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5月23日訊】美國參議院昨日以51票對44票,罕見推翻國會議事規則專員裁定,否決加州純電動車強制令豁免案,這場關於能源政策與環保理想的激烈交鋒再次浮上檯面。恰逢此時,一部引起廣泛討論的記錄片《探秘電動車》即將於乾淨世界GJW+上線,使得這部由知名評論人Larry Elder主持的作品頓時成為全美媒體與政策圈矚目的焦點。
這場政治角力的背景是加州長期以來扮演美國清潔能源政策領頭羊角色,多次訂定比聯邦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此次被否決的豁免案原本允許加州在不受聯邦限制下,推行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純電動車強制令。然而參議院的否決不僅代表對地方自主權的挑戰,也象徵著對「電動化未來」的集體質疑。
記錄片適時提出深層質疑
《探秘電動車》的上映時機耐人尋味,正好為這場政策衝突提供了反思平臺。這部記錄片不僅質疑主流對於電動車「環保無害」的認知,更深挖其背後牽涉的道德、人權與國家安全議題。
Larry Elder在受訪時表示:「我們都想拯救地球,但是否真正瞭解電動車背後的成本?這不只是交通工具的選擇,更關乎我們對自由、道德與國家未來的理解。」
該片由非營利機構Impactful Pictures製作,該機構過往作品曾探討武漢病毒起源、人權與文化議題,觸及百萬觀眾。這部耗時兩年完成的記錄片蒐集了27位能源、生態與汽車產業專家的訪談,並首度公開多段極具震撼力的實地影像資料,包括剛果金礦場童工與廢電池處理場的情況。
三大核心議題直擊電動車爭議
1.環境代價:綠色標籤背後的污染真相
影片指出,製造一顆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鋰、鈷與鎳,需經過大規模開採與水資源消耗。據報導,每生產1顆電池平均需使用5萬加侖水源,導致南美洲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影片實地拍攝南美鋰鹽湖因開採導致生態系統惡化的畫面,讓觀眾見識「綠色能源」背後的灰色代價。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前電池回收技術尚未成熟,退役電池多數進入垃圾掩埋場或非法處理,造成新型電子垃圾危機。
2.道德挑戰:血鈷之痛與童工現場
片中揭露剛果金的鈷礦現場,眾多孩童每日工作超過12小時,以微薄工資採礦。這些礦石最終供應至多家國際電池製造商,而相關企業在供應鏈監控方面屢遭批評。
Elder表示:「當你開著一輛新款電動車,是否曾想過,它可能是由一位12歲孩子的雙手開採的?」
該片也訪問了曾在特斯拉與豐田工作的供應鏈經理,指出目前全球電池供應鏈中,極難完全切割與強迫勞動的關聯。
3.國家安全疑慮:誰控制了你的車與資料?
隨著電動車普及,車載系統日益依賴軟體控制與雲端同步。片中資訊安全專家指出,這些系統極可能成為駭客目標,並揭示若電動車軟體供應鏈受中國廠商掌控,可能將美國用戶行車數據暴露於外國勢力之下。
「未來戰爭不再是坦克與槍砲,而是誰能控制對方的能源與資料。」記錄片中一位前國防部顧問如此指出。
政策反思與專業肯定
正值美國參議院否決加州自主訂定排放規範的權力之際,本片回應了一個關鍵問題:政府強推的淨零排放政策是否經得起科學與道德的雙重檢驗?
多位專家對此片給予正面評價:
「這是一部製作精美、富有深度、全面探討所謂電動革命利與弊的記錄片。」
──Shahzad Sheikh,汽車專欄記者
「Larry Elder和他的團隊做得非常出色,對揭示電動車現實問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Mark Mills,國家能源分析中心執行主任
「我認為這部記錄片非常出色地描述了政府對電動車政策背後的整體性問題。做得好!」──Dean M.Peterson,Big Rock探勘公司首席地質學家
導演Mathias Magnason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觀眾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找到平衡,不是單純說電動車好或壞,而是理解它背後的多層面影響。」
《探秘電動車》將於2025年5月23日於乾淨世界影視GJW+全球首播,在當前純電動車政策爭議不斷的時刻,這部記錄片無疑將為公眾提供更全面的思考視角。
預告片及首播連結:https://gjw.us/kzgev25
參與討論:https://www.ganjingworld.com/hashtag/evgoodorbad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