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捉襟见肘 中国数十城地铁亏损负债4.3万亿元(图)

作者:文龙 发表:2024-05-27 21:0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地铁若无财政补贴,全部出现亏损
地铁若无财政补贴,全部出现亏损。(图片来源: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5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财政收入下降2.7%,凸显经济复苏乏力。29个城市地铁财报显示,如果扣除财政补贴,全部出现亏损,总负债达人民币4.3万亿元。

城市地铁靠财政补贴维持运作

综合中国大陆媒体5月27日报道,中国29个城市的地铁集团、轨道交通集团陆续公布了2023年的财务报告。2023年,收入普遍上涨,但不少公司利润却下降。与此同时,政府提供的补贴大多上涨。从营收规模来看,深圳地铁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收入达到了251.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一年增加11.8亿元。不过,扣除政府财政补贴7.3亿,净利润负1.8亿元。

从利润来看,北京地铁是中国最赚钱的地铁公司之一,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但是其中政府补助达到253.4亿。

第二位是成都轨道交通,归母净利润8.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达69.6亿。净利润其次是天津轨道交通、长春轨道交通、青岛地铁、宁波轨道交通、南京地铁、福州地铁等。被纳入统计范围内的29家地铁公司中,25家营收上升,但有17家利润下滑,利润上涨的公司增加值基本在2亿元以下。但若扣除政府对这些企业的补贴,全都出现亏损

地铁运营成本飙升。首先,建设和维护地铁系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包括地下隧道的挖掘、车站的建设、车辆的购置和维护,以及日常运行的能源消耗等。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地铁网络不断扩张,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加剧了财政压力。

以北京为例,2022年,北京地铁的运营成本高达每人次14.31元,远超过票价收入。这意味着每次乘坐地铁的成本都由政府财政补贴。而且,随着乘客量的增加,这种补贴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凸显了地铁运营成本的高企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城市财政的压力。

在2015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城市的GDP要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要超过100亿元,市区主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以上,预测的客流强度每公里要3万人以上才能够修地铁。

在2018年,中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出台,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根据文件,城市想要修地铁,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分别需达到3000亿元和300亿元,是此前的3倍。

也就是说,上述公布财务报告的29个城市都是经实力比较强的城市,但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也是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另外,29个城市地铁去年总负债为4.3万亿元,如果加上其它没有公布财报的地铁公司,全国地铁行业的负债额更大。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中国国铁集团2023年末的总负债为6.13万亿元。

据《中国经营报》统计,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例如海南环岛高铁万宁市和乐站、京哈高铁沈阳西站、丹大快速铁路丹东西站和广宁寺站等均处于建成未投入运营的状态,主要原因都是客流量太小。

地铁亏损的一个根本原因

据自由亚洲电台5月27日报道,上海地铁业内人士钱茜指出,地铁负债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经营不善以及腐败问题:“上海亏多少我不知道,政府不补贴他们没法运营,票价低,还有腐败问题,其中部分经营成本都被腐败掉了,无论国企还是央企都是这种套路。”

广州市民孙先生说,即使政府投入财政补贴,中国大部分地铁仍然常年亏损,而且这种现象在疫情后更为突出:“私人经营的企业可能不会亏损,但在中国,其经营成本太高,比如那种高度垄断化,类似打劫的公司都会出现亏损,地铁、高铁亏损,我觉得太正常了,就连高速公路收费站都亏损,其中参杂着诸多腐败现象。只要是国营企业,最终都是‘亏损’。”

财政收入下降 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财政部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7%,而1月至3月期间则下降了2.3%,这进一步表明经济复苏乏力。

根据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前四个月财政支出增长3.5%,而1月至3月期间则增长2.9%。

从主要支出科目来看,前四个月,教育支出13485亿元,同比增长3.1%;科学技术支出2842亿元,同比增长3.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76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02亿元,同比增长3.8%;城乡社区支出6886亿元,同比增长11.5%;农林水支出6735亿元,同比增长12.7%。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方面,前四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484亿元,同比下降7.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198亿元,同比下降20.5%。

路透社根据中国财政部数据计算,4月份财政收入下降3.7%,3月份为下降2.4%;4月份财政支出增长6.1%,3月份为下降2.9%。

北京当局为今年设定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许多分析师表示,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和消费需求低迷继续拖累经济,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受外部需求改善推动,4月份工厂产量超过预期,但零售额意外放缓,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拖累经济的主要因素,这给北京当局带来更大压力,要求其采取更多措施支持经济增长。

由于政府债券发行滞后,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TSF)余额扩张(信贷和流动性的广义指标)创下8.3%的历史新低。

中国官媒5月17日公布了“历史性”的房地产宽松措施,中国财政部启动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长期特别国债,以刺激经济的关键部门。也凸显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库中无“余粮”。

根据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不计入赤字。在支出分配上,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今后根据具体分配情况再作调整。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单位无力继续支付债务利息。由此产生了连锁反应,意味着许多地方缺乏资金来支付公共服务、医保或养老金。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