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统帅部的中国因素——名将之争:马歇尔与麦克阿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二战确是人类最惨痛最恐怖的记忆。其超过5000(或7000)万人的死亡,无数城市化为废墟、文明毁于灰烬。关于二战的记录不可胜数。但是历史永远是不可缺席的教师。二战的教训,对于中国战后迄今的发展,更有莫大的关系,很多关键问题,已被遗忘或扭曲。现在的美国和美中关系,又来到历史性时刻,本文试图以几位美国二战的统帅级人物与中国的故事,温故知新。
罗斯福摆脱孤立主义充当全球民主兵工厂
先说说罗斯福(F.Roosevelt 1882~1945),他是二战中家喻户晓的美国总统,其人生传奇无人可比:不到40岁已因疾而半身瘫痪坐轮椅,却连续竞选州长、总统成功,而且总统一做四届。不仅维护美国宪法精神,而且带领美国走出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踏入荣景。接着投入二战,足足打了五年,使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的坚强堡垒,他终于德日投降前夕,鞠躬尽瘁而病逝。63岁的一生功勋,使迄今十三位继任总统,相形见绌。《纽约时报》在哀悼文中说:一百年后,人们也会跪下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罗斯福总统,他带领我们度过难关。
罗斯福1933年首任总统,经济困厄之烈于今不可想像,工业农业下降50~60%、失业率达25%、200万人无家可归,32州银行关闭,国库枯竭。社会怨气冲天、美共上街。史达林(斯大林)遥呼“资本主义总危机”将临。罗斯福以总统大权,力行紧急救济法,以公共工程,建田纳西水坝,收纳黄金为国财,监管华尔街、削减政府开支,立社会保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经济日渐振兴,得以高票连任。二战1939年在欧洲爆发,罗斯福警惕纳粹,秘密军援英法。最富有魄力的是,将国人的“孤立主义”传统,转变为抗击侵略的国际主义战略,制定援助同盟国的“租借法案”(以500亿美元军需物资运送英国、中国和苏联,不必归还)。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罗斯福已在着力推行整军备战和支援盟军的双重政策,宣称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发表“四大自由”演讲。对日宣战后,计划扩军1000万,一半开往国外。大部分工业改为军工,妇女200万被动员入厂勤工。据战后情报,日军透露,由于罗斯福对日本实行的海路禁运,石油来源被截断,“威胁日本之生存已无法忍受,必须挣脱美国的锁链”……这是偷袭珍珠港最重要的原因,而非美国军方的疏忽。其后,罗斯福调兵遣将,奔波于盟国高层,主持开罗、德黑兰、雅尔达三次巨头会议,协调盟军的全球战略合作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以其超越国家利益的风格与政治理想,不辞病体辛劳,赢得当仁不让的世界领袖地位。
罗斯福非常关注中国二战后的和平进步。他说,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后中国要取代日本,对亚太局势稳定很重要。国共组成联合政府后,他要“请蒋介石毛泽东来白宫喝咖啡”。他极力推动给予中国大国地位,中国出席开罗会议,成为安理会成员之一都是他的主张。罗斯福赞扬中国艰苦抗日,拖住日本贡献非凡。他曾对儿子艾利奥说过──日本野心很大,军力凶狂。假如中国因孤立而屈服,不堪设想。“日本将有可能抽出150万军队,再武装500万中国人,组成黄种大军,狮子一般扑向澳洲、扑向印度,占领埃及,然后和德国在中东会师。那时美国还能做什么?上帝才知道。”
