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随着川普总统二度入主白宫,他的一揽子关税计划便渐次开始显山露水,马不停蹄、有条不紊地掀开了其神秘的面纱。2025年2月1日,川普总统签署命令,对中共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10%~25%的关税(随后暂缓对加、墨实施25%关税,但对中共国10%关税不变);2月10日,川普总统再次签署命令,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3天后,川普总统宣布拟未来对各国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4月2日,川普总统的官宣终于如期而至,揭开了令全球摒息已久、忐忑不安的对等关税的帷幕:4月5日起将对全球进口美国的商品普遍加征10%关税,4月9日起针对特定经济体,加征税率提高至特定水准,包括中共国34%(叠加关税至此已达54%)、欧盟20%、越南46%等等。一时间,关税号角之强吹皱一池春水,将美国及全球金融和贸易市场搅动得风声鹤唳、风云激荡,全球股市瞬息崩塌,投资者避险情绪被急剧放大,疯狂抛售股票,令美股道琼斯及标普指数一溃千里,市场上一片踩踏惨状,哀鸿遍野……
2025年4月2日,川普总统正式宣布对美国进口所有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图片来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无疑,“关税”二字,毫无争议地夺得了2025年全球经济最火名词的头筹。
其实,早在2024年大选期间,川普总统就曾经如此这般地描述关税:“字典里最美的一个词”、“听起来像音乐一样美妙”。不过,很多经济学家们却认为,关税的祭出会降低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效率,会带来无谓的经济损失,推高贸易壁垒,阻碍全球化经济等等。而在过去数百年间,经济学家、政论家、政客及一般民众对于关税的态度,一直都分为了赞成派或是反对派,两派之间也是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关税,这个字面上看起来如此简单的概念,在一个复杂的宏观经济体系当中,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关税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的关税策略才是最优?说到底,关税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运行来说,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关税予以更全面的理解,再去回顾一下历史,了解一下过去数百年来全球贸易体系曾经的离合纷争,然后,相信大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判断——关税到底好不好。如果好的话,好在了那里?如果差的话,又会差在什么地方?
首先来了解:什么是关税。就让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对关税作一个粗浅的解说。有一个国家A生产大量的咖啡饮料及其他相关产品,A的邻国B则盛产咖啡豆。除了本国的咖啡豆生产之外,A国还需要从邻国B进口大量的咖啡豆,满足其饮料及相关产品对咖啡原料的大规模需求。正常情况下,A国的咖啡豆进口商购买B国咖啡豆的价格是100元B国货币/桶。一切就这样按部就班地正常运作着。突然有一天,A国政府为保护本土咖啡豆生产商的利益,决定对进口的B国咖啡豆加征20%的关税。这样一来,A国的咖啡豆进口商每进口一桶咖啡豆,就需要给A国政府额外缴纳20元A国货币作为关税。假如A国和B国的货币等值,A国的进口商为了维持自己的经营利润,只能把最终价格提高到120元/桶,卖给A国的中间商。这就是关税最基本的一个运作机制。
咱们就从咖啡饮料生产国A国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关税公告后所带来的最基本的一些利弊。首先,A国政府这边收了20元的关税,相当于创收了,属于加分项目。进口商这边,只得以更贵的价格去购买B国的咖啡豆了,于是成本支出增加了,是个减分项。与此同时,对于A国本国的咖啡豆生产商来说,这国外竞争对手的咖啡豆价格变高了,他们当然乐见其成。也因此,大批咖啡豆加工商们会因为B国的咖啡豆的昂贵,转而采购A国本土生产商出产的咖啡豆。这样一来,A国本土的咖啡豆生产商就赚钱了。由于市场形势的好转,他们理所当然地就会考虑增加生产规模,甚至会吸引外资扩大再生产,进而提升了A国国民的就业率,这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经济优势。狭义上讲,因为咖啡原料来自于本土,价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咖啡加工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其终端消费者也因此而受益。这就是一个简化版的关税对商家以及消费者最直接的影响例证。
再回到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川普总统在2018年在任的时候,曾对进口洗衣机征收20%到50%的关税,主要是因为像海外的三星、LG、海尔等这些国外品牌对美国同类产品冲击力太大,把美国本土的惠而浦(Whirlpool)、通用电器(GE)这些品牌的生存空间挤压得很小。那么,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又是怎么个情况呢?首先,美国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因关税的增加,为本国带来了大约10亿美元的收入,但洗衣机的价格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上涨了大约34%,其他家电价格同期也大约增长了23%。对比整个其他家电来看,相当于洗衣机价格还多上涨了10%。不过,有趣的是,不光是这些从韩国、中国进口的洗衣机价格上涨了,美国本土厂商生产的洗衣机价格竟也跟着上涨了,包括烘干机的价格也出现上涨。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自然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去承担了。然而生产商这边,像三星、LG等厂商,为了因应关税,都开始增加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包括美国本土的惠而浦也开始扩大生产规模。据估计,由此大约增加了美国本土2000多个工作机会。制造业的回流与扩充,着实提升了美国该行业及与其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宇真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