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川軍出川北上抗日。(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與楊濬彥前輩的認識出於偶然,有日筆者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知名書局中卻未發現,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卻因此發掘了這位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早年經歷
楊濬彥於民國十五年出生於河南洧川縣的苗庄村,原來是十多口的大家族,但父親早死、家道中落,於是與叔父們分家,分得的財產很少,生活變得貧苦,但受到一生拜佛行善的母親影響,他努力用功,就讀小學時成績數一數二,毛筆字寫頻得國學名儒劉和順老師的讚美。
雖然受教育的時間不多但受到家族傳統及母親的影響,她時常告誡楊濬彥為人能吃苦、忍耐、樂於助人、並且不求非分之財,有多次拾獲他人財物母親都要他到原地附近沿路大呼讓人認領,真的無人來認只得放回原地。
關於這一點楊濬彥先生曾回憶道當時家族教育的狀況:民國初年時稍微大一點的家族必定有兩個重要制度:一是家族公有的墓地及家、族譜,所以會留下良好的家族遺訓、家規。而子孫們也擔心作惡會愧對先祖,同時村莊內時常會有楊家將、岳家軍......這類古代經典戲曲故事上演,處處都是歷史文化古蹟,不管教育程度如何都會唱幾句古詩詞,也就是如此,當時的人們在道德及文化素養上都有著一定的水準。
然而自1949年後中共建政卻將這一切破壞殆盡:當時中共通令全國做了三點措施:
1.將各家族的墳墓剷除改為農田。
2.各家族族譜一率收繳強制焚毀,不得新製作保存,違者以反革命罪論處。
3.各省市村莊城牆寨樓及大部份古蹟一律剷平。
而在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毀滅性打擊,當年的國學名儒劉和順老師被打成「黑五類」被迫害致死,因此現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幾乎無傳統教育的規範,而論起祖宗往事大多茫然無從說起。
拜別母親從軍入伍
楊濬彥小學讀到一半就因家庭貧困,不得已輟學打雜工維持家計,日後抗日戰事逼近年歲難過,於是只得在十五歲時拜別母親出外謀生計,與兄長二人在陝西一家麵店當雜工維生。
雖當受教育不多,但秉持著家訓刻苦耐勞的精神競競業業的幹活,深得老闆信任,在麵館裡客人少時晚上老闆常要他顧店獨自一人外出打牌到深夜才回來。有次老闆的妻子與女兒準備在店內房間留宿,但仍準備外出打牌並要楊濬彥陪不敢獨自睡的妻女睡同一張床,但他想到家訓中關於男女有別的告誡,寧願到附近常客家中借宿也不願與老闆的妻女同床。
楊濬彥當雜工的生活雖然艱苦但仍在工作之餘勤學自修,讀書遇到生字只得讀偏旁或是向人請教,久而久之他已能讀通《三國演義》、《聊齋誌異》、......等經典著作。
1944年夏末,已是對日抗戰後期,楊濬彥在河南的國軍第四十軍入伍,於所屬106師318團3營7連擔任監視兵,有次在東大山群與日軍作戰中遭砲彈襲擊,班上傷亡慘重,但楊濬彥情急下翻身躲入壕溝躲過一劫,大難不死。
不久後日本宣佈投降,抗日戰爭勝利,但部分日軍仍未離去,而共軍仍於各地繼續破壞抗戰,摧毀鐵路......等設施。1945年10月楊濬彥隨部隊於河北磁縣作戰,當所屬部隊進入黃河北岸時就馬上遭遇共軍官兵的襲擊(此戰為國共戰爭中的邯鄲戰役)。
這是楊濬彥是第一次知道共產黨,他回憶起當時的念頭:日軍投降了,應該是沒有敵人了,但是共軍這時居然以國軍為敵!這不就是叛亂嗎?尤其共軍又破壞了安陽至石家莊的鐵路,還不斷攻擊國軍,八年的抗日是多辛苦,犧牲了如此多的人命,多少家庭遭破壞,好不容易勝利了卻要叛亂,仗還未打夠嗎?死傷還不夠多嗎?共產黨到底是甚麼心腸?這比漢奸還可惡!!
