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引述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研究員李德方的話指出,考古學家是在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時,在一座五千六百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房基中,出土了一件手工制的夾砂紅陶厚胎器。
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嚴文明研究後認為,這是一件用於貯存火種的火種器,從出土地點及陶質、陶胎特徵觀察,它是一件耐高溫陶器。
報導說,這件器物出土於一座火災廢棄房子內的爐灶旁,同時出土的還有釜、盆等生活用具,很有可能是燃具。
由於這件器物口部小,便於放置火種後聚火、排煙;腹部有對稱的雙孔,便於氣體流通助燃;底部不平且有一孔,既排灰,又可以讓少量空氣進入促進循環。
這些特徵再加上從火種器使用方法上的推測,專家們證明了這件器物就好像如今的火爐一樣,可以長久保存火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