因此,美国的亚洲战略一定要支援中国,打败日本。
马歇尔享誉东西方 败于使华调停内战
在二战的美军统帅部,有两位五星上将马歇尔和麦克阿瑟。是盟军欧洲、亚洲两大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在全球享有赫赫威名。正是这二位名将,与中国二十世纪命脉发生密切关系。
马歇尔因1946年来华调停内战,而广为人知。其实,他在二战中地位崇高、西方的影响力远大于中国。美国军事体制陆军部长位高,但是文职;总参谋长是武职,实掌军权,历来“陆军总长”职位倍受关注。马歇尔1939年9月~1945年11月出任此职(人称马帅),贯穿二战始终。美国本土久无战事,军力不彰,故马帅承总统意,首在扩军备战。选才练兵,争取国会拨款。冲破孤立派反战势力,经过三年重鼓,终于将一支90万的常备军,扩充到现代装备的540万精兵。
二战有西欧、苏德、北非、太平洋、东南亚、中国几个大战场,美国以丰富的战争资源,成为唯一跨欧洲亚洲两大战场长期作战的国家。马帅要协调多方面的战略需要和矛盾──制定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必先抢救被德军铁蹄践踏的欧陆和苏俄,难免疏缓麦克阿瑟主打的亚太战场。而在开辟“第二战场”上,英相丘吉尔忌畏纳粹锋芒,一再拖延。因穷与协调美英,支配大量美军美援,形成马帅在欧战中的高尚权威。例如谁先占领柏林?要摆平英美军队,让位给击败德军主力的苏军,以利战后大局。遂命艾森豪盟军易北河止步。投掷原子弹的地点也由他和陆军部长一道选定,长崎那颗更是马帅的抉择……
这位被丘吉尔称为“二战胜利组织者”的马歇尔,却在中国遭到一生最大的失败。他被杜鲁门以特使派往中国调停内战时,华府知情人并不看好。但他超级自信,总统以马帅国际公关大师的声望经验,折冲国共内战应是“马到成功”。殊不知国共关系深不可测,最后还是刀光血影,调解失败。马帅不甘有辱使命,逾期数月才回国。马歇尔使华铩羽而归,是美国十九世纪以来对华政策的最大失败。
魏德迈战略之才不敌谢伟思亲共反蒋
马歇尔扫兴之因何在?应介绍两位相关人物:美国将军魏德迈和外交官谢伟思。魏将军(A.wedemeyer1897~1989)西点军校出身,曾在天津学过汉语。1941年知名著作《胜利计划》,为二战反纳粹德国提供基本战略。抗战后期任远东战区参谋长二年(蒋为总司令)。对中国与国共两党,有较深了解。司徒雷登1949年8月卸职后,内定魏任驻华大使,竟因中共反对而作罢。马帅来华,他为协助曾详细介绍中国局势,预言使命很难成功。指国共是极不相容的敌对力量,根本不能合作。魏德迈1947年夏奉杜鲁门谕,曾对中国各地各方面作过一次深入调查,写成长篇报告。他也坦告蒋:你们已不能用武力打败中共,惟有改革政治经济得到人民拥护才得成功,但在中共叛乱下做不到。他认为蒋正直无私,是一个松散国家的合理领袖,不是独裁者。他说法国六个星期就投降,中国抗战苦撑七年,令人敬佩,美国应该援助中国政府。他对东北问题,主张中美英苏四国暂时讬管……结果他的报告不被接受,因为“马歇尔对蒋介石成见太深”,认为国府不可救药,而相信中共是一个“农民改革者”,可寄予希望。因此,马帅1947年初回到华府,杜鲁门马上就对国府断援,长达一年。