當時共軍憑藉著人海戰術,分點聯合進攻,中間絕不間歇停頓,還不惜利用手無寸鐵的百姓當前鋒消耗國軍的彈藥,所以一般的國軍部隊很難對付中共的攻擊。
1945年10月17日楊濬彥所屬連隊行軍至一個村莊內,在一間平頂宅院內暫歇,這時突然與共軍的部隊遭遇雙方激戰,共軍人數占優勢,國軍傷亡慘重,他於戰中小腿中彈,但仍負傷翻牆到隔壁宅院躲避。之後他走上大街發現到處都是逃難的群眾與準備突圍的國軍士兵,彼此互相交錯。這時共軍機槍部隊又出現不分軍民一起濫射,楊濬彥跟著人群一起奔跑,最後實在跑不動了,倒在路邊的牆下疲累不堪的睡了(當時已數日未眠),醒來後發現村莊已被共軍完全佔領,他與國軍殘部一起遭到共軍的俘虜。
高齡九十九歲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楊濬彥。(圖片來源:免費圖片 專欄作家仰岳提供)
初見共軍
他與一位傷兵坐一起看著共軍的部隊,每小隊約二十多人穿著各色衣服不像正規的部隊,走路步伐凌亂,有的戴帽有的無帽,步槍背得東倒西歪,看起來令人作嘔。
隊伍內有位共軍士兵說:這兩傢伙未死!再給他兩槍。楊濬彥怒目回瞪,此時的他並不怕死,但身邊的傷兵卻大聲叫道:老鄉!我不是40軍的!我是被抓來的!我是河南滑縣的!楊濬彥怒罵道:你太丟人了!你汙辱40軍!你汙辱河南人!河南有你這孬種!你傷這樣重,說這有啥用?!你再講我就用磚頭砸死你,結果那位士兵就不敢吭聲了。
到了中午一位共軍幹部前來準備收刮他身上的財產,他搶過了楊濬彥的隨身包打開說道:有金梳子、手錶嗎?他回道:有金梳子、手錶還輪得到你嗎!這位共軍幹部氣得咬牙切齒拳頭緊握,楊濬彥並不搭理他,最後他自討沒趣的轉頭往回走。
楊濬彥在共軍占領區待不久就被中共送回漳河北岸沙灘搭渡船,不久後國軍的汽車前來接傷兵後送到野戰醫院。
楊濬彥日後回憶當時現況:共軍深知國軍40軍大部分反共意志堅決,不可能真心為共軍效命。除了對受俘的高階國軍幹部嚴密看管外對基層士官兵多半是放任態度,只因共軍占領區大多都全民皆兵,老太太及兒童都被共軍排上任務,所以兵源不缺,只需要槍砲彈藥、糧食、車輛這類物資,共軍還主動編成牛車隊派少量幹部看管將大量的國軍傷兵歸還國軍單位,這並非共軍「仁慈」,而是他們不願承擔傷兵的醫藥與糧食供應。
楊濬彥背後送至國軍黃村81後方醫院,他在療養期間買到了字典奉若天書,進一步勤奮苦讀,這期間除了吃飯及換藥、便溺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從一大早到凌晨深夜都不間斷的苦讀,讀的書從小說類進階到四書五經,甚至是軍方及政府的公文書、軍事教範類,除了讀書還抄書抄字典。這樣苦讀一年半之後,其學力程度已超過同年齡的學生。
之後國軍在當地臨時成立了教養院單位安置傷殘幹部,並招募醫院中痊癒的傷兵擔任服務工作,楊濬彥因其好學苦讀有名受推薦擔任文書上士,教養院成立周年出版特刊,楊濬彥的文章獲選刊載,他也因此漸漸得到院內中上層幹部的賞識,不久後晉升為代理少尉司書、排長......等職務。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傅龍山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