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綁大選」三讀通過 藍綠白誰更接近台灣民意?(組圖)

藍白硬闖「公投綁大選」 綠憂重演「開票亂象」

作者:立明 發表:2025-11-26 08: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立法院會21日下午針對攸關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法第23條修正草案進行投票表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在議場高舉標語表達反對立場。
立法院會21日下午針對攸關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法第23條修正草案進行投票表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在議場高舉標語表達反對立場。(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11月26日訊】在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主導下,今年11月21日,立法院會議通過修正《公民投票法》第23條,重啟「公投綁大選」機制,將來若公投案公告成立後且適逢全國性選舉,投票日將與選舉同日舉行。民進黨團批評,藍白違背公投否決「公投綁大選」的結果,不僅不尊重民意,更可能重演選務混亂。熟悉選務的官員指出,公投如果跟選舉同時進行,焦點恐被選舉模糊,無法展現真正民意,也恐重演選民大排長龍投票、邊投票邊開票的亂象。

修法要點

  1. 原有規定:自民國110年起,公民投票日定為8月第四個星期六,每兩年舉行一次,與大選脫鉤。

  2. 修正條文指出,主管機關應於公投案公告成立後 3至6個月內 舉行投票,若期間內有全國性選舉,則應同日舉行。

  3. 此次修法由在野黨以數量優勢推動,表決結果贊成56票、反對44票

背景與爭議

此次修法回歸「公投綁大選」機制,主要源於兩大問題:

投票效率與民意直接連結的疑慮:有支持者認為,當公投與選舉同日舉行,可提高投票率、擴大民眾參與。

選務操作與議題溝通的風險:反對方指出,此前2018年在九合一選舉中曾出現「邊投票邊開票」等選務混亂情形,當時原因部分為選舉與多件公投同日進行。

此外,政府選務機關表示,將會「審慎且積極研議選務規劃」,以期保持選務運作的安定與順利。

各方反應

在野黨成員(包括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強調,此舉有助於「尊重人民直接民權」、「打破鳥籠公投」的堅持。

執政黨(民主進步黨)與部分選務專家則警告,「選舉選人、公投選事」兩者疊加可能淡化議題焦點,並可能重演2018年類似混亂場景。

這次修法最大的變化在於:未來只要有全國性選舉,公投便可能與之同日舉行。

短期內,若即將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或其他大型選舉,連署中的公投案是否能同步進行仍待選務機關確認。

長期來看,公投是否因此激增或議題熱度上升,將對議題闡述、民眾理解與選舉策略產生影響。

選務流程與投票動線、內場開票安排將成為挑戰,選務機關需加強準備以避免過去問題重演。

回顧2018年「公投綁大選」的混亂經驗

一、排隊時間過長:投票動線嚴重壅塞

2018年共有約1,300多萬名選民,但除了選票外,還需領取10張公投票。

投票程序變得複雜,許多投開票所出現排隊1–3小時的情況。

北北基部分地區更出現排到投票所外數百公尺的狀況,老人家與行動不便者投票極為不便。

二、投票時間延後:形成「邊開票邊投票」的重大爭議

法律規定投票要在16:00截止,但因排隊嚴重,許多投票所仍讓已排隊民眾完成投票。

同時,部分投票所已開始先開選票(不是公投票)以節省時間。

出現極具爭議的「邊投票邊開票」場景,被批評有影響投票意向的疑慮,引發社會強烈不滿。

三、選務負荷過重:人力不足、動線混亂

多數投開票所原本就相當緊湊,2018年卻要處理:

10份公投

多份選舉投票

排隊人潮管制

開票直播壓力

中選會後來承認:「選務量體超過承載」。

開票人力疲乏,部分地區甚至開到凌晨,整體行政壓力極大。

四、選票格式與流程過於複雜

不同公投票顏色一致(皆為粉色),民眾須逐案確認題目。

許多選民反映:

不知道如何領票

投票時題目太多、耗時

不小心投錯票匭

也導致投票誤差與作業延遲。

五、資訊落差造成投票效率問題

許多民眾對10案公投不清楚,需要在現場看題目、討論,造成投票時間拉長。

投開票所人員無法協助解釋內容,讓民眾在現場花更多時間判讀題目。

六、社會觀感:民眾投訴、國際媒體報導

國際媒體如BBC、路透社都有報導台灣投票日「大亂」。

台灣社會普遍認為2018年的選務「太混亂」,中選會事後也遭受巨量輿論壓力並進行檢討報告。

基於2018年的重大爭議,中選會、朝野政黨、學者普遍認為公投不應與大型選舉同日舉辦。

2021年立法院修法:公投與大選脫鉤,公投改為固定「兩年一次、8月第4個星期六」,當時得到較多跨黨派支持。

立法院會21日下午處理攸關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法第23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長韓國瑜(中)敲槌宣布三讀通過。
立法院會21日下午處理攸關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法第23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長韓國瑜(中)敲槌宣布三讀通過。(圖片來源:中央社)

各黨團提出修法理由

國民黨

國民黨立委(例如羅智強、賴士葆等)主張恢復「公投綁大選」,認為這才是真正落實「直接民權」。

他們認為現行公投與選舉脫鉤,降低民眾參與率,也讓公投變成「鳥籠公投」(意指公投被孤立、不與選舉合併,使公投的決策力量被削弱)。

有國民黨立委還主張:若行政單位在公投結果公告3個月內未提出回應方案,行政首長應承擔責任(如辭職)。據媒體報導,賴士葆就有提出這樣的立場。

民眾黨

民眾黨團與國民黨合作提出修正案,主張「打破鳥籠公投」,認為現行制度使公民直接參與公共政策決定的空間被壓縮。

他們強調公民投票是憲法上人民主權的具體體現,應該與選舉同時進行,以提升效率並擴大公民參與。

修正案也規定公投為「應放假日」,意味著提升公投日的重要性與便利性。

民進黨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反對這次修法。根據媒體報導,他們擔心將重演過去選務混亂的問題。自由電子報影片指出,綠營批評「邊開票邊投票」的亂象可能重現。

他們認為公投與選舉合併可能使議題被選舉陰影淡化,也可能使選舉資源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選舉本身,而非公投議題本身。這是典型的「選舉選人、公投選事疊加」的風險。

民進黨也對在野黨以人數優勢強推修法表示不滿,認為這樣做違背部分民意。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