魏德迈虽有战略之才,援华之心,不敌马帅白宫权势,一腔遗恨眼看中国落入中共之手。马歇尔返美任国务卿后,要求魏修改他的报告,被拒。报告被封存二十余年。艾奇逊1949年初接国务卿,发表《白皮书》,到韩战爆发,杜鲁门1952年落选,弃蒋外交才告停。这期间有个亲共人物“谢伟思”(1909~1999)值得一提。他出生在成都美国传教士之家,一口四川话,懂中文。再回国,加州大学毕业,进入国务院成为外交官。派驻中国,和范宣德、戴维斯被称为“三个约翰”(姓名皆有John),对国务院助共弃蒋的对华决策有重大影响。他们要求组“美军观察组”驻延安。蒋坚予拒绝。一直闹到开罗会议,由罗斯福施压,蒋才勉为同意。组长包瑞德负责军事情报,谢伟思负责政治分析向国务院报告。谢首途延安,一住三个多月,和毛交谈五十余次。毛视为“外交统战的开始”,称他为“战友”。谢将对中共的好评与合作期待直送华府,得到国务院支持,甚至愿派一师美军登陆山东与中共合作。蒋闻讯大怒,向美方强烈抗议。观察组直到胡宗南进攻延安才撤销。谢伟思回到美国曾受忠诚委员会审查,一度开除国务院,后抗辩脱罪,1963年退休。文革后期谢伟思四次重返大陆。
麦克阿瑟有远见 共党将赤化远东
和二战尾声相连的中国内战,渗透着很深的国际背景,除苏共外,政府方面的美国因素十分显著。从驻华大使馆、国务卿马歇尔以至总统杜鲁门决策的主流,压抑了对共产主义保持警觉和非议的一派:包括魏德迈、参与重庆会谈的赫尔利大使及大名鼎鼎的麦克阿瑟等。马歇尔和麦帅是同龄的五星上将(1880~),都先后陷入中国问题的漩涡,但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路向。
1945年12月马歇尔出使中国前,借道东京,和盟军占领日本的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美国大使馆一同住了几天。麦帅在回忆录中写道,几年不见,发现马歇尔苍老了许多,过去的敏锐与活力不复再见。他不明白国务院为何要赞许中共是“农民改革者”而不是极权的共产党?为何不协助蒋介石夺取明明可得的胜利,而要张罗停战和谈,搞联合政府?……马歇尔在中国斡旋前后一年,对蒋很不满,回国后不再给蒋提供军事补给,苏联却日夜不停地将二战末期美国大量军需品(麦帅经手运输海参崴)提供给中共部队。最后蒋军败退台湾。麦帅看在眼里,颇为不平。写道:
“美国违反承诺,不再援蒋的军队,实是犯了史上罕有的大错。美国在亚洲的百年经营毁于一旦,还背上‘纸老虎’的骂名,成为世界的笑柄。在未来几百年,美国这一失误对自由世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将逐渐显露出来。”
──麦帅1964年的这段话,被其后的经历证实,他对美国高层绥靖政策的批评是明智而有远见的。也反映他和当时流行的失败主义的根本分歧。国民政府1949年12月9日迁台办公,美国务院急匆匆通知驻外代表,“台湾很快会落入中共之手,台湾毫无军事价值……”其后,艾奇逊又声明,“台湾不在我国防御计划之内”。麦帅对艾奇逊的断言极为失望。
中共以“农民改革者”之伪说,“借壳上市”骗得农民的支持和部分西方人的同情而赢得内战,如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校长,驻华大使)所述:中共把自己描述成诚实清廉、进行“农业改革”的、独立于莫斯科的政党。又把国民党描述成彻底的腐败无能,就为中国人轻易的抛弃国民政府,接受共产党政权铺平道路。也促使很多外国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都相信新政权会比国民政府好。
对中共宣传洞悉其奸者,当年确实不多,麦克阿瑟是其中一个。他对马帅孜孜于国共谈判,抱着嘲讽的态度(张治中回忆录也爆料:马歇尔下车伊始,提出的整军方案竟是国共2:1,空军海军中共占1/3。蒋看到大为吃惊。后改为5:1。海空军不提)──麦帅一再指称白宫不了解中国。原因之一是国务院对华的偏向心理与决策情报来源,靠的是谢伟思这样在延安被洗脑的亲共分子。
统率韩国和台湾防务的西太平洋总司令
