定。如黃色是皇帝的專用服色,其他人(除太監外)一概不能「染指」。各級官員服飾也不相同,不能亂穿。官職品級不同,衣服顏色也各異。這種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

「品色衣」制度起始於北周,形成於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時,只是在局部作了一些小的調整。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職微。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其中就有遭貶後的官職低微之意。那些穿紅著紫的達官貴人可以經常出入朝廷。於是,人們便以紅色作為發達的標誌,而達到紫色則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故而,人們常以「紅得發紫」來代替那些官運亨通,仕途暢達的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