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岁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杨濬彦(上)(组图)

作者:仰岳 发表:2025-04-01 19: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937年9月,川军出川北上抗日
1937年9月,川军出川北上抗日。(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杨濬彦前辈的认识出于偶然,有日笔者于国家图书馆查找抗日战史资料,发现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珍贵史料,然而此书在各大知名书局中却未发现,因此只得联络作者想购买此书,却因此发掘了这位高龄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精采故事,他的一生仿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早年经历

杨濬彦于民国十五年出生于河南洧川县的苗庄村,原来是十多口的大家族,但父亲早死、家道中落,于是与叔父们分家,分得的财产很少,生活变得贫苦,但受到一生拜佛行善的母亲影响,他努力用功,就读小学时成绩数一数二,毛笔字写频得国学名儒刘和顺老师的赞美。

虽然受教育的时间不多但受到家族传统及母亲的影响,她时常告诫杨濬彦为人能吃苦、忍耐、乐于助人、并且不求非分之财,有多次拾获他人财物母亲都要他到原地附近沿路大呼让人认领,真的无人来认只得放回原地。

关于这一点杨濬彦先生曾回忆道当时家族教育的状况:民国初年时稍微大一点的家族必定有两个重要制度:一是家族公有的墓地及家、族谱,所以会留下良好的家族遗训、家规。而子孙们也担心作恶会愧对先祖,同时村庄内时常会有杨家将、岳家军......这类古代经典戏曲故事上演,处处都是历史文化古迹,不管教育程度如何都会唱几句古诗词,也就是如此,当时的人们在道德及文化素养上都有着一定的水准。

然而自1949年后中共建政却将这一切破坏殆尽:当时中共通令全国做了三点措施:

1.将各家族的坟墓铲除改为农田。

2.各家族族谱一率收缴强制焚毁,不得新制作保存,违者以反革命罪论处。

3.各省市村庄城墙寨楼及大部份古迹一律铲平。

而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毁灭性打击,当年的国学名儒刘和顺老师被打成“黑五类”被迫害致死,因此现在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几乎无传统教育的规范,而论起祖宗往事大多茫然无从说起。

拜别母亲从军入伍

杨濬彦小学读到一半就因家庭贫困,不得已辍学打杂工维持家计,日后抗日战事逼近年岁难过,于是只得在十五岁时拜别母亲出外谋生计,与兄长二人在陕西一家面店当杂工维生。

虽当受教育不多,但秉持着家训刻苦耐劳的精神竞竞业业的干活,深得老板信任,在面馆里客人少时晚上老板常要他顾店独自一人外出打牌到深夜才回来。有次老板的妻子与女儿准备在店内房间留宿,但仍准备外出打牌并要杨濬彦陪不敢独自睡的妻女睡同一张床,但他想到家训中关于男女有别的告诫,宁愿到附近常客家中借宿也不愿与老板的妻女同床。

杨濬彦当杂工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仍在工作之余勤学自修,读书遇到生字只得读偏旁或是向人请教,久而久之他已能读通《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

1944年夏末,已是对日抗战后期,杨濬彦在河南的国军第四十军入伍,于所属106师318团3营7连担任监视兵,有次在东大山群与日军作战中遭炮弹袭击,班上伤亡惨重,但杨濬彦情急下翻身躲入壕沟躲过一劫,大难不死。

不久后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但部分日军仍未离去,而共军仍于各地继续破坏抗战,摧毁铁路......等设施。1945年10月杨濬彦随部队于河北磁县作战,当所属部队进入黄河北岸时就马上遭遇共军官兵的袭击(此战为国共战争中的邯郸战役)。

这是杨濬彦是第一次知道共产党,他回忆起当时的念头:日军投降了,应该是没有敌人了,但是共军这时居然以国军为敌!这不就是叛乱吗?尤其共军又破坏了安阳至石家庄的铁路,还不断攻击国军,八年的抗日是多辛苦,牺牲了如此多的人命,多少家庭遭破坏,好不容易胜利了却要叛乱,仗还未打够吗?死伤还不够多吗?共产党到底是什么心肠?这比汉奸还可恶!!

当时共军凭借着人海战术,分点联合进攻,中间绝不间歇停顿,还不惜利用手无寸铁的百姓当前锋消耗国军的弹药,所以一般的国军部队很难对付中共的攻击。

1945年10月17日杨濬彦所属连队行军至一个村庄内,在一间平顶宅院内暂歇,这时突然与共军的部队遭遇双方激战,共军人数占优势,国军伤亡惨重,他于战中小腿中弹,但仍负伤翻墙到隔壁宅院躲避。之后他走上大街发现到处都是逃难的群众与准备突围的国军士兵,彼此互相交错。这时共军机枪部队又出现不分军民一起滥射,杨濬彦跟着人群一起奔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倒在路边的墙下疲累不堪的睡了(当时已数日未眠),醒来后发现村庄已被共军完全占领,他与国军残部一起遭到共军的俘虏。

高龄九十九岁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杨濬彦。
高龄九十九岁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杨濬彦。(图片来源:免费图片 专栏作家仰岳提供)

初见共军

他与一位伤兵坐一起看着共军的部队,每小队约二十多人穿着各色衣服不像正规的部队,走路步伐凌乱,有的戴帽有的无帽,步枪背得东倒西歪,看起来令人作呕。

队伍内有位共军士兵说:这两家伙未死!再给他两枪。杨濬彦怒目回瞪,此时的他并不怕死,但身边的伤兵却大声叫道:老乡!我不是40军的!我是被抓来的!我是河南滑县的!杨濬彦怒骂道:你太丢人了!你污辱40军!你污辱河南人!河南有你这孬种!你伤这样重,说这有啥用?!你再讲我就用砖头砸死你,结果那位士兵就不敢吭声了。

到了中午一位共军干部前来准备收刮他身上的财产,他抢过了杨濬彦的随身包打开说道:有金梳子、手表吗?他回道:有金梳子、手表还轮得到你吗!这位共军干部气得咬牙切齿拳头紧握,杨濬彦并不搭理他,最后他自讨没趣的转头往回走。

杨濬彦在共军占领区待不久就被中共送回漳河北岸沙滩搭渡船,不久后国军的汽车前来接伤兵后送到野战医院。

杨濬彦日后回忆当时现况:共军深知国军40军大部分反共意志坚决,不可能真心为共军效命。除了对受俘的高阶国军干部严密看管外对基层士官兵多半是放任态度,只因共军占领区大多都全民皆兵,老太太及儿童都被共军排上任务,所以兵源不缺,只需要枪炮弹药、粮食、车辆这类物资,共军还主动编成牛车队派少量干部看管将大量的国军伤兵归还国军单位,这并非共军“仁慈”,而是他们不愿承担伤兵的医药与粮食供应。

杨濬彦背后送至国军黄村81后方医院,他在疗养期间买到了字典奉若天书,进一步勤奋苦读,这期间除了吃饭及换药、便溺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从一大早到凌晨深夜都不间断的苦读,读的书从小说类进阶到四书五经,甚至是军方及政府的公文书、军事教范类,除了读书还抄书抄字典。这样苦读一年半之后,其学力程度已超过同年龄的学生。

之后国军在当地临时成立了教养院单位安置伤残干部,并招募医院中痊愈的伤兵担任服务工作,杨濬彦因其好学苦读有名受推荐担任文书上士,教养院成立周年出版特刊,杨濬彦的文章获选刊载,他也因此渐渐得到院内中上层干部的赏识,不久后晋升为代理少尉司书、排长......等职务。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傅龙山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