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当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随时提醒自己:这个孩子不是另外一个自己。(图片来源:Pixabay)
在传统社会里,不少家长习惯采用“打骂教育”,认为教育孩子应该遵守“不打不成器”之道理,只要是打了、骂了,孩子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但研究发现,过度体罚恐造成孩子心理创伤,甚至导致孩子在长大之后会出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或是忧郁症的可能。针对如何管教孩子,专家认为,过度体罚恐造成反效果,至于管教孩子重点在态度一致,应该要清楚沟通与约法三章,好让孩子明白允许范围。
根据《中央社》7月1日报导,有儿科医师透过脸书发文表示:“我打了我的小孩”,提及自己涉家暴遭通报。这位医师描述自己的孩子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出现问题,而他在扮白脸无效后,开始采取打耳光、罚跪等严厉管教方式,后来遭到孩子母亲通报家暴,致使他感到灰心又遗憾。此事件一出,引发民众讨论亲子教养议题。
对此,卫生福利部嘉南疗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透过脸书发文说,“当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首先你必须要有一个认知,而且是你要随时提醒自己的:这个孩子不是另外一个自己。”
李俊宏进一步表示,确认眼前的孩子,是另外一个独立个体,体会跟这孩子相处的过程,探索与他相处的点滴,有苦乐、笑泪,孩子可能受到你的影响,但他不会变成另一个人,你会比较甘愿一点。
李俊宏强调,教养与鼓励称赞对习惯的养成影响比较大,而处罚带来的行为改变,并不一定能够促成思考!
李俊宏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大脑有自我保护机制,当外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将感官与思考之间的连结断开,有时父母在体罚时,会看见小孩“呆僵”,其实孩子并不是心甘情愿受罚,而是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办,只能够站在现场挨罚,这时候反倒没有办法达到管教的效果。
李俊宏指出,同时创伤反应也会启动压力系统,长期下来恐导致大脑功能退化,甚至导致精神疾病产生的比例增加,例如:成年后忧郁症,目前已知道与童年时过度体罚可能有关,另外还可能会造成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药物或酒精滥用等问题,美国还为此成立了跨单位防治计划,因为后续所衍生出很大的健康代价。
父母在管教孩子重点在态度一致,应该要清楚沟通与约法三章,好让孩子明白允许范围。(图片来源:Pixabay)
考虑每个年龄的孩子有其发展需求,李俊宏表示,多数生活常规的养成是在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期间,因此家长能够奖励多于处罚,从最简单的称赞到提供奖品、零用钱等方式,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则可以塑造友善孩子同侪的良好家庭环境,经由同侪的互动来影响孩子。
李俊宏强调,重点是管教孩子必须前后一致,不能突然从白脸变成黑脸。否则孩子会感觉到爸妈怎么会突然变了一个人,或觉得为什么以前可以,现在却不行。也就是说,要清楚沟通并约法三章,让孩子知道允许的范围,因为现代家庭忙碌,教养孩子得需要耐心和时间。
此外,由于教育部再三强调“零体罚”,致使不少老师或家长在管教孩子上选择罚孩子抄写,导致孩子如被囚禁在文字狱中,因而开始讨厌学习,最终转变成放弃学习。
对此,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曾表示,罚写会导致孩子厌恶学习、讨厌写字,甚至恐导致手腕受伤。因此,应该要针对孩子的情况来提供学习诊断跟方法,而非一味处罚。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