麦克阿瑟竭力让华府高层意识到共产主义在远东的威胁日益增长,他坐镇东京,不断将北朝鲜欲侵犯韩国的情报呈交华府,但华府沉醉在战后傲慢中。1950年6月韩战终于爆发,苏式装备的20万北朝鲜大军向韩国长驱直入,占汉城而逼釜山,朝鲜半岛赤化在即。杜鲁门总统决定介入,命令统率远东防务的麦帅动用海空军支援韩国。同时强调防止台湾和大陆相互攻击,第七舰队交麦帅指挥,战启第二天便驻防台湾。白宫也同意投入陆军的要求并组成联合国军,驻日美军编成两集团军开往韩国,七月初,麦帅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和中国结下兵戎之缘。
麦克阿瑟是美国军事体系养成的杰出战将。曾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和最年轻的校长,在一战中初露锋芒,30年代已任陆军参谋总长。戍卫菲律宾,任菲陆军元帅。珍珠港被袭后,日军再以海空优势两栖作战突袭菲国,麦帅部队措手不及受到重创,退守澳大利亚。重振三军,展开新几内亚之战、婆罗洲战役、光复马尼拉,再以“蛙跳战役”,历三年苦战,歼灭日军45万兵力,结束西南太平洋战争。这场绵延数千海里的对日大战,麦帅英名远扬(20世纪很少有如此大规模立体实战经验的将领。例如冲绳一役,美军获胜的代价是,伤亡五万将士、舰艇损伤404艘、战机被毁800余架)。
麦帅的指挥风格总是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如汉城撤退和鸭绿江巡视)把握第一手战情。更具独立的战略思维,尊重战争伦理,有必胜的意志,也爱惜士兵的生命。指挥韩战,不到一年,却是他毕生征战最险恶的一次。共党武装弱势明显,但双方军力太悬殊,麦帅深悉美军的杀手锏是海空优势,切断敌方后勤补给线。这是“仁川战役”的必然灵感。
仁川大捷 将帅失和 华府强令压抑制空权
1950年9月13日,美军仁川登陆一举成功,包抄南侵之敌,数十万兵尽入壳中。麦帅挥军越过三八线,以图扫荡北韩共军。收复汉城,克平壤,登陆元山而趋鸭绿江。不料中共早已发动“抗美援朝”。组军百万,正源源渗入朝鲜战场,以旗号“志愿军”代替“解放军”。立即发动大规模战役。麦帅的情报显示朝鲜局势将有重大变化。
仁川战局胜转后,美英方面引发争论。英国指责不应越过三八线,参谋长联席会议也称只为摧毁北朝鲜军力,不得穷追,禁越中朝边界。白宫一度乐观估计:不会导致中共参战。然而,11月初,麦帅可靠情报:中共已有56个师、连后勤共86万兵力悄悄进入朝鲜──遂要求炸毁鸭绿江大桥以断敌通道,请示华府。
军情急如火。马歇尔国防部长当天紧急叫停:禁止炸桥!而且,命延缓对中国东北延江5英里地带的轰炸行动!──麦帅看到如此禁令,有如岳飞之“十二道金牌”五雷轰顶:此令无异于对敌方进军的桥梁和纵深提供保护。不可理喻!他随即提出抗议,国防部仅以只可炸桥之一端应答。麦帅感到绝望、沮丧,对身边参谋长希基将军说:“一个指挥官在如此严峻的时刻,被剥夺使用军事力量的权力,不能保护他麾下将士的生命安全,这是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他打算立即辞去远东的一切职务。希基极力反对!劝阻道:你贸然离职,士气必然一落千丈,整个军队会陷入溃败!你的声誉和责任也将被毁!麦帅默默地撕掉辞职电报稿。
这一幕,是美军两大将领:华府的马帅和前线的麦帅分歧的高潮爆发。嗣后,麦帅认命,制定引诱性的撤退计划。因炸桥方案被否定后二十天,共军利用华府设置的保护屏道,已往朝鲜输送20万以上的新编部队,数量已达数倍于联军的压倒优势。美军既无增兵,又难以发挥制空打击力,挺进鸭绿江,就有陷入被包围的危险。11月底共军发动总攻(即中共所谓“第二次战役”),美第十集团军和中共九兵团激战长津湖,双方受损惨重(兵无寒衣的九兵团仅冻死冻伤达三万余人),美军遂从东海岸撤退,鏖战西海岸。1951年3月夺回汉城,此后转攻为守。双方保持三八线战略对峙,边谈边打。直到1953年史达林去世,苏共停战压力下,终止毛泽东在战俘遣返上的阻挠,七月停战协定得以签订。
(本文有删节)
责任编辑:玉亮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