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多與循環障礙及過敏體質有關,與熬夜不一定絕對相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每天頂著像被揍了兩拳的黑眼圈,心裡實在很悶;一雙「熊貓眼」儼然就是頹廢、生活糜爛的象徵。面對有礙觀瞻的面相,除了擔心身懷隱疾,還要三不五時忍受「是不是晚上做太多壞事?」的揶揄,這就是熊貓族的鬱卒心事。
黑眼圈不外乎是「血管」或「皮膚」的問題。其中血管因素約占百分之八十,指的是淋巴循環及靜脈回流不好,一般會從下眼眶的內側先開始,再逐漸向外擴張。
由於眼睛周圍是人身上皮膚最薄的地方,最容易顯現血管的顏色。當身體不適、虛弱、生病時,身體血液中的碳酸氣和廢物多了起來,或者睡眠不足、抽菸、心肺功能降低時,血中含氧量會下降,血液便會呈現暗藍色。
加上眼皮靜脈回流力量薄弱,常見的像過敏體質的患者,必須用力咳痰、用力擤鼻涕,久了就會形成黑眼圈。根據臺大醫院的研究,過敏性鼻炎小朋友有黑眼圈的比率是一般小朋友的三倍,鼻炎症狀愈嚴重、生病時間愈久,黑眼圈也會愈嚴重。中醫認為呼吸道過敏導致黑眼圈,多因「肺中寒飲」而起,可用小青龍湯來治療,若合併腸胃功能欠佳,則可配合苓桂朮甘湯來調理。
此外,便祕的患者如廁時用力,或者小孩常哭鬧,都會使上腔靜脈壓力增加,回流更不好,因而加重黑眼圈。
皮膚因素約占百分之二十,指的是皮膚基底層的黑色素沉澱,皮膚老化鬆弛,照射太多日光,使黑色素增加,常見整個下眼袋都黑黑的。
有些女性常使用含重金屬如銀、汞,或具有光過敏性物質的化妝品、保養品,長期塗抹加上日照之後,也會於眼眶周圍形成色素沉澱。一般在月經前、懷孕末期、年紀大的時候,黑眼圈也會加深。加味逍遙散就是這些婦女朋友最常用的保養處方。
「晚上做太多壞事」的確也會出問題,因為中醫認為房事過度會使腎精虧虛,兩眼無神,眼圈發黑,臨床上可服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補腎方劑來調理。
「眼周圍黑色素症」則是一種遺傳疾病,多從青春期開始出現,後代約有半數以上有相同的問題,病情會比傳統的黑眼圈來得嚴重。
避免過度熬夜、適度按摩眼周,能改善黑眼圈問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循環不佳的患者宜多做「眼皮運動」,用力閉眼數秒,重複約廿次,或者以冷熱敷各五秒交替使用。按摩也有幫忙,可先塗一些油或按摩霜,再用手由內往外的輕輕按摩眼皮。老化者,可配合防皺霜、眼霜等,使皮膚增加光澤與亮度。
一般眼霜的功效在於滋潤眼睛周圍的皮膚或使皮膚收縮緊繃,有撫平細紋、消除眼袋的作用,但對黑眼圈的改善恐無作用。所以不要濫用坊間標榜能去除黑眼圈的藥膏或眼霜,因為如果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引起發炎後色素沉澱,將會使黑眼圈惡化。
如果不能避免熬夜,要靠多喝水來補救,大約每熬夜一小時就要補充500c.c.的水分。多吃些蔬菜、水果或牛奶,能使血液成為健康的弱鹼性,也有助於去除黑眼圈。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王欣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