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至千年之前 山中湖泊的「亞特蘭提斯」(圖)


吉爾吉斯 伊塞克湖 日落1791049326
這座古老的湖泊,沉睡被遺忘的遺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的鹹水湖是位於吉爾吉斯東北部的「伊塞克湖」,中國漢代時期稱其為「闐池」,到了唐代時期稱其為「熱海」、「大清池」,而清代則稱其為「圖斯池」、「特穆爾圖淖爾」。伊塞克湖的位置在天山山脈北側,湖泊的長度達到182公里,面積6,332平方公里,位在海拔1,602米的地方。在這樣一個高聳的湖泊,也沉睡著如亞特蘭提斯那般被遺忘的文明

據報導,屬於俄羅斯科學院的考古學家在伊塞克湖的水面下發現沉沒的城市遺跡,這裡放眼世界是世界第八深的湖泊,而他們在水深較淺的區域找到了這一重大發現。這一次的考古挖掘行動是在伊塞克湖的西北部,他們稱呼這裡為「托魯-艾吉爾遺址群」,其中不只有大量陶瓷器皿與燒製磚結構,還有可追溯至中世紀時期的墓地。

考古人員在水深介於1至4公尺的四處水下區域探索,他們在第一個區域發現許多燒製磚結構,當中有一個結構的內部有塊磨盤,被學者認為是在中世紀時期的磨坊,用來將穀物磨成麵粉的證據。在第二個區域中,考古人員發現可追溯至13世紀至14世紀之間的穆斯林墓地。在第三個區域中,他們發現許多能作為這處聚落後期擴張的證據,其中包含了包括新增的建築物與一處早期墓地,後來這座墓地被新的建築物覆蓋。在第四個區域中,考古人員發現以泥磚建造的圓形、矩形建築物,這裡還有多層埋藏的土壤。

除此以外,考古團隊還在伊塞克湖的水中發現坍塌的石製結構與木樑,以及可能曾經是伊斯蘭學校、清真寺與浴室等公共建築的痕跡。

根據歷史背景,伊塞克湖在中世紀時期曾經是「絲綢之路」中的一處重要驛站,這裡是遠東地區旅行者與商人們前往歐洲的陸路通道。來自吉爾吉斯共和國的國家科學院研究員瓦列里·科爾琴科室這一次考古研究的東道主。他表示這處研究的遺址是絲綢之路關鍵路段上的城市或是主要貿易中心。

為何這裡會從世界上消失呢?考古團隊認為這一區域在15世紀時,曾經遭遇一場大地震的破壞。瓦列里表示,他們經過評估後認為,在這場災難發生時,居民們已經離開。隨著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曾經繁榮的文明也隨之消失,隨著時間流逝,這處遺跡逐漸沉入水中,消失無蹤,最後被世人廢棄,從此被這個世界遺忘,成為一個隱藏於山中湖泊的「亞特蘭提斯」。



責任編輯:水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