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浙江省連雲港市一家醫院醫護人員照顧新生兒。(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各地陸續公布人口數據。目前,已有24個省份公布了2024年出生人口的相關數據。其中,廣東省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0萬人,達113萬人,人口出生率達8.89%,在已公布的省份中排名第一。
廣東、河南、山東位居前三
第一財經報導,目前中國已有24個省份公布了去年出生人口的相關數據。其中,廣東、河南、山東位居前三位。
第一經濟大省廣東202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0萬人,達113萬人,人口出生率達8.89%,在已公布的省份中位居前列。這也是廣東連續7年成為第一生育大省,連續5年成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萬的省份。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廣東常住人口總量位居全國第一,省外流入人口總量非常大,流入的人口結構比較年輕,處於婚育年齡的比例較高。
另一方面,像粵東的潮汕、粵西的湛江等地,雖然近年來生育意願也有所下降,但受傳統的生育文化影響,相對其他地區而言,這些地方的生育意願仍然較高。
4月3日公布的《2024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為978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9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3990萬人。
2024年,河南出生人口為76.2萬人,比上年增加6.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78%,出生人口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死亡人口為77.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1%。
去年,山東全年出生人口64.9萬人,出生率6.42%,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3.9萬人,位居全國第三。
2024年,西部人口大省四川出生人口超過了50萬人,達53.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41%。
此外,江蘇、廣西、貴州和浙江去年的出生人口均超過了40萬人。江蘇常住人口8526萬人,與上年末持平,全年人口出生率5.0%。據此測算,去年江蘇出生人口約為42.63萬人。
2024年末,廣西常住人口501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37%,據此測算,廣西去年的出生人口約為42.02萬人。
2024年,貴州出生人口41.5萬人,出生率為10.74%;浙江出生人口41.0萬人,出生率為6.17%;湖南出生人口38.6萬人,出生率5.89%;安徽出生人口37.8萬人,出生率為6.17%。
此外,去年湖北和江西的出生人口也達到或超過30萬人。其中,湖北出生人口31.4萬人,出生率為5.38%;江西出生人口30萬人,人口出生率6.65%。
在27個已公布2024年常住人口數據的省份中,有8個省份常住人口呈正增長,2個省份常住人口與上一年持平,有17個省份常住人口比上一年減少。
2024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1278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4萬人,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對一個省份來說,人口增長包括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人口淨流入)。廣東常住人口增量較大,得益於這兩方面。
浙江去年常住人口增加43萬人,增量居全國第二。去年自然減少人口2.4萬人,這也意味著其機械增長人口即新增跨省淨流入人口為45.4萬人。
雖然2024年部份省份的常住人口比上一年減少,但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自然減少,人口機械增長仍保持正增長。例如,雖然川渝兩地去年常住人口有所減少,但在人口機械增長方面,淨流入人口合計近30萬人。
從整體來看,人口仍在向東南沿海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流入。在各省份內部,人口仍在向省會城市、中心城市集聚。隨著中西部中心城市、強省會城市的快速發展,這些地方的新興產業、現代產業加快集聚,並成為人口流入的重點地區。
大陸網民反應
看了以上數據,大陸網民議論紛紛:「河南第二能生人口增長率竟然也是負的,可想而知全國人口增長率得負到多少。」
「廣東人家本地有錢,加上外來人口有經濟實力安家,可以多生,養得活還能養得好。河南、山東生那麼多真的是對自己和子女不負責任。」
「這充分說明了經濟是人口增長的第一動力。沒錢的話,再怎麼讓老百姓生孩子也不會生。短暫的補貼幾乎不會起作用,最多會讓富有的家庭更加富有。那點補貼對於普通人來說杯水車薪。」
「越生越沒前途。在山東孩子想考個大學簡直太難了,各項配套跟不上就別逼著人生孩子。找不到工作都在家啃老,問題是現在的老也沒得啃了。」
「如果家庭貧困,不能把孩子培養好,就不要生那麼多。不然孩子沒工作,壓力重,還娶不起老婆。與其讓孩子受罪,還不如不生。」
「窮人生娃,就是對自己、對子女最大的不負責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