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们对中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即将迎来的厄运感到担心,但这些银行的最新盈利数据并未给此类疑虑提供佐证。
过去一周里,中国多数大银行报告2011年净利润增长25%-30%——这种增幅按国际标准属于强劲增长,尽管在近年的中国颇为常见。
许多投资者相信,中国各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掀起创纪录的放贷热潮后(当时它们按照政府指令大量发放信贷以推动经济),最终将面对“清算之日”。
不过,这一天尚未接近。多数银行报告去年不良贷款率下降。
中国农业银行(AgBank)表示,其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从2010年的2.03%,降至去年的1.55%。业务重点放在农村的该行,在各大银行中被视为风险最高。
中国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表示,其不良贷款率从 1.08%降至微不足道的0.94%。
这些银行成功地避免大量坏账,主要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决定允许它们滚转大量本应在去年到期的问题贷款。在批评人士看来,此举无异于把问题推到未来,但银行坚称自己是审慎的。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董事长王洪章表示,该行在贷款分类方面非常尽职,内部采用较监管机构更高的指标。
尽管业绩强劲,但中国各银行股价在过去一周大幅下跌。在香港股市,农行、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和工行股价均下跌大约7%。
仔细查看银行业绩就会发现,潜在贷款问题的迹象相当明显。尽管这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但它们拨备更多现金以防范违约的可能性。
农行在2011年底的拨备/总贷款比率达到4.08%,高于2010年的3.4%,这等于是在默认情况很可能恶化。
为准备好应对违约而需要募集更多资本,是近年中国各银行难以摆脱的另一个忧虑。
数家银行将在今年发行新股。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率先行动,在两周前进行了90亿美元的私募,这是近一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售股。中等规模的兴业银行(Industrial Bank)上月在私募中募得42亿美元,而民生银行(Minsheng Bank)计划通过配股募集大约14亿美元。
但这些行动算不上一窝蜂的募资。中国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CAR)达到大约12%或更高,高于监管规定的下限,预期四大银行中没有一家需要在今年募集更多股本。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