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7日,廣東省共報告16452例本地確診病例。(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看中國2025年10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廣東基孔肯亞熱疫情持續,截至9月27日,廣東省共報告16452例本地確診病例,儘管多地政府於「十一」長假期間開展大規模的滅蚊運動,但疑似難以抵擋蚊蟲擴散,中國疾控專家提醒,中秋、十一假日人群流動性加大,基孔肯亞熱疫情恐持續擴大。
根據世衛組織數據顯示,2025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球40個國家報告了44.5萬例疑似和確診基孔肯亞熱(Chikungunya fever)病例,以及155例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呈現高度不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本次基孔肯亞熱病毒疫情為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截至9月27日,廣東省共報告16452例本地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市(10032例)、江門市(5209例)、廣州市(590例)等地。此外,廣西、福建、湖南等省份也出現本地病例。
廣東省疾控局5日通報,9月28日至10月4日,全省新增報告3181例基孔肯亞熱本地個案。個案分布在江門2480例,佛山157例,廣州138例,肇慶101例,深圳81例,汕頭51例,東莞28例,湛江22例,珠海21例,中山18例,潮州17例,清遠12例,陽江10例,茂名8例,韶關、梅州和揭陽各7例,雲浮6例,惠州4例,汕尾和河源各3例。
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10月6日下午5時,中心錄得一起新增感染基孔肯亞熱個案。病人為一歲男童,住所位於沙田區。初步調查顯示,他於9月20日至10月5日到訪廣東省東莞市,於10月3日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痛,於10月5日由家人帶到私家醫院求醫,並獲安排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基孔肯亞病毒呈陽性反應。由於病人於潛伏期身處東莞市,中心認為他是在外遊期間受到感染,屬輸入個案。中心會繼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已把個案通報廣東省衞生當局。
澳門衛生局6日也接獲1例基孔肯亞熱病例報告,患者於10月2日至3日曾到珠海。
從上述數據可知,基孔肯亞熱病毒感染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擴散。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康敏指出,近期江門市爆發基孔肯亞熱疫情,當地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響應,但疫情傳播速度仍在較高水平波動。他提醒,中秋、十一假日人群流動性加大,戶外活動和適宜天氣條件下被蚊媒叮咬風險高,基孔肯亞熱疫情傳播擴散風險會持續增加。
基孔肯亞熱病毒與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同屬一個家族。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這兩種不同種類的蚊子都會傳播基孔肯亞熱病毒。被叮咬後4至8天內,人可能會出現發燒、關節疼痛和皮疹等症狀。
大多數感染基孔肯亞熱病毒的人都會發病,這與多數為無症狀感染的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不同。
美國得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國家實驗室科學主任史考特.韋弗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我們之所以高度關注基孔肯亞熱,是因為它會讓患者遭受數月甚至數年的虛弱性疼痛」,「這不僅會給個人帶來損失,還會產生社會影響,比如給醫療系統帶來壓力,造成經濟影響,增加護理人員的負擔等等。」
2005至2007年間,印度報告的所有殘疾病例中(包括由癌症、關節炎和糖尿病引起的殘疾),有超過三分之二是由當時席捲全國的基孔肯亞熱疫情導致的。
世衛組織則提醒,感染基孔肯亞熱的患者大多數能完全康復,但偶爾也會引發眼部、心臟和神經系統併發症。高齡尤其是有基礎病的患者,或者是染疫母親所誕下的嬰兒,和出生首數週內遭帶病毒蚊子叮咬的新生兒,均有更高的重症風險。
香港大學醫學院知名傳染病專家袁國勇教授曾警告說,「這個病大家都不要太輕看,雖然它的死亡率非常低,甚至低過季節性流感,但是大家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沒有對這個基孔肯亞熱病毒的免疫力,因為我們無接觸過這個新發性傳染病。」因此一旦病毒傳入,「它的爆發可以很厲害」。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